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预言
相约周四,共享美声
傅雷在给朋友刘抗的信中谈及刘海粟:“以私交而论,他平生待人,从无像待我这样真诚热心、始终如一的:可是提到学术、艺术,我只认识真理,心目中从来没有朋友或家人亲属的地位。所以我只是感激他对我友谊之厚,同时仍不能不一五一十、就事论事批评他的作品。”
那么,傅雷是怎样“一五一十”批评刘海粟的呢?
傅雷认为刘海粟“没有艺术良心”“浮夸自大”“一辈子未懂得(真正懂得)线条之美”,在论及吴昌硕、齐白石等画风之差异时,刘海粟更是被作为反面典型:“至于从未下过真功夫而但凭秃笔横扫,以剑拔弩张为雄浑有力者,直是自欺欺人,如大师(指刘海粟)即是。还有同样未入国画之门而闭目乱来的,如徐**。最可笑的,此辈不论国内国外,都有市场,欺世盗名红极一时,但亦只能欺文化艺术水平不高之群众而已,数十年后,至多半世纪后,必有定论”。
但是,如果孤傲的傅雷能活到今天,他可能会觉得非常难堪,因为他的预言完全没有实现。若有视频网站在街头随机采访群众,提到傅雷对刘海粟的这个评价,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新鲜:“咦,刘海粟不是很伟大的画家么?他的画卖这么贵!”
傅雷的预言可能来自法国艺术史家丹纳。丹纳不承认艺术欣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客观标准可言,因为“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的不同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照此逻辑,真正的伟大作品将经过时间的淘洗而为大众所公认。
但是,丹纳和傅雷都没想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真正愿意付出努力欣赏艺术的人反而少了。
现在我们衡量艺术作品的标准只有一个:价钱。一千万的就比一百万的好。好在哪里?好在值钱。就这么可笑。浙南有句俗话,大意是,呆子只会看秤杆,秤杆高高的,就以为是物品分量足,而傻傻地不去注意秤砣在哪儿。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一位歌手,新闻报道说争议很大,但是我却没看到什么争议,除了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一篇短文明确表示反对外,其余全是赞扬评委多么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