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卦山

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于山西吕梁交城山东麓,距太原约67公里。满山的松柏树千姿百态,终年常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毗卢阁、唐槐等景点。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宋代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这里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有北方罕见的龙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形态万千。始建于唐代的古建筑天宁寺古香古色,耐人寻味。

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年)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

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卦山山峰耸峙,层峦迭嶂,古柏苍翠,千姿百态,衬托出古宁寺幽雅风姿。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

在天宁寺东的山巅,有一处非常肃穆,幽静之所,这里墓塔林立,是卦山历代高僧圆寂之后的安息之所。在此远眺,整个卦山全貌一览无余,只见卦山漫山遍野的松柏,躯干扭曲,树身南倾,万株皆同,为什么这里的松柏如此之多又如此神奇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上天之神,把一聚宝盆赐与了一个终年辛劳的牧童,但是被贪婪的财主得知,千方百计地想据为已有,牧童怕聚宝盆落人财主之手,贻害百姓,便把它埋在了卦山之中,并以扭曲的树干为标志,但消息还是让贪婪的财主知道了,财主决定第二天进山盗宝,町是,一夜之间,漫山的古柏躯干尽皆扭曲,树叶同向南指,财主难辨真伪,盗宝未成,只好悻悻而归。从此,漫山遍野扭曲的松柏便成为"卦山一绝"。

在沿山路上山途中,有一小亭,造型精巧,别致,色彩古朴典雅,古称"环翠亭",俗称"半道亭",为游客小憩之所。沿着进山的公路前行,可以看到卦山古刹天宁寺,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最先开凿石佛堂石佛,相传有印度僧人"华严法师"在此讲经说法。贞元二年(786年),河东节度使李说夫妇捐赠巨资扩建天宁寺,使其成为千年的华严宗名刹。

天宁寺 历代都曾加以修建,现存殿庙已多为明、清所建。天宁寺内,前、后、中三处院落由低到高顺次排列。前院,有东厢、西厢、千佛阁。千佛阁建于院中央,宋代结构,明代重建,清代重修,上层有扶栏。天宁寺内,有明代铁钟、铁碑、石碑,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重建天宁寺碑记。1977年,赵朴初游卦山时所作"黛色参天多古柏,崇楼峻阁备庄严"的亲笔,为卦山天宁寺增添了色彩。

毗卢阁,是寺内最高的重檐三层高阁。登阁俯视,院内陆藏殿、藏经楼、卦山书院、朱公祠、娘娘庙历历在目,月门幽深,角铃叮当,别有情趣;汾河湾、晋阳川尽入眼帘,汾水如带,良田似锦,美如画卷。

一入天宁寺山门,只见山门檐檩之下悬有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手迹"第一山"横匾,字迹苍劲有力,有副楹联上所书之"坎象至高,山位表阴阳之度;佛乘最妙,四谛断生灭之疑"是卦山名胜古迹的高度概括。在两廊是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等。其中的明代铁碑,碑身碑座是一体的,这种碑身与碑座用铁一起浇铸而成的碑刻,在中国的碑记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碑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碑刻中的稀世珍品。

越过山门,正面便是千佛阁,高二层,阁内是元朝铸造的三尊铁佛,高6米,每尊佛像旁又有六尊铁铸和尚相侍,高约2米。在千佛阁四壁上可以看到有两层木阁,原来在每阁中都有风格迥异、做工精巧的大小坐佛各一尊,大者如成人,小者不盈尺,可惜早巳毁坏了。

穿过千佛阁下的"龙云虎风"洞,便进入了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正北月台之上,有亭式琉璃薰炉一对,正中八卦石周围雕有暗八仙图案,乃匠人想象丰富之杰作。正面即为大佛殿,在大佛殿正面的匾额上"佛教之宗"四个大字金光闪闪,笔力雄健,气度雍容。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筑粗犷雄伟风格的具体表现。柱下以青狮、白象,朝天吼为柱础,雕刻精细,巧夺天工。

大殿旁这一建筑,名曰"虚堂",斗拱飞檐,五脊六兽,雄伟壮观。虚堂的右边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声音可达几十里外。绕殿沿石磴而上,就可以达到重檐三层的毗卢阁,这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重檐歇山顶,阁体明三暗二层,下面四面檐柱,中层四面围栏,阁内上下层置木楼板,有木楼梯可登,阁顶绞龙吻高达2米。上通下达,亭阁玲珑,回廊曲折。

过毗卢阁,穿过柏树林,沿4阗余石阶拾级而上,是卦山最早建筑石佛堂,内外两进院落,里院正殿为"宝灯王佛殿",殿中有高达5米的唐代圆雕石佛,石佛双目低垂,面含微笑,形态逼真,为中国唐代石雕精品。两侧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胁侍左右,仪态端庄。殿前古柏上雕有一座精细的殿宇式佛龛,别致雅静,较为罕见。

在天宁寺前的卧龙岗上,有清代所建的"卦山书院",为文人学士讲学之所,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

天宁寺的左侧为朱公祠,是为纪念山西布政使朱硅而建的。在清乾隆年间,因寺院的产权和资金问题,县令庄绳祖与县民发生了纠纷,时任山西布政使的朱硅派太原知府前往调查勘验,使官司得以明断。交城县的百姓为纪念他的这一功德,专修了这座祠堂。

朱公祠的左隅为圣母庙,庙分前后两进院,前有乐台,每年五月初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卦山庙会,乐台便是当地人自娱自乐的集会场所。

在卦山有一处较为独特的庙宇"三教堂",顾名思义佛、儒、道三种宗教共聚一庙,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的塑像,反映了山西古老黄土文化博大宽广的包容性,为他处所少见。

(0)

相关推荐

  • 陇右名刹南郭寺

       耤河浩浩,慧音苍苍.林木掩映的山头,隐着陇右第一名刹--天水南郭寺.    南郭寺的始建年代已难确考,以始于北朝之说者众.自隋.唐时已颇具规模的寺院,到宋时称"妙胜院",清乾 ...

  • 石景山区的寺庙:双泉寺

         双泉寺位于双泉山上(公交总站黑石头村下车后东行3公里).寺庙始建年代.至迟在金代中期便已建成.为金章宗避暑之地,因寺右有双泉,故名.明宣德二年(1427年)奉旨与大能仁寺弘善妙智国师为下院. ...

  • 话说冠山书院

    冠山,山西古平定州境内的名胜游览之地,海拔1125米,苍松翠柏,烟云缭绕,山势嵯峨挺拔秀丽.冠山因其主峰形状似冠,并高冠于附近群山而得名.有资福寺.冠山书院.槐音书院.仰止亭.吕祖洞.文昌阁.夫子洞等 ...

  • 鄂州五卦山

    五卦山,位于鄂州市碧石境内,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6.6米.五山三面环水,于古塘湖.宗镜湖间拔地而起,山体形如笔架,从山顶至山脚有八块突儿坡形,上小下大, 两坡间夹一低凹山涧. 五卦山原名北 ...

  • 话说珏山

    珏山风景区又名角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 ...

  • 话说竹山石刻

    竹山石刻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西邯郸市朱山石刻文化园内,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河北最早的西汉石刻之一,被誉为"中华摩崖石刻鼻祖". 石刻内容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之孙赵王遂与群臣在朱山饮 ...

  • 话说邙山晚眺

    邙山晚眺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邙山晚眺景区已被高楼遮挡,现邙山晚眺最佳观赏点在下清宫前广场. 邙山古名郏山,东西绵延三四百里,犹如一条长龙般横卧在洛阳城北,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邙山峰峦起伏,风光绮 ...

  • 话说老爷山

    老爷山系马鞍山一山峰,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即关帝庙),俗称"老爷山",又称"元朔山" ...

  • 话说虞山

    三千多年前在渭水流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岐山一带有一个非常强盛的周姓部落,首领是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爷爷,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叫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 ...

  • 话说崆山白云洞

    崆山白云洞是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是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崆山白云洞是1988年7月18日由当地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的."崆山"的由来,据传是因为当有山风袭来时,整个山体会 ...

  • 老话说“欺山不欺水,填河莫填沟”什么意思?老话还有道理吗?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农村文化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多数农民朋友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们所明白的道理丝毫也不输一些文化人,尤其是在农耕方面的经验,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是值得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