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记:当年鏖战急,弹洞“四行”壁
朋友的贴心安排,让我们睡了午觉,这一觉睡了一个多小时,精力体力得以恢复。16:00多,我们再出门。打车去了光复路1号的“四行仓库”。
参观“四行仓库”,我百感交集。
首先是感激。武康路、“四行仓库”,朋友都是去过的,如此安排,完全是为了我。其次是惭愧。我虽然知道“淞沪会战”,但知之甚少,对“四行仓库”更是一无所知。朋友的安排让我补上了这一课。第三是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八年抗战中战斗最惨烈的一场会战。此站的目的是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为由东向西。
这场战役日军共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余万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国军投入中央军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总计约80万人,统计死、伤约30万人。
淞沪会战开始后,日军连连得手,国军被迫向西撤退。蒋介石命令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让精锐的第八十八师单独留守。这样做一是为了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二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上的坚决态度,并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而且九国公约签字国将于当年11月6日召开会议。所谓单独留守实际上是以牺牲八十八师为代价来实现上述目的。
顾祝同与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既不敢违抗命令,又不愿意将八十八师这样葬送掉。孙元良认为,留多留少都是牺牲掉,守多守少都是为了政治目的,不如少留兵力少守点。顾祝同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在落实命令的过程中,孙元良又把留一个团改为只留一个加强营,加强营在第八十八师26旅524团第一营的基础上组建,共420余人,由中校团副谢晋元任指挥官,据守的地点即为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
1937年8月27日,谢晋元率领将士进入“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对外号称800人。8月28日凌晨开始激战,惨烈的战斗整整打了四天四夜,日军最终也未能攻占四行仓库。
四行守卫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将士们的英勇奋战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四行仓库是一栋六层高的现代建筑,混凝土构造,墙壁厚实坚固,日军的坦克冲不垮坚固的工事;二是四行仓库的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不敢使用重炮或飞机轰炸。
四行守卫战震惊了全世界,中外各大报纸头条报道了战事。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卡尔逊到上海观察,卡尔逊说:“我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那么英勇地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们在上海的战斗打得非常出色。”
10月31日,在完成使命后,谢晋元部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英军解除了武装。后来谢晋元被受雇于汪伪政府的杀手暗杀,以身殉国,举国震惊。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书中有如下记述:
一九七六年台湾拍的“八百壮士”电影,结束的画面是这些壮士们在天崩地裂的战火中英勇地撤出了三百五十八人,歌声雄壮,国旗飘舞,然后国军壮士们踩着整齐的步伐,带着无比坚毅的眼神,往前方踏步而去。剧终。
被集体记忆删除了的是,这三百五十八个人,步伐整齐,走进了英租界,马上被英军缴械,关进了收容营,从此失去自由成为孤军;仍在中国的土地上,但是被英军监禁,被日军包围。孤军想在收容所中升旗,都会引来卫兵的侮辱和殴打。监禁四年之后,珍珠港被炸,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八日,日军入侵租界,孤军立刻成为战俘,分送各地集中营,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做苦劳后勤。“八百壮士”中的一百多人,被押到南京,进了老虎桥集中营。
“四行仓库”的硝烟、“八百壮士”的悲惨下场,已经凝固成历史的化石。像这样的“化石”还有多少?恐怕数也数不清,其中的每一块都包含着诸多有待解密的历史真相。我们读历史会发现,这些“化石”中蕴含着着太多的“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竟然……”“居然……”……
不管怎么说,“八百将士”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象征,在全球华人心目中,四行仓库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圣地。
值得称道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再现保存四行仓库抗战遗址作出了艰苦努力。设计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确定了当年炮孔弹孔的位置,凿开了后来覆盖上去的墙壁,再现了“千疮百孔”的四行仓库的西面墙壁。最后,在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原有墙壁进行加固的基础上,保留了8个炮弹孔和430个枪眼弹眼——分别象征着八年抗战和420余名英勇不屈的孤军勇士。
四行仓库抗战遗址得以保存,其非凡意义将会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