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宝昌老师带你看宋代哥窑瓷器!

南宋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瓷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三百件左右。

新用户手机号码注册,即可免费获赠2017全年《紫禁城》电子杂志

传世的「宋哥窑」与「宋官窑」一样,迄今未曾发现确切的窑址,既没在《天工开物》记载的地区—浙江省龙泉县觅到遗址和残片,也不见于宋皇室陵寝的随葬品中(宋陵多早被盗,故历史上有无,不详,此类情况与汝、官窑瓷器相同)。故至今还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

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穿带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浙江「龙泉哥窑」

一九五六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对龙泉窑系的主要窑址进行过多次科学发掘,清理了大窑、溪口、金村等处窑址,发现黑胎、白胎龙泉青瓷。黑胎青瓷之胎质极薄,所施青釉较厚,釉面莹润明亮,粉青、灰青色釉面上均有大小不等的细碎片纹,亦发现有厚胎厚釉之器。

宋 哥窑青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上称此类青瓷为龙泉仿官,也见于文献,但从未称之为哥窑,因为它与宫廷旧藏的宋代哥窑瓷器风格不同。有的学者因文献中有「章生一在琉田主烧青瓷,而曰哥窑」的说法,于是将其定为哥窑;有的则又将其定为仿官窑或就是官窑。依此而论,窑址发掘品也就出现了「官」、「哥」不分也难分的现象。有的文献,如《遵生八笺》亦有此说。显然,将其定为官窑或哥窑都不合适。而传世宋哥窑也有官、哥不分的情况,当更有新说。

哥窑米黄釉葵瓣口盘 心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传世宋代哥窑瓷片的化验结果是:其化学成分与窑址出土的瓷片显然不同。此后,对龙泉窑青瓷系的其他窑址也进行了发掘,发现有类似的开片纹青瓷,于是又出现了龙泉窑青瓷有可能、或就是宋代哥窑的新论点。

哥窑遗址之谜至今尚未解开,研究者各执一说,似乎都有道理。学术问题的讨论应允许「百家争鸣」,集思广益才能使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宋代哥窑瓷器的独特风采

宋代哥窑瓷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仔细观察过,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致,可分为灰、油灰、黑、赭诸色。其中胎质粗松者叩之声音沙哑,胎呈土黄色,似欠火力。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面均开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

故宫博物院藏 典型传世宋代哥窑米黄釉贯耳八方壶釉面所开“金丝铁线”纹

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显微镜下如同「聚沫攒珠」,凝腻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器口沿多尖锐窄小,故厚釉难以留存而映出胎骨的黑色,此一现象传统上称为「紫口」垂釉多在口边稍下处形成略为高突的环形带,是为哥窑瓷器之一绝,除宋代「官窑」作品外,后世各窑口作品及历代仿宋代哥窑瓷器均无此特殊现象。宋代哥窑瓷器底足工艺分为施釉裹足支钉烧和露胎圈足两种,多数器足因呈黑色而被称之「铁足」。

哥窑青灰釉葵瓣口盘 底

支烧者钉痕小若芝麻,此为宋器之共同特征。较小的器物如盘、碗等支钉数量以三个、五个为多,略大者如洗等则达六个、七个,鼎、炉的器里也多留有数量不等的支钉痕,系叠套烧所致,此后无这一烧法。露胎圈足,足背平齐或略圆,修足干净利落,手抓不起。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盘、碗器形多在晚唐、五代至宋初时最为风行,如花形口器、葵瓣六出口器和奓斗,尤以葵口折腰碗最为典型,多见于越窑、汝窑、官窑、定窑和耀州窑瓷器,八方杯造型见于钧窑瓷器,贯耳瓶、壶、鼎、炉、洗等也为宋初所盛行,与上述诸窑一样精致。可见,「宋哥窑」瓷器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南宋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哥窑瓷器约有五十余件,其中多为宫廷旧藏,少数来自社会流散,计有盘口弦纹瓶(原系私人收藏,一九四〇年征集自扬州)、锥把瓶、贯耳瓶(分椭圆、六方和扁方三种)、投壶式小瓶、戟耳炉、鼎、盘、碗、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原宫廷遗留的各种造型哥窑瓷器约一百九十余件(其中个别时代或许有误)。

一九九二年初,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曾拍卖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传世品),预先曾到日本等地展览,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稀世珍品。拍卖前,港埠收藏家区百龄先生曾陪同笔者前往观赏,确是一件难得的珍品,与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藏品类似。

清 张为邦 岁朝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皇帝好古成癖,对历代古器都进行过鉴别欣赏,诸如书画、碑帖、陶瓷、玉石等精品无不留有其鉴赏痕迹,或书写或镌刻御制诗句,瓷器中尤以汝、官、哥窑瓷器为多,有的还刻有甲、乙、丙、丁等字,揣度这些珍品的优劣。有的器物还附带有明代收藏家项子京(元汴)字样的紫檀嵌金器座。清宫秘藏两幅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绘《弘历鉴古图》,画面中都有传世宋代哥窑和官窑瓶、炉、盘等,可见这些瓷器在乾隆时期已经十分珍贵。乾隆皇帝御制诗中亦有专门评论哥窑与仿哥窑瓷器的诗句,如:「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

清乾隆 御笔辛丑岁朝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两个世纪以前,乾隆皇帝就曾认识到这些器物具有早年遗物的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谓传世宋代哥窑绝非是元、明时期产物。我们期望,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能够发现哥窑遗址,那时才能完全拨开所谓「宋哥窑」的迷雾。

(0)

相关推荐

  • 五大名窑之洗

    北宋 汝窑椭圆小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北宋 汝窑青瓷洗(「奉华」铭)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冰裂纹圆洗(正面)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冰裂纹圆洗(背面)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 ...

  • 哥哥窑、哥哥洞窑、传世哥窑…云里雾绕?快速厘清「哥窑」概念

    哥窑与汝.官.定.钧齐名,是为宫廷御用烧造的官窑,历来珍贵.多为宫廷旧藏,全世界有300件左右. 但历史上,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都不太清楚.尤其不见宋人记载,也未在宋皇室陵寝的随葬中发现,至今窑址不明. ...

  • 中国陶瓷史的“疑案”一传世哥窑

    哥窑堪称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窑之一,也是存在最多悬念而未解决问题的瓷窑之一,历来备受关注.由于哥窑在宋代文献中找不到任何有关它的记载,元.明两代文献记载或语焉不详,或不尽可信,加上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烧 ...

  • 北方的汝窑、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邢窑何以名垂青史?

    <中国名窑入门指南 | 北方窑口篇> 中国瓷器发展至宋代,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即使陶瓷中心产区在不同朝代随政治.经济发展有所转移,北方诸窑依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竞相效 ...

  • “金丝铁线”铸就哥窑传奇,看耿宝昌谈《宋代哥窑瓷器鉴赏》

    宋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馆藏)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 ...

  • 宋代哥窑瓷器及后朝仿品各什么样,不妨看看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瓷器,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 ...

  • 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哥窑瓷器

    哥窑青釉贯耳瓶,宋 哥窑八方碗 哥窑胆式瓶 哥窑葵花洗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宋 哥窑青釉鱼耳炉,宋 哥窑碗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 ...

  • 宋代哥窑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记录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瓷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 ...

  • 宋代哥窑瓷器珍品简介和赏析

    明清文献中将哥窑列入宋代名窑,但宋代文献中却无可考证--在宋代的著述文献中,汝窑.官窑.定窑都有着明确的记载,唯缺钧窑与哥窑者.更令人疑惑的是,由于古人著述.考古发现和传世遗物三证不符,哥窑的烧造年代 ...

  • 宋代哥窑瓷器增值有哪些决定因素

    宋代哥窑之尚品佳器.圈足露胎,呈铁锈色,釉肥厚而微露紫口效果.然宋哥之铁足特征极为显著.整体古朴之极,釉色纯若古玉,若配以灯光,仿佛一件古代玉盘.宋人尚玉,信奉儒教,常拜孔子.子曰:"夫玉者 ...

  • 宋代哥窑瓷器真伪分辨

    对比传世哥窑器与考古出土的哥窑器,二者在胎体.釉色.烧制方法等方面处处透漏着差异.而这时,由于窑址材料的缺乏,考古学家们仅凭历史资料和少量非纪年材料推测哥窑的产地和时代,说法自然也是各执一词,关于哥窑 ...

  • 宋代哥窑瓷器正确认识方法

    由于哥窑瓷器的釉有两大类,胎有很多种,颜色更多,再加上一般收藏者看不到实物,网上的图片多数是早年所摄,有的甚至是从印刷品上翻拍而来的,失真度极大,所以,哥窑文物鉴定目前属于顶 尖之谜. <格古要 ...

  • 宋代哥窑瓷器知识普及

    宋代哥窑生产的瓷器形式多样,包括瓶.炉.尊.洗.碗.盆.碟等,这些瓷器的釉面大多为缩釉和棕眼,颜色大多为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面光润滑亮,釉色以炒米黄.灰青为主,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过工匠的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