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井井
行其庭在东林书院道南祠讲解《书院之教》
无锡,江南水乡风情万种,是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做为无锡人,我引以为傲的是无锡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人们的生活富足安逸,我身为其中一分子,也深受其福。然而真正的文明不是物质的文明,一如行其庭先生在《书院之教》中所言:“是物质以后要有一个德行去载动这个物质,通过文化而后达到文明,这才是真正的文明。”我们的经济起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但我们的德行呢?我们的精神家园呢?是迷茫的、孤独的?还是明明德的、甘洌芬芳的?
有幸在东林书院的道南祠听行其庭先生讲解《书院之教》,先生博学多才,介绍了书院在中国的渊源发展,并巧妙的将书院比喻为一口井,井底涌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泉井水,将自身深刻体贴体悟到的被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借《周易》里的“井卦”情深意切地告诉大家书院这口井“可用汲”,中国传统文化的井水甘洌芬芳,可以修己安人,能够感通世界。
井卦卦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邑”是村落,意思是村落可以迁移,但井不会变动,不增不减,来来往往的人到井边汲水。“汔至”就是拎着水桶到井边去打水,“亦未繘井”桶进井里去打水还没有出来的时候。“瓶”是打水的工具,“羸”是弱的意思。拎着水桶去井边,将桶放进井里去打水,没有等到打出水来,还没有喝到水,那个桶就炸开了,或者破掉了,装不下这个水,这是一种凶。
我们可以改变居住的地方,去其他地方定居生活,背井离乡,但井永远留在同一个地方,井是带不走的,能带走的是那个形而上的“井”,心系父母、心系故乡。有的可以改变,有的不可以改变,形而下的器是可以改变的,命是可以改变的,性是不可以改变,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那口“井”,因为人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是人你就有感通力,这是不可改的。
“井”就是“道”,“井”就是“性”。
先生对书院用情用心至深,听此课,更觉是先生用井卦爻辞在呐喊,书院尤如一口井,我们的祖先都是往来井井,都是从这口井里汲取水,滋养身心。关于书院,先生心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方面是书院这口井被废弃太久,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多少人来来往往到书院来,有几个人看得懂书院!有几个人能真正从这里汲取滋养!只是作为一个古建筑,走马观花看一下。我们真正传统文化的复兴还没有到来,还没有系统的去修理这口井。当今中国已经把这口井开放,在推广普及传统文化,井底堆积满的淤泥在去掉,有些泉水从底下开始涌上来,但如果要长久使用,需要学人们齐心协力去修理这口井,让子孙后代都能够汲取这口井的营养。这口井是从伏羲氏到尧舜禹、到汤文武周公、到孟子、到北宋五子、到明朝的往圣先贤共同开出来的、修出来的一口井,我们也要建设这口井,真正的书院是做挖井的事情的,是要做修井的事情的,让真正来书院的人都能够往来井井,到书院来的人都能够汲取传统文化、汲取往圣先贤的身心性命之学。
另一方面井卦卦辞中这个“瓶”的义象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家的身心。学问是天下的公器,我们那些经典就放在这里,可是我们自己这个“瓶”有时承载不了,尽管这口井有水喝了,怕难懂、怕别人说,自己也不坚定,也就不去井边了,自家的身心疲弱不堪,又敝又漏,承接不了这口传统之井,装不下这口井。没有几个人井井,没有几个人去喝,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茶”,都是在外围,没有真正的用自家身心去体贴,而是变成了一个附庸风雅,舀几下井水,是好玩用的,不是用来滋养身心的。
天地是一口井,整个大自然是一口井,人是从这口井里获得滋养的,这是身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口井,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先辈,往圣先贤们都在这口井里,这口井是形而上之井,我们心的滋养、精神的滋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去汲养。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这口井,我们的心、我们的精神就干涸了,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这口井修好它,对内来说是我们的自家身心,对外来说是家国天下,那个井水,甘洌芬芳,每个人都能从这个井里喝到甘洌芬芳的井水,以至于我们的生命也甘洌芬芳起来,有很多很多的君子,有很多很多的圣人,有很多很多的士,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很多的灯光,光光相耀,这是一个光明的世界,每个人都能并受其福。
这是行其庭先生的期望,期望中国文化能够真正的复兴,能够“井洌,寒泉食。”行其庭先生是一个明明德的人,带领着大家一起明明德,也是书院之井的守护神,因其守护,有越来越多的人喝到中国传统文化那甘洌芬芳的井水,感通于世界,成为能够汲取这口井的一个感通的人,一个明明德的人,不再迷茫孤独,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