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3.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3.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现存建筑二十座,较为重要的有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图书馆、体育馆、清华大学大礼堂、清华大学科学馆等。2016年9月,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原为清康熙时的熙春园,道光二年(1822)熙春园被一分为二,分赐皇亲。东部园区于咸丰时改名清华园,并有御笔题写匾额悬于宫门,仍悬于工字厅门额上。光绪三十四年(1908)美国用庚子赔款在此建清华学堂,初名“游美学务处”。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原有建筑主要有工字厅和古月堂,为传统四合院式建筑。


清华大学校校舍分别于1909年、1914年和1930年三批开工建设,1936年全部竣工。1911年建设的新校门为仿文艺复兴券柱式大门以及清华学堂、校医院、二院、三院等建筑。1914年建设的有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等。1936年建筑与前期建筑风格相一致,采用美国近代折衷式的校园建筑风格,特点是砖混结构,外形对称,比例端庄,立面三段式划分,利用清水砖墙面砌出线脚。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本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1909至1911年,游美学务处先后选派了三批直接留美生,共180人,其中有梅贻琦、张子高、赵元任、胡适、张彭春、庄俊等。清华学堂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在工字厅东边落成,清朝军机大臣那桐为之手书匾额。1911年4月29号,学堂里传来第一阵读书声,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按照美国方式,清华校庆安排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后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但办学方针依然照搬美国。清华学校还是一个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到这里来,主要是念英文,然后念一些欧美的文化,学生在校学习8年,毕业后公费送美留学,进美国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1925年,清华设立了新制大学部,开始招收大学一年级学生,并创建了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1928年8月,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这一时期的清华学子有竺可桢、侯德榜、茅以升、金岳霖、吴宓、叶企孙、周培元、张钰哲、闻一多、潘光旦、马寅初、杨廷宝、梁思成、顾毓琇、贺麟、王力等。


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西体育馆和科学馆,并称"四大建筑",是清华建校以来第一批大规模建筑。大礼堂建成时是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高44米。大礼堂的建筑最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风格,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整个建筑下方上圆,庄严雄伟,象征着清华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是清华的集会中心。大礼堂是清华"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在三十年代是支持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的"大礼堂派"学生集会之地。现在校内的会议、讲座及娱乐演出,仍经常在此进行。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改建为清华学校,建立清华学校图书室;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4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馆舍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大学成立后,建立了图书馆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常设委员会之一。同时,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


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位于校园西北部。前馆建于1916-1919年,由墨菲设计,泰来洋行施工,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有陶立克式花岗岩柱廊;后馆建于1931-1932年,建筑设施与前馆巧妙相接,建筑风格浑然一体。前馆建成后,曾是国内最先进的健身房,馆内有篮球场、手球场、80码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此外还有暖气、热气干燥设备;特别是附设的室内游泳池,实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洁卫生。所有这些设施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是仅有的,甚至在美国大学中也不多见。20世纪50年代初期,清华体育馆曾一度成为毛泽东主席冬季游泳的场所。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与西区体育馆紧密相连。"五四"运动爆发之后,5月5日,清华学校学生在体育馆前召开全校大会,高呼"收复失地"、"废除21条"等口号,决定6日起罢课。5月9日又在体育馆内举行"国耻纪念会"。"一二·九运动"期间,体育馆曾做过保护进步学生的"掩体"。 

清华大学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建于1917年4月至1919年9月,包工者公顺记,设计者墨菲建筑师。科学馆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红墙灰顶,黄铜大门,门额上镌有“科学”和“SCIENCEBVILDING”(英文古体拼写)。建筑结构先进,材料质地坚固。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馆内开辟有设备齐全的大小教室、声光热力电全套的物理实验设备,以及测量、生物、化学实验设备。楼下设有巨型风机,可使全楼空气流畅。


当时,首任理学院院长、人称“科学馆主”的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聘请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萨本铁、黄子卿、李继侗、周培源、赵忠尧、霍秉权、任之恭、施汝为等一批名家大师来此设帐讲学,使清华物理系成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后来拥有众多英才的清华算学系(数学系)也较长时间地设在科学馆,数学名家熊迪之、杨武之、赵访熊、郑桐荪、孙光远曾在此执教。

清华的情人坡原址是清华在1911年所建的教师宿舍区,为青砖坡顶的西式建筑。这里曾大师云集、星光灿烂,梁启超、周培源、朱自清等博学鸿儒曾在此居住。2000年重新进行了景观设计,保留原址的古树,并在北面建起长廊,西北边堆起一个小缓坡,其他生长古树的土堆保持原有地形。这里环境幽美,配有草坪、树林、花坛、石亭等设施,同学常在这里看书自习,散步锻炼……


天文台的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为了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办出一流的气象学,学校投资三万三千余元修建了此气象台,并按照国际标准条例配置仪器、设备。当时在华北地区,清华大学气象系的资料是最完整、最准确、最全面、最可靠的,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营造建设单位常到清华气象系收集资料,咨询问题。遗憾的是,到了1952年,随着清华的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大学。由于长时间的无人照看、维修,气象台越来越破旧。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才改变了"无法无天"(法律和天文)的状况,随着天体物理学科的逐步建成,气象台也更名为天文台。新天文台的外观设计是由建筑系的关肇邺院士组织,为使其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在天文圆顶下面、原气象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几年来,从这座白色八角形的塔中走出了哈佛、MIT等美国超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及博士后十几名,短短的几年间,清华天体物理在评估中胜过了许多天文学研究历史悠久的学校,名列前茅。天文台的建筑也被注入了水晶的纪念碑,向世人昭示"清华速度"。


工字厅为清代康熙帝的长子所建,在乾隆时期为皇帝御园。后道光皇帝将其赐给他的第五个儿子,是称"小五爷园"。


工字厅大门上面悬挂一匾额,上书"清华园",乃咸丰皇帝御笔。而清华园也由此得名。作为一座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建筑,工字厅见证了清华的百年历史。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即是在工字厅举行的开学仪式。无论在"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还是"清华大学",工字厅都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就曾在这里下榻。 


古月堂为清华园古建庭院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这处独立的小庭院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门前两只白色石狮,最具特色的垂花门至今保存完好。古月堂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清华大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院内宁静幽雅,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1928年,清华初招女生,古月堂被辟为清华女生宿舍。汪健君先生有诗记曰:"古月堂前几变更,昔年济济聚群英。一从女禁开黉畲,两度繁花共月明。"古月堂目前为学校总务机关与外事部门办公所在地。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庭院中既有曲廊萦回、雕甍绣槛之景,又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之姿。朱栏画栋之内,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相互勾连,水杉、石榴、海棠、樱花、松柏等一干花草林木欣欣向荣,禽鸟穿梭其间,相映成趣,令人更觉清幽异常。2005年,工字厅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工字厅主殿,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荷塘西侧可见一瀑布,四季流水不断,远远可闻水声,令人心旷神怡。因其幽雅的环境,水木清华常被清华学子选为读书学习和小憩之地。


闻亭位于大礼堂西侧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古式六角亭。闻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落入日寇之手,校园惨遭破坏,钟亭被毁,亭内大钟及亭下铜炮被日寇掠走,至今下落不明。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同时也是我校校友和教授,他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均有相当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抗战胜利后,学校北上复校,重建钟亭。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亭内大钟原悬挂于颐和园东大门对面,抗战胜利后移至此处。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 


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现属于清华园的一部分,位于清华大学校园西面。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此处便是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

近春园荷塘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


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就是指这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清华大学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1978年改名“自清亭”以纪念朱自清先生。“自清亭”匾额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原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北京清美珑琥艺术馆副馆长金德年教授题写。

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学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至今脍炙人口。因自清亭设于此地,很多人误以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亦源于此地,其实不然。《荷塘月色》的“原址”在近春园环池的西北隅。现在近春园东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得以幸免。同治时拟重修圆明园,但由于经费不足以支付从新疆运送材料的运费,决定拆毁近春园,将石材用于圆明园的修缮。但拆毁近春园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国力衰微,重修圆明园计划被搁置,从此近春园沦为“荒岛”达100余年。


1913年近春园并入清华大学校区,统称清华园(在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时代,近春园原本不是清华园的一部分)。此一景点在清华校内常被称作荒岛或荷塘,1979年清华大学重修荒岛上原有的建筑,成为近春园遗址公园,现常作为校内师生员工休闲的场所。《近春园遗址》石刻碑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原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北京清美珑琥艺术馆副馆长金德年教授题写。


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一诺大荷塘包围的一座岛,此岛在西北侧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岛东南侧另有一短桥“莲桥”。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建有“荷塘月色亭”、纪念孔子雕像,并有近春园遗址纪念石碑。岛上还陈列着1979年重修荒岛时发掘出的少量近春园残垣与残存的石窗与门券。

临漪榭是清华大学近春园岛上最大的建筑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而后慈禧太后下令兴土木修新园,因急需建筑材料,就下令拆除了临漪榭等建筑。1979年清华大学开始重修荒岛上原有的建筑,临漪榭现常作为校内师生员工休闲的场所。《临漪榭》匾额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原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清美珑琥艺术馆副馆长金德年教授题写。


熙春园


熙春园


熙春园


校河


2001年06月25日,清华大学早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附:


明斋,其称谓取自《大学》的开宗名义之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斋也是著名的“清华八斋”——明、新、善、静、平、强、诚、立的第一斋。


明斋始建成于1930年,是清华学堂改制成国立清华大学之后的第一幢学生宿舍,又称为“新洋楼”,是由当时在天津基泰工程司供职的杨廷宝先生设计的,与当时杨先生设计的生物馆、气象台和图书馆二期被称为清华的“又一四大建筑”。

生物学馆。建于1929年,由中国建筑师杨廷宝设计,复新公司施工,初建时期曾接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

1926年,清华大学工学院设立土木工程系,其中的水利组成为水利系的前身。1933年,旧水利馆(水力实验馆)落成。


化学馆,兴建于1931年7月,1933年夏竣工,由天津华信工程公司沈理源设计。馆内除教室外,还设有十余间实验室。

机械工程系,源于1932年成立的机械工程学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及燕京大学的机械系并入,1978年正式改名为机械工程系。


土木工程馆。土木工程系始建于1926年,是清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工程系科之一。


1954年建造,清华大学1-4宿舍楼。获奖情况: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1949年之前,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寻找一种结合西方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的设计语言。1949年之后,在这个命题之上又增加了一个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使命: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如何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形成一种新的社会与城市环境,既和过去有所不同,又能宣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两个命题的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建筑设计要在新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下,塑造一种新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在1958年,由于其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建立初期直到1966年的设计实践中,始终都贯穿了塑造国家与民族认同的使命。


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建成时间:1954年。


获奖情况: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0)

相关推荐

  • 沿着荷塘月色的足迹探访百年清华园

    久仰百年清华之名,终于己亥年元月成行. 感谢闺蜜摄友相伴同行,感谢庄教授同学热情接待,终于圆了探访百年清华园之心愿. --清华大学之西门夕照 在国人心中,清华大学是高等学府的金字塔,是闻名海内外的百年 ...

  • ​焦爱民丨走进清华园

    辛卯年春,在草长莺飞的时候,我们走进了心中的殿堂--清华大学.七天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受到了熏陶,得到了提升,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大校门前拥揽着一方阔地,阔地正中横卧着一巨大的卧壁,两面 ...

  • 清华大学:神奇校园在这里!

    打开清华录取通知书 你将发现一个怎样的神奇校园? 这里是中国"最能跑"的大学,女子1500米9分钟.男子3000米18分钟及格线.但她并不是任何一所"体育学院"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国保之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秋游季 国保第5批,也是百年前用庚子赔款建的.但这以前这里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熙春园,所以呢现在校园里还有熙春路,而近春园就是核心区.在二校门北大草坪四周就是早期建筑群,大礼堂 ...

  • 这才是“清华园”最硬核的打开方式

    一部以清华大学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大学>此时正在全国院线热映.这是一部由全清华制作团队,历时三年跟踪拍摄的纪录电影,在母校110周岁生日之际,将升学.上课.毕业.择业--这些正在发生的校园故 ...

  • 朝圣“清华园”

    几个朋友来京,在京值班的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略尽"地主"之谊,行程安排上特意添加了"清华园"这一萦绕着无数耀眼光环的学人殿堂. 这天上午,陪朋友游完颐和园,便去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使馆建筑群.)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40处) 1.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2.未名湖燕园建筑)

    2.未名湖燕园建筑 未名湖燕园建筑群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园内,是近代著名学府一燕京大学原址.燕京大学以明代名园"勺园"故址为中心兴建校舍,于1920年开工,1926年建成,是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4)

    本篇目录: ***************************************** 477   4.天津劝业场大楼 1928年                             天津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本篇目录: *************************************** 480   7.瑗珲新城遗址 清                            黑龙江省黑河市 48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6.原国民政府旧址)

    12.原国民政府旧址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包括:原国民政府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考试院.主席官邸.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中央监察委员会.临时政府参议院.最高议院.最高法院等旧址,是近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目录: *************************************** 486   13.西泠印社 近代                            浙江省杭州市 487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8)

    本篇目录: ************************************ 488   15.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 1899年至1906年                浙江省湖州市 489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9)

    本篇目录: ********************************* 490   17.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 1943年至1945年                   浙江省长兴县 491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0.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19.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太平山南麓,西临汇泉湾,南接太平湾.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主要大路因以中国八大关隘命名,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