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声丨王文博:如何丰富课堂语言

教师介绍:王文博

我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青年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发现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遵循发现的本质,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一种教育理念。两者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基础上,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并始终坚信,教育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如何丰富课堂语言

第一次参加启航杯比赛时,我讲授地课程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作为一名新教师,不能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一直是我的一个弱点。所以课堂中我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更多的是“你真好,你真棒,你说的真全面”等等这些比较空,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评价语言。

通过师傅林老师的指导,知道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不仅要对学生现有的观点有评价,更多的是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评价,产生更多的思考。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听课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总结进一步思考。

学生交流分享计算23+18的方法。

对于利用小棒讲解的学生的评价:说的真清楚,他能借助之前学的知识,一看到10根小棒就捆成1捆,变成了1个十。

对于利用迪纳斯方块讲解的学生的评价:经过他这样一整理,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一列小方格就是1个十。

对于利用数位顺序表讲解的学生(学生将个位的10个小珠子转换成十位的一个珠子)的评价:明明是10个小珠子,他怎么用1个小珠子代替了呢?

追问1:那这个小珠子放在哪了?(十位)

追问2:你听清他说的了吗?他说把这一个小珠子放在哪了啊?

总结评价:这一个小珠子放的位置不同了,他代表的大小也就不同了。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三种方法分析比较,以及老师的总结反馈,引导学生观察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 观察这三种不同方法,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2) 这三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评价:虽然都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但是数位表中用这1个小珠子来代表1个十,这个操作过程和前两种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呢。

(3) 有同学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竖式,你能读懂他的想法吗?

评价:你的思路真清晰,这个竖式计算过程和我们刚刚利用学具摆一摆的过程一样吗?你能结合其中一种学具,对着竖式再来说说计算过程吗?

(4) 你们发现了吗?在这个竖式计算中,有一个数字和其他数字写的有点不一样,你知道是谁吗?小“1”,还真是,那这个小“1”为什么写在这呢?

评价:奥,那这个小“1”他现在代表的是1个十。(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进位1的来源和重要性)

(5) 你能在刚刚的学具操作中找到这个小“1”吗?

评价:这个小“1”其实就是由10个一变成的1个十,他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通过结合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晰算法)

课堂语言不仅是为了让课堂更加和谐顺畅,更应该成为老师授课过程的重要武器,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深入思考。

END

◆ 教育部最新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小学、初中、高中都要看
1-9年级自主学习“好习惯”养成要点一览表,很全很到位!

◆ 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不同的答复,决定孩子的未来

◆ 一位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处在3~15岁,一定要看!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