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多次北伐,为何要一直攻打凉州,换个方向和地方不行吗?
自蜀汉立国以后,先后以马超,魏延、姜维遥领“凉州刺史”一职,但事实上当时这块儿地盘属于曹魏。为什么蜀国要设置一个空头衔,而诸葛亮北伐时也执着于一定要拿下凉州呢?
其实这个凉州,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河西走廊”。也就是汉武帝时期,通过卫青和霍去病的“汉匈大会战”才夺下来的那一片地方,在武帝时期才得名“凉州”。
凉州是古代中国通往世界的重要出口,其军事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且拥有多种特产。在凉州可以找到古代战争极为重要的资源——马匹,而凉州另一大特产,则是“凉州军团”。
古代战争中汉人常用剽悍的羌人当先锋,而蜀汉当时最缺的,就是能打仗的兵。诸葛亮之所以一心一意要夺取凉州,还和之前关羽失了荆州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一开始就提出了“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设想,但后来关羽失了荆州,再加上刘备东征失败后,蜀汉只能朝西北方向发展,没有比凉州更合适的地方了。
一、重视凉州,全因为失了荆州
北宋大文学家苏洵在其著作《权书》中,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过质疑。他说:“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
苏洵认为,四川这个地方是一个口袋的形状,假如把自己装在这个口袋里,其险不可守,其守了又堵死自己的出路,那么就很容易被人家吃。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蜀国要怎么对外扩张呢?其实苏洵提到的这个问题,《隆中对》里面早有了明确的答案。
诸葛亮从来没有说过,要死守益州一地,而是主张同时跨有荆州、益州两地。益州据四川盆地天险,为国家的腹地,荆州则可以作为蜀汉东面最大的地理屏障。
假如这个愿望得以实现,那么蜀汉北有秦岭、东有荆州、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只有一些不足为道的蛮邦,不是很安全吗?
如果你看中国古代的地图,你会发现,荆州并不是一个小城池,而是一片比益州小不了多少的疆域。所以“跨荆、益”,同时占据这两个地方,才是最安全的。
可是后来这个荆州丢失了,而刘备又不听劝阻,撇开诸葛亮亲自东征,最后夷陵惨败,元气大伤。蜀汉东面的地理屏障和军事屏障直接被瓦解,再也没有向东扩张的机会。
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只有向西北方向扩张。所以批评诸葛亮北伐的人,根本就是不懂军事地理,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当时蜀汉岌岌可危的情况。
刘备东征孙吴失败后的蜀汉,就像是被装在了坛子里面一样。真是到了苏洵说的那种“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的情况。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那么等魏国和吴国干完了,直接对蜀汉来一个“瓮中捉鳖”就完事了。事实上,蜀汉的结局正是如此。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罢了。
面对蜀国的困境,诸葛亮不惜一切,想要替国家找到一个缓冲地带。而位于西北的凉州,就是最佳选择,那里自然资源丰富,且兵强马壮。
二、凉州的优势在哪里?
四川这个地方很神奇,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它得了一个外号叫“天府之国”。在这块盆地里面人都特别懒散,所以川人本身是不喜欢打仗的。
在五代十国时期,花蕊夫人有首著名的《述国亡诗》诗,讲述后蜀是怎么灭国的。最后两句是:“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也就是说,北宋的军队打过来了,后蜀的军人直接就把盔甲都给脱了。打什么啊?不打,不管谁当皇帝,我都是一样的过活。
只有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面对外国侵略的特殊的时候,川人才会振奋起来。普通情况下,他们是不爱打仗的。
到了益州以后,刘备的荆襄部队,也发现了这一严重问题。可是当时的形势,假如不对外扩张,结果会怎么样?前面我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诸葛亮谋求对外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地理上的缓冲区和跳板。这样才能两地遥相呼应,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凉州是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接壤的地方,民风彪悍,正是他的不二选择。
凉州这个地方怎么那么好呢?凉州被丝绸之路贯穿全境,是个少数民族汇集的地方。别的地方都是少数民族被汉人同化,到了凉州反过来,是汉人一过去就被少数民族同化了。
《汉书·地理志》上说:“天水、陇西……北地、上郡、西河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因此,汉代的羽林军都是从这块地方上选。
当地的羌人能征善战,后来北宋跟西夏作战时,范仲淹也是选择招募羌人士兵做先锋。而且我们都知道,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凉州诸国因为汉朝的历史原因,对蜀国相当支持。
诸葛亮初次北伐时,凉州各地都曾派军士协助,所以蜀汉在那里有群众基础。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凉州也可以作为关中的后盾。假如没有这一块地方,关中就会成为战争第一线。
除了兵源以外,之前我们也提到过,通过凉州,蜀汉就很容易搞到马匹。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优势自然不言而喻。河西走廊,沟通中外,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买不来。
结语
假如仅仅是熟读《三国志》,根本不了解当时益州的军事地理环境和内部的政治斗争,根本就不可能懂得诸葛亮北伐的苦心孤诣,自然也不懂得他为什么要拿下凉州了。
世人都说诸葛武侯一意孤行,只是因为他好战。但是世人却鼠目寸光,根本看不到死守益州根本不可能有出路。
这一点,以北宋为代表的大一统王朝,在对蜀地政权发起的战争中,反复被印证过了。不寻求出路,蜀国只能坐以待毙。等到魏国、吴国分出胜负之后,就是蜀国的死期!
事实足以证明,诸葛亮北伐的失败,也并不是《隆中对》战略思想上的失误。蜀汉最后的结局,恰恰说明了《隆中对》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很可惜的是,一开始关羽就失掉了荆州,而刘备又做出了东征孙吴的错误决定。不然,蜀汉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