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半句更经典,说尽世态炎凉
“我好言相劝反相仇,把六十岁的老奴逐走。更逢邳二从旁诱,越引得河东狮吼。自古道:'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冯梦龙《万事足》
古代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读书人,读书人只是少数。那些仁义礼智的大道理,平平仄仄的古诗词,种田的农民和村上的妇女是听不懂的。
这就衍生出了一种别的词性,“谚语”,属于介乎于正规的文学作品与乡间的口头白话之间,有一定的对仗性和押韵,在文人眼中不显得粗俗,在穷人之间也能看得懂。而这样的话,总结出来的道理也往往是深刻而贴近生活的,所以很能让人接受。
中国有很多这样的谚语,如果听的人有一定的经历,受过一些挫折,看到了相应的谚语,往往会觉得振聋发聩,醍醐灌顶。这些谚语里,有一句话叫做“人穷莫说话,位卑莫劝人。”乍一看就觉得很有道理对不对?而它还有下半句更经典,说尽了世态炎凉。
人穷别说话
人穷的时候,在公共场合,要少讲话,也忌讳说大道理。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心酸?人穷怎么连话都不能说了?但这却是被很多人实践过的道理。
穷人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你去参加宴会,看一看是不是大家都聚拢在,位高权重或富裕的人身边,为他们哪怕平凡的一句话喝彩。
你可能感叹这个社会现实,但这个以利益为主导的社会,高位的人可以快速为别人带来财富,这就是他们身后一直围着一堆“捧哏”的原因。
人穷的时候,也不要给别人讲大道理。其中有一个原因,和前面相似。穷,别人并不会听你讲话,与其自讨没趣,不如安安静静的,辛勤耕耘,踏踏实实地做事。
另一个原因是,从主观方面来说,人穷,有可能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该有的学识还不具备,该有的经验还没有掌握。
这样的情况下去给别人说大道理,本身就是没有说服力的,讲出来的话,也可能没有水平。那还不如不说,等自己慢慢沉淀,慢慢积累,相信总有质变的一天。
位卑莫劝人
身份低微的时候,不要去给别人发出忠告,人们会认为,一个身份低微的人,对别人进行劝说,又怎会是正确的呢?如果正确,他自己怎么还混成这个样子?
虽然现在的中国,论资排辈的观念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但“弱肉强食”一直是自然的生存法则。地位卑微的人去劝导别人,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所以别人根本不会认同,又何必去浪费口舌呢?
况且就像他们所想,如果卑微的人观点正确,他自己又怎么会混成这个样子?以此种种,不如闭嘴。
力微休负重
“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面两句是“力微休负重,遭难莫寻亲”。单是力微休负重这一句话,我就觉得说透了人生。
从字面意思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力气很小,就不要背负太重前行,这是劝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
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社会的脚步也很快,给当代人的压力很大。看社会新闻,经常会有因压力过大而抑郁,或者跳楼的案例。
有这样心思的人,就应该认真读一读这句话。人当然应该进步,应该变得更优秀,更成功,但也要看看自己本身的实力,不要好高骛远,定一个很远大的目标,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人确实应该有一些压力,但这个压力的力量,要好好把握一下,它应该是能促使我们努力向上,但不至于把我们压垮的力量。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力量也是一点一点增加的,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遭难莫寻亲
这句话体现了人情冷暖,本来在平时很亲近的人,当自己遇到事情,遇到困难,怎么就疏远了呢?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大多可以“锦上添花”,却很少能“雪中送炭”,即使是有些夫妻,也会“大难临头各自飞”,亲戚那就更靠不住。
我们不能把宝压在别人身上,而要靠自己。长辈一直说“千有万有,不如自己有”,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样既不给别人造成负担,也让自己心安理得,何乐而不为?
总结
人生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了解一些这个社会的规则,是为了让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活得自在,苍天不会辜负有心人,努力生活,是为了让我们快乐地生活。
参考:《万事足》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