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偏执狂,让名校博士牢底坐穿

好人偏执狂,让名校博士牢底坐穿

文 | 雾满拦江

(01)

有位名校在读博士,善良厚道,热心助人。

他曾跳入湖中,救助轻生者,被授见义勇为称号。他每年向贫困山区捐赠100个书包,有银行账号流水为证。他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在第一时间奔赴地震灾区救灾。他还有一年就毕业,会为国家做更多贡献。

所以判刑三年。

撤销博士在读身份。

博士坐牢,不是因为他做善事……不对,就是因为他做善事……总之吧,博士坐牢,是因为他帮助了一个亲戚。

(02)

博士的亲戚,是枚大四学生。

和朋友考研究生。

但成绩太差,根本考不上。

所以向博士求助。

热心的博士,立刻上网搜索,找到卖考研答案的,买了两副考场传送答案的耳机,给亲戚送去。

然后那俩家伙就在考场做弊。

然后被抓。

然后他们第一时间举报了博士。

坊间评述,如果他们不举报博士,最多不过是取消考试资格,再接受正常的校方处分——但他们举报了博士,校方对他们的处分不会有丝毫减轻,再举报你也是考研舞弊——而博士一次性购买了两副舞弊耳机,构成刑事犯罪,至少要吃三年牢饭。

这件事,当事人自己干,属于“犯错误”。

博士替他们干,就是犯罪。

有人疑心,那两人是不是故意让人抓?以自己“犯错误”的微小代价,送博士去坐牢?

(03)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一起案例。

浙江桐庐,有位张奶奶。

68岁。

再过两年70。

张奶奶隔壁,租居一对情侣。男子姓吴,称小吴。

有天晚上8点半,小吴喝多,被朋友送回来。

女友拒绝开门。

拒绝开门。

于是张奶奶热心邀请小吴进屋,让小吴从自家窗口,爬到租居屋的阳台。

但小吴年轻,不要爬。

为什么要自己爬呢?

这里不是闲着一枚老奶奶吗?

当晚9时,68岁高龄的张奶奶,爬窗户翻越相隔一米多远的隔壁阳台,爬到一半,就听嗖的一声,老奶奶掉下去了。

掉下去了。

卒。

没有活到69岁。

老奶奶的家属,将小吴诉至法院。

索赔34万。

小吴同学说:本来我是想自己爬的,她说我脚不方便,还是她方便一点。是她坚持要自己爬,我没有要求她爬窗户。

听听小吴同学的辩解,人家根本不稀罕你替他爬窗户。

法院认为,张奶奶68岁高龄爬窗户,这是助人为乐,给予肯定。

法院同时认为,无论是张奶奶,还是小吴同学,都没有过错。

大家都没错。

所以法院不支持张奶奶家属索赔34万的要求,但酌定由小吴同学补偿原告9万元。考虑到小吴同学已为张奶奶支付3万元,再掏6万就OK。

(04)

被判刑的博士,与坠楼身亡的张奶奶,在心理学上有个称谓:

——好人偏执狂!

一心一意要做好事。有好事必须要做,没有好事,创造好事也要做。

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呢?

(05)

自幼稚园时,老师和家长,就无休止的叮嘱我们:生而为人,你要善良。

要多多的帮助别人。

于是小学生们涌出校园,发现一枚老奶奶,立即扭住送过马路。马路对面还有一批小学生,又热情的把老奶奶送回来。这边又来了小朋友,再把老奶奶送回去,对面再送回来,如此二十多次来来回回,老奶奶崩溃了,果断躺倒,热心助人的小朋友们,这才一哄而散。

小时候,当我们做了好事时,父母、老师、社会,都会对我们奖励。

各种夸,各种奖,从玩具到美食,成年人毫不吝惜。

这些奖励,刺激我们的大脑相应调整,固化成一个既定模式:

第一个,不停搜寻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个,一旦找到,立即出手。这时候,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化学激素,会让我们感受到喜悦、快乐。

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后,就会感受到一种飘飘然的幸福感。这种感觉的美妙,是任何事物无法取代的。

第三个,如果我们在一段时间没有帮助别人,大脑就停止分泌多巴胺。

大脑没有多巴胺,那种感受生不如死。

如我们知道的抑郁症患者,就是因为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不再分泌多巴胺。患者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感受不到快乐,感受不到激情,最终感觉人生好乏味,感受到无尽的痛苦。

当一个人形成做好事多巴胺依赖,不做好事,不帮助别人,他就会陷入到巨大的苦痛。

第四个,多巴胺路径固化,饥不择食。

做好事形成多巴胺路径依赖,就会患上好人偏执狂。

没有机会帮助别人,就会痛苦不堪。

必须帮助别人,才会快乐。

但这个世界按部就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线上各自经营。简单说就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那么多人需要你帮,没有那么多好事需要你做。

这种情况下,就会慌不择路,饥不择食。

就会不顾一切,抢别人的事来做。

比如那位博士,他不是不知道,两个学渣的要求毫无意义。如果他们要考研究生,就应该努力复习——哪怕他们做弊,也不需要博士插手,他们自己有手,自己去搜做弊网站,自己去买做弊耳机,就OK。

然而博士还是把做弊的活,抢过来了。

他不是不知道这是犯法。

可犯法算个毛?

不帮助别人,他生不如死。

再说小吴事件中, 68岁的张奶奶。

活到68岁,张奶奶什么没见过?

隔壁这俩年轻人,一个女友不让喝酒非要喝,一个把男友关在门外半个小时,还不开门——就算是一条狗,大晚上的你把它关在门外半个小时,动物保护组织也不依你,何况一个大活人?

总之这俩孩子不省心。

可是张奶奶却热情的请小吴进屋,并不顾老迈高龄腿脚不便自报奋勇爬窗子——小吴那么年轻,自己都不爬,你个老奶奶替他爬,想什么呢?

不帮助别人,老奶奶不开心。

就是这么个情况。

那么,得了好人偏执这种怪病,如何才能治好呢?

(06)

改善好人偏执,需要做到三步:

第一步,把人生想清楚。

小时候,父母老师教导我们做好事,是担心我们不走正道,沦为坏人。

但对父母师长教导的领悟,也有个度。

一个成年人,不做坏人就OK了,走到好人偏执、甚至形成对好人行为的多巴胺路径依赖,这就是很严重的病,得治。

第二步:热心助人,但有五不帮。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轮不到你以帮助为名插足。

——如果有人要求帮助,一定要留神。九成九的成年人帮助,都有可能是个圈套。

学渣让博士帮他购置做弊耳机,就是为了把博士送进去。年轻人自己不爬窗户,让老奶奶替他爬……这情形极为反常!

所以人生有五不帮:

一是不明缘由的事儿不帮,

二是别人自己能做的不帮,

三是犯法的不帮,

四是无事滋非的不帮,

五是危险的不帮。

第三步,改变你大脑的多巴胺路径依赖。

这个很简单,就是把注意力转到事业方面,转到家庭和睦方面。

事业上每取得一点点进步,家庭中每有一点点和睦,就奖励自己一餐美食,夸自己两句。

次数多了,大脑就回过味来了,只有对你的事业与家庭和睦执迷,才可以奖励多巴胺。这样,很快你就会成为一个事业狂和宠妻狂魔或宠夫女神,你的事业顺利家庭幸福。这时候的你,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个世界,根本没人需要你的帮助。

正如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做好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就是人生最大的善!

所以我们今天的问题是:

你有好人偏执狂症状吗?不帮助别人,你是不是痛不欲生?你做好调整大脑多巴胺路径依赖的准备了吗?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去年今日·雾满拦江如是说

你总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所以才会让坏人轻易得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