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男人
2016年4月6日下午,我应邀在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了一场题为《职业学校教师的幸福密码》的讲座。讲座前、讲座中、讲座后,我都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这些感受于我而言是复杂的,其中既有汗水和疲惫,也有欣喜和感动,而超越这一切的,是一个老职教人的全新的生命体验。
我试着用“镜头语言”来再现这些难以描述的“感受”。
1
子夜。某居民小区。
镜头扫过小区的高层、多层、洋房、别墅……,黑黢黢的夜空下,我们可以看到一栋洋房的一扇窗户还在向外倔强地透着灯光。
夜睡了,它醒着。因而这灯光显得很微弱,也让人觉得很明亮。
(镜头从高到低,由远及近,渐渐聚焦到透着灯光的屋内)
2
一个不大的书房。
书房内,除了一张书桌和一对沙发、一个茶几外,几乎就都是书了。紧贴墙壁从地板到顶棚的两面墙的书橱,里面横七竖八地摆满了书,地板上,茶几上也是书,同样有些杂乱地堆着。书桌的上方并排竖挂着非常俗气的梅兰竹菊四个条幅。书桌不算宽大,靠墙的一角摆放着一个打印机,紧挨着打印机的是一排同样靠墙的书,每一册书上都插着书签。书桌剩下的面积亮着一盏台灯,台灯旁边是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旁边是烟缸,烟缸旁边是一杯已经有些温吞的、泡着太湖翠竹的绿茶。
3
书房中。
他面对着电脑,时而手指如飞地敲击键盘,时而抽上一口烟,身子往后,看起来较为舒服地靠在椅子上。
他俯身拿起暖水瓶,给杯子续满了热水,很惬意地喝了一口。然后把半支香烟放在烟缸的凹槽处,任其自燃,又飞快地对着键盘,敲打出心中刚刚形成的一个观点。
键盘的敲击声,更加衬托出夜的静寂,唯有窗外公园的蛙鸣声与之遥相呼应,此起彼伏,仿佛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再重现。
(镜头不断重复,重叠,变幻,淡出及淡入)
4
凌晨2:00。书房。
他和小女儿面对着电脑,对讲座的PPT作最后一次修改。
父女俩低声交换着意见。多数时候,短短一两句话,两人便形成一致意见,小女儿用手机记下需要修改的地方。少数时候,爷俩也会就某一个具体环节各执己见。最终他会坚持己见,比如,这里必须突出颜色、那里必须去掉,等等。小女儿会委婉地说,我先记下来,回头再琢磨琢磨。
(特写:昏暗的灯光,衬托出小女儿明亮的眼睛和袅袅香烟的缓慢飘散)
5
凌晨2:00多,他的家中。
他关闭电脑,伸了伸懒腰。
他走进岳母居住的房间。瘫痪在床,生命特征微弱的岳母需要他每夜一次的翻身。
他掀开岳母的被子。尽管岳母带着尿不湿,但掀开被子的瞬间,一股尿骚味道依然刺激着他的嗅觉。他左手托起岳母的颈部,右手托起岳母的大腿,向床里面挪了近一尺,然后熟练地把岳母的睡姿从向左侧改成了向右侧。在岳母的身后,他垫了一个靠枕(以防岳母移动),盖上第一层被子,把她的左手拿到了被子外面(以防她抓自己的身子),然后再盖上第二层被子,最后用椅子挡在床前(以防她掉床)。
岳母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有时能听出是在骂人)。他拍拍岳母的脸,轻声说“翻身了,好好睡吧”。
6
南通某宾馆。
在南通的学生来看他,先后来了八个。这些学生在校时,他还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教师,如今,他已年至花甲,八个学生中最年轻的也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多年不见的学生依然口无遮拦,与他开着雅俗皆有的玩笑。看着学生的笑脸,他有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学生们设宴招待。因为下午讲座,不能喝酒;因为这些学生,不能不喝酒。他同意倒了半杯红酒。端起酒杯,他向学生们祝福,同时,他想起了杜甫《赠卫八处士》中说的“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7
某职业学校报告厅。
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他走上了偏放在舞台一侧的讲台(舞台的背景墙即为大屏幕)。
大屏幕上已经出现了讲座的第一个页面:职校教师的幸福密码。
他在讲台上坐定,用温和的目光扫遍了全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教师们已经落座。看得出来,他们对这样的讲座已经习以为常,神态有些木然。他看到一位男教师深深地陷在座位中,露出一副随时准备入睡的样子;靠后边的几位女教师在热烈地说着什么;前排的学校领导和一些中层干部倒是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中间的一些教师则是很好奇地盯着他——这位不知何许人也的陌生讲座人。
还好,整个会场算是比较安静。
主持讲座的学校领导轻咳了一声,用略微有些沙哑的嗓音开始了例行公事的介绍。当这位领导按照惯例说,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时,他立起身,向教师们深深鞠躬致意。这时,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他略微有些不快,不易被人察觉地皱了皱眉头。讲座开始了。
他首先回顾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两次来学校老校区的情况,继而,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对“稀稀拉拉”的掌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他的脑海中此时突然冒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坐席中有些教师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接着,教师们像观看小品、给演员一点面子一样,响起了稍微热烈些的掌声。
这下轮到他不好意思了。他连忙声明,自己不是“要掌声”,而只是“没想到”。
他的讲座渐渐切入正题,他也渐渐进入忘我状态。与之相应的是,大部分教师的目光要么盯着他的表情,要么看着大屏幕。每当一个新的页面出来的时候,不少教师拿起了手机拍摄画面。
讲座中间,教师们自发地响起了几次比较热烈的掌声。
坐在前排的一位校领导听到一处自认为比较精彩的地方时,转脸对教师们大声说:“此处应该有掌声!”教师们非常配合地鼓起了掌。
他在讲座中穿插了一个互动环节:页面上出现了三幅图片,他提问,这三幅图片让大家想到了什么?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吗?台下无人回答。看起来教师们还不太适应这样的互动。他从包里拿出了五本他的职教专著,“凡是答对的,可以从我这里挑选一本书”。这个办法立刻见到了效果,不少教师开始议论,有的教师开始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也有的教师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得意地笑了:“刚才回答问题的教师可以上来拿书了,先来的先挑选哦。”几位教师纷纷上来挑书。有一位中年男教师晚了一步,上讲台后才发现书发完了。这位教师有些尴尬,自言自语地说,哦,没有书了。他立即表态,回头把名字给留下,我单独寄给您。这位教师的笑容由尴尬转为欣慰。
PPT的最后一个页面是他的联系方式:微信号、微信二维码、手机号码、新浪博客及微博等。他像华少念广告那样,语速较快地说: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和本人交流请扫描屏幕左上方的微信二维码或通过添加手机号码加为微信好友登录本人新浪博客可以用网址登录也可以在百度输入本人的名字直接点击登录……。
在热烈的掌声中,他走下了讲台,与教师们挥手告别。
8
大雨如注。一辆小车在南通到苏州的高速公路上稳健行驶。
他坐在副驾的位子上。看上去依然精神,但从他与司机聊天的声音中可以听出他有些疲惫。
雨水在车窗上形成了水幕,外面的景色全被挡在了水幕以外。
他产生了一种幻觉:现在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外面大雨,正好可以用来安静地读书。他拿出包中的格拉斯的《广岛之恋》继续阅读,读了几行又放下了。他显然有些精力不济了。
无意中他拿起手机,打开微信。他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刚刚听完讲座的教师中有近40人加了他的微信。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
他靠在汽车头枕上闭目,但不是休息。他想起近几年在苏鲁豫皖一些职业学校讲座的情景,每次讲座他都会留下通讯方式,但事后和他联系的多则一二十人,少则三五人;他想起今天的场景,甚至再一次想起“稀稀拉拉”的掌声;他想起准备讲稿的一个个夜晚……
司机无言地开着车。他打开微信,开始了点击“接受”,发出“您好”的问候;这个动作需要重复几十遍才能完成。但已经接受为微信好友的教师很快便发来了留言,他不想对方觉得被冷落,便和对方聊起来,然后插空再点击“接受”,发出“您好”的问候。
9
雨后。苏州北站。
一接一送都是这位驾驶员,他已对驾驶员产生好感。他观察,小伙子操作规范,不急不缓;每至路口或会车时,小伙子都会短促鸣笛,提醒对方注意;接听或拨打手机,语言干脆,表达明确,三言两语,立刻放下,专心驾驶;车内和他对话,礼貌而不多言;问及学校情况,小伙子不加褒贬,统统用“还好吧”、“不了解”、“还算不错”、“人应该满足”等短语来作答;车内清爽,无杂物。
与小伙子握手道别。
雨后的高铁广场,旅客不多。距离开车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他拉着小小的行李箱,想寻找一处地方坐下来。偌大的广场,漂亮的遮雨长廊,竟然找不到一个座椅,甚至连石墩之类的也没有。
他站立在广场上,显得形单影只。他默默抽了一支烟,进入了候车室。
10
苏州北候车室。
他寻找了一个座位。为了不占用座位,他把行李箱放在自己面前,手机放在行李箱上,埋头开始了与刚刚加为“微信好友”的教师们交流。交流是无声的,交流的内容是令人感慨万千的。
疲劳感再次袭来,所不同的是这次还伴随着饥饿感。
他在候车室内的食品店买了一罐青岛啤酒、一包津津豆腐干、一个卤蛋,一边喝啤酒,一边和教师们交流。教师们有的表示有触动,有的讲起了自己遇到的与学生的故事,有的说听了讲座后开始反思,有的则直言自己处在职业倦怠中……
11
高铁上。G298次。
他在座位上继续着和教师们的交流。进食之后,一波新的、更强烈的疲劳感使他昏昏欲睡。他知道在高铁上入睡的隐患,他拿着手机闭目养神。从镜头中,可以看出他已进入睡眠状态。
纯粹职业腔的“列车前方到站南京南站”把他惊醒。
小睡了近一个小时,他恢复了精力。
近四十位教师已经聊过一遍,只剩下两三位教师还在和他继续聊着。聊的对象少了,话题自然就拓展延伸了。他知道了对方的系部、爱好、家乡、孩子等情况。
12
徐州东高铁站台。
夜幕下的站台,下车的旅客很快走完了。
一个男人,一个行李箱。
一个点燃了一支烟的男人。
一个手机里装满了几十位新朋友问候的男人。
2016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