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家之二十二】醉在江南写吴韵
在苏州,只有提起磨漆画,就不能不提到市职大工艺系的教授李小康。
如果说,苏州书画作为吴文化的一部分而扬名天下的话,那么,磨漆画对于许多的中国百姓来说,则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到是那些老外对于李小康创作的磨漆画作品,是爱不释手,留连忘返。
第一次看到磨漆画,是在北塔公园的那次展览上,它那特有的瑰丽多彩,雍容华贵的风姿,一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由此我认识了这位在苏州磨漆画上有着特殊贡献的李小康。
采访是在他那宽敞的画屋进行的,宽大的画室,容纳了我们两个同为艺术,却不同科人的泛泛交谈,明式风格的画桌和明代年间的红木椅子,仿佛代表着中国文化最传统最优秀的内涵。
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李小康,原来是搞水墨画创作的,回苏后又拜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徐绍青为师。
81年全国青年美展,他是我市唯一入选的画家,86年的文化部赴法展览,他又是江苏六人中间的一个,二度获得市“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全国美展的铜奖,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由于他取得较为出色的艺术成就,九十年代被市工艺职大的校长、著名画家张继馨相中,从此,他成了一个艺术专业的教师。
86年,当时国内的磨漆画才刚刚起步,为了在苏州发展磨漆画,他只身先后来到扬州、福州的漆器厂学习。在极为保守技术的工人技师面前,李小康硬是用自己的刻苦和虚心,掌握了制作磨漆画的全部技巧。
回苏后,他从磨漆画的技法中,推敲出某些发展规律,运用自己国画的基础,和大学中所学西方厚实风格的基础,终于悟出了艺术创作的灵性。
几年来,由他执教的磨漆画专业课程,也成为苏州大学、工艺职大、职业大学里,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课程,并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几百名磨漆画创作的工艺人才。
就历史而言,我国传统的漆画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无论从商代、唐代还是朝鲜出土的文物来看,都是颇为完整的漆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漆画艺术的现代作品却鲜为人知,更少有人完整地掌握这门艺术。
李小康知难而进,在现代漆画上闯出一条独特的路来。
站在他的作品面前,你很难相信,这些精美作品,就是用中国大漆,配以螺甸、蛋壳、骨、玉、木、竹、石、贝壳乃至金、银等金属材料,经过刷、洒、嵌、刻、雕、磨等一系列的精细繁复、井序有然的工艺过程,由一个较长的周期,制作而成的艺术品。
所以,尽管这几年来,他创作的作品不多,但慕名相求者甚多,特别是国外的艺术收藏者更是接连而至,而我特别喜爱他那组为北京奥运会接待厅创作的杰出之作:喜鹊登枝,那可真的是叹为人惊。
不善言语的李小康,对生活和艺术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他始终认为只有珍爱生活的人,才能珍爱艺术。所以,对于他的磨漆画,尽管出高价者甚多,但他却并不想出让。
他的作品总是喜欢用银珠红,来表现水乡生活的那种凝重、静默感,这和传统表现江南水乡的纤秀、迷朦截然不同。
在和他的多次交谈中,我似乎感到他作品中的那种深沉感,就是代表着他的艺术品性和追求,只为艺术献身、不为商品低头的崇高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