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古人常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气潜伏在体内,就像打入敌国的间谍,总是搞一些小破坏,虽然没有直接的病症,却是多种病症的引发者!湿气缠身,则虚不受补,如隔山打牛,所以对于湿气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切不可大意。
中医看来,湿气似乎称得上是“万恶之邪”。在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致病因素中,湿邪杀伤范围最大。湿邪分为湿气、湿毒、水肿等症,湿气弥漫于人体之中,若不及时除去,就会演变为湿毒。同时,湿气还会与其他邪气结合,比如与热相合成为湿热,与寒结合成为寒温,与痰结合形成痰湿,与风结合成为风湿。湿毒侵浊人的器官,如肌肤、肌肉、骨骼、脏腑、经络,是很多现代病、疑难杂症的帮凶和依靠。
那么,湿气入体都有什么表现呢?湿气自测,如果以下表现中,你有1—3条,那么你就需要警惕了!
1.头发油腻,脱发,白发;
2.起床后香沉、疲倦、乏力、耆睡
3.口干,口苦,口臭;
4.睡觉打呼噜;
5.脸上出油,长斑,起痘;
6.胸口闷、黑眼圈;
7.浮肿,眼袋下垂;
8.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9.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
10.腰酸腿疼,颈椎酸困;
11.脸上油腻,皮肤毛孔粗大;
12.肥胖,小肚子大,身体发福臃肿;
13.手脚冰凉,爱出虚汗;
14.血脂偏稠,血糖偏高;
15.白带有异味,瘙痒;
16.大便不成型,糖稀或者便秘;
17.长湿疹、湿疮;
18.脚部起水泡,甚至溃烂;
19.性机能减退、对房事不感兴趣;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舌头
中医将齿痕舌或者舌苔黄腻,大便溏稀不成形,满脸油腻,嗜睡,困乏无力等等这种状态称为湿气重。
体内湿气重,导致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为了齿痕舌。所以舌头边缘有锯齿,说明体内长期有湿气。
如果天气渐暖,喝水较少,即便没有锯齿舌,但是舌苔会呈现黄色,口干,口苦会更加严重。
当然湿气重并非仅仅引起齿痕舌和大便溏稀这么简单,毕竟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身体的其他症状会越来越加重,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湿气重的人只是感觉舌像异常,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进—步发展,就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湿气还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容貌,表现在皮肤上会出现长斑长痘,暗黄无光;表现在体型上就是水肿肥胖,大腹便便;表现在精神气色上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困乏无力。
湿气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症状?
这是因为湿气入人,在内伤害五脏六腑,引起脾虚,肺弱,肾虚,胃弱;在外部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嗓子发炎,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满脸起痘,全身肌肉关节痛,皮肤湿疹泛滥等等。
值得深思的是,湿气对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说人们会特别重视祛湿,可是为什么湿气还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湿呢?
真实的情况是:很多人生活习惯不良,熬夜,不忌生冷,暴饮暴食,风吹雨淋,导致湿气上身,但却并不在意,觉得是小事。祛湿,中医首先从脾胃入手,湿气之祸,首责之于脾。
中医如何正确祛湿气?
其实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东汉《伤寒论》、金代《脾胃论》都有论述。正确的祛湿的方法一定遵循这样的原则:
1,健脾健胃,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真正的中医祛湿的时候,必然会用健脾健胃的药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药材。
2,兼顾其他脏腑,中医同时认为:水湿内停而生肿满,虽首责脾,实非局限在脾。所以祛湿的时候需要兼顾肾和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想要开个祛湿气的中药,医生会先把脉、看诊,观察你究竟是需要侧重于哪个方面,而不是就直接给你开个方子,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药材上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给大家介绍些日常祛湿气的简单方法:
1,艾灸: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如果自己不会可以找专业的医生帮你灸!
2,祛湿大穴——承山穴,它是人体祛湿的第一大穴。
为什么承山穴可以去湿气,因为承山穴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主管人一身的阳气,那么承山穴就可以激发阳气,扫除湿气。
3,坚持服含有赤小豆、薏仁、芡实、茯苓、橘皮、苦荞麦等成分的养生茶,每天一杯。
4,运动出汗可以很好的祛湿气;尤其夏天,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湿气太重,到冬天肯定会得病。
写在最后:其实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养生之前先祛湿”,万病之源就是湿气!人一>虚—>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所以一定要重视祛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