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将是下一个大风口(上)
按语:一个做过27个项目,做死过21个创业项目的连续创业者,一个在国企、乡镇企业、市委机关、私营企业不断进出的人生折腾者,用自己的独特的视角研究创业智慧,通过公众演说传播创业智慧。智鹏在路上。

因为之前连续解读共享经济,所以这两天脑袋里全是共享。昨天在车上问一个伙伴,假如未来汽车共享,你们想像一下共享汽车的出行方式。小琴总监就说:“我觉得像滴滴一样,打开APP,坐在家里寻找附近的无人驾驶汽车,输入目的地,然后选择一辆,确认一下,它自动开到我家地下停车场,并显示车位号。把我送到目的地后,它自己开走。”小琴总监说对了一大半。
共享汽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践行的是“使用而不占有”的共享理念,一方面是解决满足汽车需求者“求而不得”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是避免大量的汽车资源无法有效利用而产生的浪费。通过共享汽车资源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让汽车回归交通工具的本身,让汽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共享汽车理念的产生,是和传统租车模式大为不同的创新性租赁模式,它在目前公共交通和出租车之间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一种全新、高效的出行方式,这对于交通、环境以及整个汽车行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已经出现的共享租车平台,已经在践行汽车领域真正意义的共享,对过剩汽车资源的开发。但我并不看好这个目前的商业模式,因为除了专门买车用于在共享租车平台出租,真正可用于共享的私车是有限的,并且也有巨大的心理障碍。目前来看,出现的问题也非常多,毕竟汽车不同于自行车,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产。所以,现在的共享租车平台只是一个过渡的产品。

新能源共享汽车作为目前商业化最成熟的模式,受到市场关注度最高,国内很多大型汽车集团开始对分时租赁进行投资,而且用的全是自有汽车。
传统租车是以天数结算,适合长时间、长距离的用车需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是以纯电动汽车为载体,按分钟或时段计算使用费用的一种自助式汽车出行租赁模式,旨在解决“0到100公里出行半径”的通行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电子钥匙和GPS、北斗定位系统的发展,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实现用户随时随地用车、还车和支付结算。

分时租赁不考虑摇号、充电以及车辆保养,即租即用的方式,有效地将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流通环节打通,解决流通中消费者对于充电设施、专业维护等一系列的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市场化进程。
所以真正意义的共享汽车目前还没有出现,但趋势已经显现。简单、高效、方便是共享汽车的优势,当我们拥有物,就会被物所控制,拥有汽车就被汽车所控制,一系列的麻烦,所以未来拥有私人汽车不再是重要的选项。购车这件事交给汽车发烧友去干。

汽车制造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技术工人密集和政策法规限制的行业,新的企业很难进入,大众、丰田、福特等传统企业,过去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最近五年之内,有很多新兴企业进入,美国的谷歌、苹果、Uber,中国的百度、乐视、腾讯、阿里等都开始造车,就在于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大风口出现。
这些企业的背景是新兴互联网行业的代表,大数据、云端、无人驾驶技术、AI人工智能的发展,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革命性技术已经出现端倪,国际化、智能化、物联网化引发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的重建,将产生革命性、颠覆式的变化。但是真正意义上共享汽车平台的建设过于复杂,因为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共享,涉及无人驾驶系统和电动车的普及,技术要求太高,涉及环节众多,所以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独大,这样的一个平台一定会出现几个大的协作集团。

目前欧、美、日、中等各个汽车工业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将不会遥远。2018 年前,智能互联技术侧重于驾驶辅助技术产业化、商用化。预计在2020年沃尔沃、通用、奥迪、宝马、奔驰等汽车大厂会推出自己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在2025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积累,释放出的结果就是全路况无人驾驶成为现实。

虽然全球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但是整体销量仍超过9300万辆。中国市场2016年各类汽车销量达2800万辆,带动相关产业链超2.8万亿。可以想像,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带动产业链将是10万亿级别的市场,并逐步蚕食传统汽车市场。其中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有望先行普及,预计2020年渗透率有望超30%,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同时产业链上游相关元器件行业如汽车雷达、自动行车记录仪、HUD(抬头显示)等需求均有望快速增长,2020年有望达到百亿级别(以上数据来自网络)。(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