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停止,永远不会“老”
从去年以来,我写文章经常提到“年逾花甲”。我以为,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自觉地把自己归类于老年人,不可以再“装嫩”了。近日,与一位朋友微信聊天时,她向我提出建议:今后能不能不说“年逾花甲”?我问为啥?她给我发了一段话,其中一句是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给自己写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
她认为,我虽然退休了,但每天读书写作至深夜,笔耕不辍,而且还在为职业教育发挥余热,这种状态就像克拉克一样,依然没有“停止生长”,因而不能言老。
违背科学的良好祝愿虽然出发点是美好的,但终究是不切合实际的;相比之下,符合哲理的友情提醒才是深深的祝福。这位朋友的建议属于后者,是真挚友谊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祝福。为此,我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阿瑟·克拉克的“从未长大”和“从未停止成长”对我一种激励,是一种鞭策。
阿瑟·克拉克活了90岁,应该算是长寿的了。但让我敬佩的不是他的长寿,也不是他获得的许多荣誉——尽管他写了许多科幻小说,获得了不少奖项,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荣誉,而是他一生在科学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是一位科幻作家,他还是一位预言家。说到他的语言,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举几个例子:
1982年,克拉克出版了“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二部,《2010:太空漫游》。在这本书中,克拉克预言:“2010年主人公弗洛伊德再次乘坐飞船离开地球时看到了中国的最新太空站。”事实上,我国的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在2011年9月发射的,这与克拉克30年前所预测的时间仅差一年。“矮胖的圆柱形结构……”他甚至连形状都预言对了。
早在1945年(他28岁),阿瑟·克拉克就提到了“卫星通讯”的想法,无须赘言,这个预言早已变成了现实。今天,卫星的对地静止轨道便以克拉克的名字命名——“克拉克轨道”或“克拉克带”。
1974年,阿瑟·克拉克精准地预言了未来的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甚至细致到如何在网上订一张音乐会的票,如何获得日常生活的讯息,他说“所有这些就像用电话一样方便。”不用我多说,如果当下谁还不会在网上购物,不是60岁以上的老人便是15岁以下的孩子。
从科学探索的角度看,克拉克的确一直在生长。即使他活到100多岁,谁能说他老了?
周国平在他的《五十自嘲》中说道:“我还没有年轻够,怎么就老了?”我对周国平敬佩有加,他的书我几乎都买了、读了。然而他的这句话我却不敢苟同。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1840.4.13-1924.3.21),年逾70才开始写作,而且作品不多。然而他凭借着一篇散文《青春》而享誉世界。《青春》中有一段话值得反复咀嚼:
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与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感谢这位朋友让我重新思考关于生命、青春、成长等这一系列话题。就像克拉克的“从未长大”一样,一个人只要没有“停止成长”,只要“心中有座无线电台,不断接受新信息”,他就永远不会老。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美国原始派多产画家摩西奶奶在100多岁的时候仍然在作画;
在98岁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画家蒂蒂安完成了著名的“兰巴斯战役”;
在93岁的时候,英国著名作家乔治·蕭伯纳创作了《牵强附会的寓言》;
在89岁的时候,美国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在纽约的卡耐基大厅演奏他最杰出的一场音乐会;
在82岁的时候,邱吉尔完成了四卷作品《讲英语人们的历史》;
……
以上这些人,我们能说他们“老”了吗?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丧失了进取心,就停止了“成长”,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他已经“衰老”了!
2017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