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这些行为,无意中剥夺了孩子的社交机会!
有人说:“00后孩子是社交能力缺失的一代。”
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交往能力缺失,已成为当下很多儿童青少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先对自家宝贝来个简短的自测:
1、 孩子是否能看懂别人的脸色?感知别人当下的情绪?
2、 当别人生气了,他是不是还在笑?
3、 在跟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会不会出现推人、甚至打人的情况?
4、 当别的小朋友想和孩子玩耍时,他总是不懂如何回应对方的邀请?
5、 在游乐园里,他经常远离小朋友独自玩耍,不会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
6、 当你的孩子想要别人手里的玩具时,他常常会通过抢的方式得到?
以上问题,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如果是,那就需要敲响警钟了。
这说明你家宝贝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存在一些问题,不懂得如何开展和维持人际关系,这对于将来的学业和生活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小的阻碍。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足以说明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而上述这些孩子,往往不是故意捣乱,而是确实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这时,就需要爸爸妈妈们来告诉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帮助他们提升社交能力。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作出正确的引导。
华东师范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顺妹表示:社交缺失在现在的孩子身上非常普遍。
社交缺失首先是社交机会的缺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工作繁忙,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次数很少。更甚者,会直接交由爷爷奶奶照顾,这就导致了孩子接触同伴的机会少之又少。
连练习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呢?
其次,很多爸爸妈妈担心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过于维护孩子,导致孩子错失了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在游乐场里,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男孩因为玩的太开心不小心撞倒了女孩,女孩的家长看见了,连忙过去把宝贝扶起来,并且会带些责备的语气对男孩说:“玩的时候应该当心点,你看,都把妹妹撞倒了,希望你下次注意。”
这个叮嘱自然是没问题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提升社交能力的机会。在确认孩子没有大碍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这些摩擦。
要知道,孩子在社交过程中发生的每一次冲突,都是成长的契机。
比如说,当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向你告状“我再也不要理xx了,他真讨厌!”,你可以先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帮孩子分析这个事情的经过,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气冲冲地跑去学校质问那个孩子。
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学习自己去面对,接纳冲突,学会包容与沟通,一步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上期微课结束后,我们收到了一些关于孩子社交的问题,今天我们统一解答,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教他们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老是摸其他小朋友的长辫子,到一个陌生环境会哭闹,以上问题要怎么引导?
专家建议:
1、孩子在幼儿园,老是摸其他小朋友的辫子。
在没有看到行为的前事和结果的情况下,我建议家长:首先我们要尽可能的去避免这种这个行为的产生,其次是我们可以去替代一个行为。
比如说孩子是不是很喜欢小朋友的长辫子、觉得很好玩,那我可以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而不是说去用手去摸长辫子,我们可以教孩子说,“姐姐你的辫子好长”,这样用语言去表达他自己的这种需求。
2、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哭闹。
我不是很清楚这个孩子哭闹的程度,以及这个陌生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比如说这个陌生的环境,有没有他害怕的东西?有没有什么比较刺耳的声音?或者他哭闹的环境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陌生的环境,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存在,或者说没有一些相对来说孩子比较害怕的东西存在的情况下,我建议家长可以做一些搭配。
比如说带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或零食,跟他一起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这个环境其实不是那么可怕、可以去接受,不会有一些哭闹的行为产生。
孩子要找哥哥捉迷藏,说了两遍都被拒绝,就会动手打哥哥。妈妈告诉孩子哥哥暂时不想玩,一会再玩,孩子还是发脾气,接受不了被拒绝。
怎样干预孩子打人的行为?怎样让孩子不乱发脾气?
专家建议:
妈妈分析的很对,孩子其实不太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比如打人的这个行为,也是被别人拒绝之后孩子才会产生,因此我们更重要的是去教孩子“怎样接受被别人拒绝”。
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些比较简单的“提要求被拒绝”的行为开始。
比如孩子跟妈妈提要求说“妈妈我要吃薯片”,那我可以跟孩子说“等一会儿”,等孩子回复“好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等待的时间会比较短一点,比如说5秒、甚至是10秒,我们就要说“你等得真好,可以给你吃薯片了”。
那下一次的目标我们可以把等待的时长延长为20秒甚至30秒,只要孩子能够等到这个时间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把零食给孩子。逐步地,这个孩子的等待的时长增长之后,我们可以再去教孩子“如何应对别人的拒绝”。
“当别人拒绝我的时候,我可以拿一些别人喜欢的一些东西跟他交换。”
比如孩子想找哥哥捉迷藏,那孩子可以找到哥哥喜欢的一些东西,如果哥哥喜欢玩手枪,那孩子可以跟哥哥说“哥哥我们先来玩一下手枪,然后你再陪我玩捉迷藏吧!”这时候哥哥可以适当的配合一下孩子,这样可以联系孩子接受拒绝的能力。
4岁宝宝,有自闭症倾向,简单的对话可以,在幼儿园不打人,不咬人,在家里和妹妹会抢玩具,抢妈妈的怀抱,妹妹两岁,打妹妹,咬妹妹,持续了有半个月了,偶尔也会和妹妹玩,不过要妈妈的参与,妹妹摔倒也会扶妹妹起来。
专家建议:
我们在干预问题行为之前,要先确定好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是什么。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跟妹妹抢玩具,抢妈妈怀抱,而且不出现不恰当行为时,那么这个行为其实我们不需要去干预,和妹妹玩时要妈妈参与,并且不出现问题,行为也不需要去干预,扶起摔倒的妹妹也是不需要去干预的。
但如果孩子是通过打妹妹、咬妹妹来跟妹妹一起抢夺玩具和妈妈的话,那我们就需要对此进行干预。
假设您家孩子打妹妹咬妹妹这一问题,行为的功能是获取食物、玩具和获取关注(妈妈的怀抱)。
1、改变前事
比如:妈妈可以先去抱孩子,再去抱妹妹,让妹妹拿拿走孩子不是很喜欢的玩具。在孩子即将发生打妹妹或者咬妹妹的行为且还没有发生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妹妹请把玩具还给我/妈妈,请你也抱抱我”等等,来降低孩子打妹妹或者咬妹妹的行为。
2、改变后果
也就是说在孩子发生打妹妹或咬妹妹的行为后,我们要立刻打断此行为结果,并且防止得到玩具和妈妈的怀抱。
通过以上答疑我们不难看出,要想维持好的人际关系,与周围人保持友好相处,我们必须教会宝贝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顺畅且高效的沟通往往可以解决多数问题。
因此,想要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首先要提高言语及语言运用能力。
家长作为宝贝们人生阶段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在家最大效率地训练孩子言语发展的核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