一颗珠子上的考古延长线 2024-05-01 01:04:03 《文汇报》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第七版一颗珠子上的考古延长线常洋铭 《埃及古珠考》 夏 鼐著 颜海英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自1946年夏鼐先生的博士论文《埃及古珠考》通过伦敦大学审核,至今已过去了70余年。70多年来,随着埃及考古发掘范围的扩大、发掘技术的进步和对出土文献材料的进一步掌握,我们对于埃及古代珠饰的了解也大大增加。但是,诚如现任伦敦大学学院埃及考古学教授斯蒂芬·夸克所言:“夏鼐的博士论文太成功,让伦敦其他学者望而却步,他们不想花一生经历重复这项工作。”因此,时隔70年正式付梓的中英文版《埃及古珠考》依然是富有参考价值的。当代学者对于埃及古代珠饰的研究,依然处于夏鼐先生博士论文的延长线上。——在夏鼐撰写博士论文的时期,对于埃及古代珠饰的研究极具挑战。即便是由官方机构和学者主持的考古活动,往往也缺乏详细和完整的绘图与文字记录。在出土的数以万计的埃及古珠之中,有一颗蚀花肉红石髓珠引起了夏鼐特别的注意。在提交了博士论文后,夏鼐在1944年的《驻孟加拉王家亚洲协会会刊》上发表了专文《埃及所见蚀花肉红石髓珠》。这篇论文所探讨的珠子之一出土于阿拜多斯第197号墓,是皮特里在1922年的田野发掘过程中发现的。根据同一处出土的碑铭可知,这一墓葬年代为埃及中王国时期第11王朝。当时的阿拜多斯虽然不是王国的首都,但是依然因它在宗教信仰方面的重要地位而兴盛。这颗珠子引起夏鼐特别注意的原因是,它并非来自于埃及本土,因其形状和纹样与在两河流域大量出现、同时在印度河流域也有发现的一类珠子相同。因此,夏鼐认为“这颗珠子无疑是从美索不达米亚进口的”,并且列举了同时期西亚北非物质文化交流的其他证据,如刻画着楔形文字王名的埃及雪花石膏瓶、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滚印和在埃及广泛出现的许多青金石制品以及一些青金石制品上所刻写的楔形文字铭文等。但在夏鼐撰写博士论文的时期,即上世纪40年代,关于两河流域和埃及早期断代的研究尚不完备,因此,他当时没有余地再对这些文化交流的证据做进一步的分析。 两河流域南部乌尔王陵出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约公元前2600-2500年)——回顾皮特里对阿拜多斯第197号墓的记录可以得知,这一墓葬中的主要物品是石器和珠饰,后者之中就包括这颗蚀花肉红石髓珠。珠子长约14毫米,直径约8毫米,其表面是人工处理后形成的相连的眼状纹。所谓“蚀花”,其实是在加工过程中用碱性物质在石头的表面勾画出纹路,加热后石头表面被碱性物质腐蚀,白色的碱性物质留存在腐蚀掉的沟槽中,形成的色彩相间的纹样和图案。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出土珠子的沟槽中的白色碱性物质已经磨损消失,表面只留下了被蚀刻过的沟槽。通过对比吴雷(Leonard Woolley)在两河流域的乌尔(Ur)、基什(Kish)等遗址和马歇尔(John Marshall)在摩亨佐达罗发现的同类珠子,夏鼐认为,阿拜多斯出土这颗珠子是从西亚传来而非埃及本土制造的,这一结论在当时非常准确。如今,基于二战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在夏鼐的结论之上更进一步。——虽然这类蚀花珠饰在两河流域的南北各地都有发现,但它可能并非源于两河流域本土,更可能来自于夏鼐所注意到的、同样发现了此类珠子的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这类珠子出现的时间最早至公元前4000年代中晚期,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中晚期从印度河流域传入两河流域。不过,两河流域出土的大部分此类珠子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晚期,这与当时两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之间商路的畅通息息相关。在当时,从波斯湾经由印度洋到达印度河流域沿岸地区的海上贸易十分兴盛。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沿岸的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地区,同样发现了这类珠子。这一发现进一步验证了海路贸易在珠饰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的旃胡达罗(Chanhu Daro)等地,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制造这类珠子的工坊。即便如此,我们尚不能确认这类珠子是否产自于印度河流域。因为如同青金石一样,印度河流域可能只是红石髓原料的产地,而非饰品的实际制造地。即便阿拜多斯所出土的蚀花珠饰的石料原料来自于印度河流域,但珠饰本身有可能是由两河流域本土的工匠利用进口材料,模仿印度河流域的蚀刻技术加工制造的。 两河流域南部乌尔王陵出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约公元前2600-2500年)——埃及和两河流域之间在公元前4000年代晚期就开始有频繁的物质文化往来。从埃及古王国时期开始,埃及与西亚地区的贸易交往通过海路和陆路两种方式进行,前者的航线将比布鲁斯(Byblos)、推罗(Tyre)等地中海西岸的港口城市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联系起来,后者则沿着亚非大陆连接处的平原地带通行。夏鼐所关注的这颗出土于埃及中王国墓葬中的珠子,应当就是通过二种方式之一从两河流域流传至埃及的。相似的珠子,在埃及与两河流域之间的地区也有发现,例如在现叙利亚地区的马里(Mari)。夏鼐在博士论文的第一章中引用了皮特里的话:“珠子和陶器是考古学研究的字母表。”如今看来,珠子除了在埃及考古学的断代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之外,还是一条能够串通上古亚非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线索。近年来在新疆发现的同类、时期相近的蚀花红石髓珠,进一步将这条长路延伸到了中国的土地上。——诚如前文所言,虽然现在我们对于这颗蚀花肉红石髓珠的来龙去脉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但这是在夏鼐《埃及古珠考》所奠定的牢固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的。夏鼐的埃及古珠研究不仅对埃及考古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亦是他在中国考古学领域数十年开拓、耕耘的理论与方法渊源。近年来,古代研究领域内“回归语文学”“回归考古学”等呼声不绝于耳,而不论取何种门径、治何种学问,我们都不妨首先回归到夏鼐先生的延长线上。——近20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再次有机会走出国门。由中国考古机构和学者主导和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遍及世界,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而这其中大多数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联合考古工作。随着国际考察机会的与日俱增和外国考古人才培养的开花结果,中国的考古学将真正做到“上穷碧落下黄泉”,并且能够将考古学的中国经验介绍给世界。从事了中国考古学近50年的夏鼐先生,在他的研究中始终保持着科学态度和世界眼光,而这与他所接受的外国古文献学与考古学训练是离不开的,这便是我们如今重新捧起《埃及古珠考》的意义。(作者系比利时鲁汶大学古代西亚历史与考古学在读博士)END 微信编辑丨周怡倩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考古之痛:定陵悲剧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嬉皮笑脸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考古学科学习的路 ... 新书|夏鼐传稿 书名:夏鼐传稿 作者:王世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148.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的第一部传记.作者根据翔实可靠的资料,运用朴实的文字,对夏鼐这 ... 夏鼐大学时期的春节丨纪念夏鼐先生诞辰111周年 孙中山在1912年1月1日临时总统就职仪式后,发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改用阳历令>,并要求以后以此日为元旦.可是,大约考虑到民间不易整体改观,不久又提出"新旧两历并存". ... 顶级珠宝?我先买一颗珠子|卢曦采访手记 先讲一个不顶级的轻奢珠宝,丹麦品牌潘多拉,有人喜欢吗?设计并没有打动我,我只是发现这个公司最近几年好像很火爆,业绩好. 值得研究的是潘多拉的戏法--让你先买条手链,下次再买颗珠子,再下次买个卡通挂件- ... 二战德军军服背后的秘密,第三颗纽扣上的红色斜布条到底有何用 史海看浮沉 二战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今天我们单单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德军的军服依然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为帅气的军装,德军军服的设计注重实用性与美学效果的并存,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历史老照片中我们时常都能发现:德军 ... 疯狂的“红玉”!一颗珠子竟要价310000元! 近几年,南红市场行情不断高涨,频频拍出天价! 还记得那颗以310000元高价成交的保山南红吗?这颗曾创下克价过万的南红珠子,创下了文玩圈的神话,这个价位差不多是国际黄金价格的100倍! 很多人感叹:一 ... 老珠子上面的“二饼”挂件究竟是个啥? 下来看看这个配饰 [荷包扣]二饼 因为长得像麻将里的二饼 因此得名 荷包做为香囊始于唐代 但却流行于清 清代荷包成了满族人上至宫廷,下到平民百姓 乃至其他民族一些人们的一种佩饰. 荷包扣是个配件 民间 ... 多宝:每一颗珠子都是一段故事 多宝,顾名思义,集萃之宝.每一颗珠子都是一个故事.有关岁月,有关因缘.今天攻略姐就带着攻粉们从每一粒的珠子,去探访它的起源和本身. 就拿此串多宝的配珠来说,有老蜜蜡.老松石.老南红.老琉璃.老唐球.老 ... 10年,60亿公里,7万张照片,人类在这颗彗星上发现了什么? 罗塞塔号 生命摇篮 50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靠近太阳的几颗行星形成了岩石星球和巨大的气体星球,剩下的无数小行星都像孤魂野鬼一样,只能围着太阳系外围不停转下去. 这些小行星在被太阳的引力甩了出去,变 ... 几十颗珠子就能串出高贵的手链,14种教程,每一种都让人超喜欢! 一小把普通的珠子, 大家都会怎么用? 试着串成手链, 再不起眼的珠子都变得高贵起来, 14种教程,总有一种让你喜欢! 第1种教程 第2种教程 第3种教程 第4种教程 第5种教程 第6种教程 第7种教程 ... 太阳系最大撞击结构被发现,直径7800公里,在这颗卫星上 在太阳系内,有无数的天体在运行.它们全都有着自己的轨道,但是有些天体会到处乱窜,宇宙中的"车祸"也就在所难免.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都经历过严重的撞击,比如地球,就在6600万年前被一 ... 科学家找到了可以支持氮基生命的细胞壁,在太阳系的一颗卫星上 然而,我们目前认知的短浅,让我们的想象力被严重限制.我们太过于习惯现在的地球和生命,以至于一直以为外星生命和我们是差不多的形态. 不过,也有头脑清醒的人表示:外星生命也许并不像我们一样,以碳为构成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