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读】写进家信里的父爱/马誉炜

1979年父亲与我和四弟在定州师部留影
在部队工作的那些年里,父亲与我的联系主要靠书信。转眼父亲已经故去18年了,他留给我的那些书信也有些泛黄了。如今每当我想他时,总还要从书柜里把这些用繁体字写的书信拿出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一页一页地翻阅着,仿佛又回到了逝去的岁月。
父亲的信,每每读起,都会让我感到眼睛一阵阵发热。从我当兵到成为团职干部,父亲给我写的信,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而当我任师职干部以后,也许是由于家里有了电话,间或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他就没有再给我写过信了。
第一个阶段是当兵之初那会儿。我到部队接到第一封家信,就是父亲写给我的,他写道:“你那天走后,你娘还是有些不放心,躲在屋里抹眼泪,她多是担心部队生活太苦太累,你是不是会受不了。我就对她说,人家的孩子受得了,咱三儿就没问题。年轻人,有机会参军到部队摔打锻炼,没坏处。更要看到这是很好的成长成才的机会。咱们这个家你们六个兄妹,应该有人去保卫祖国,报答共产党的恩情。这也了却了我久有的一个心愿。要信心百倍,吃苦耐劳,苦练本领,干出个样儿来。千万不要稀里糊涂、晃荡两年就回来。”父亲的信里都是鼓励的话,使我感到关心与温暖,也感受到动力和压力。
父亲写给刚从老山前线归来的我的书法条幅
参军第一年的七月,唐山发生大地震,我随部队上了抗震救灾一线,到了灾区,通讯中断,好长时间无法与家里通信。后来,连队转来父亲寄往清风店营房的信,信里说:“估计你是去唐山救灾了。国家有难时,子弟兵应该挺身而出。家里都挺好,甭挂着。全力以赴完成好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又过了些日子,父亲突然从老家辗转来到唐山,找到了我们连队的临时驻地,他是带领老家水利局组织的工程师和民工,支援唐山丰南恢复水利设施来了。为了看我,他提前两天来到唐山,四处打听38军救灾部队,费尽周折找到了我。那天白天,连长指导员和排长班长都给父亲说了我到部队后特别是抗震救灾的表现。晚上,父亲就睡在帐篷里我的铺上。临别时,他对我说了许多的话,主要是当兵后干得不错,不要骄傲,保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干好工作。
父亲从唐山回到老家后,很快给我来了信,说把我在部队的情况跟娘说了,都挺高兴,为自己的儿子关键时刻能为国家出力感到自豪。嘱咐我一定要善始善终,出色完成好各项任务。我回信时也把自己在唐山抗震救灾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功的消息写信告诉了父亲。能想象到远在家乡的父母接到我来信时那种激动和高兴。
父亲写信多的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我奉命随38集团军侦察大队赴老山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那一次,父亲挂念的程度肯定要比唐山救灾时更烈。从他写往前线的一封封信中可以读出父亲始终处在矛盾中:有想让我冲锋陷阵,在战场上多为祖国和人民立新功的期盼,也有战时枪子不长眼睛生怕儿子有闪失的担心;有相信我关键时刻不会打退堂鼓的自信,也有怕我因牵挂大家小家产生畏难犹豫情绪的忧虑。在写往老山前线第一封信中,父亲写道:“这次你去前线,对个人刚刚建立的小家庭是不利的。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兵就得准备打仗,枪一响就会有伤亡。害怕担心也没有用。对你来说,更要看到是一次严峻考验。这是接受锻炼的良好时机。应轻松愉快,信心百倍,提高勇气,挺身而出”。父亲的信,不亚于参战的再动员。此后,我在前线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父亲的来信。那信一般写得都不长,除了询问我的工作、安全情况,就是给我念叨家里的事情。从他和母亲的身体情况,到哥哥工作状况和弟妹的学习情况,就连邻居家生孩子、家里养的牛有犊儿了,父亲都一一相告。那年春节前夕,父亲写信告诉我说:“乡里召开前线家属会了,共五户。逐户问到生产、生活等方面情况,有何困难?要求各户家属都往前线去封信,以免牵挂。最后每户给了一袋'辽河尿素’化肥,价值30多元,有力地支援了生产。我参加的会,并没有提什么困难问题,也不要求经济照顾,乡的意见就这一户军官,与其他军属一样吧!”信的末尾,父亲写道:“在前线肯定是任务艰巨、复杂,但你正是年富力强,应清除一切私心杂念,勇敢应对挑战,做出优异成绩凯旋。这是父母在家中时时挂怀的想法。”父亲的信,犹如一面催征的战鼓,一直在后方起劲儿地擂着,让我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前线也丝毫不敢懈怠。
父亲的手迹
父亲写信多的还有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团政治处主任调任军区干部部调配处长以后。信里总是叮嘱我谨小慎微,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与领导处理好关系,公平公正地办事。与以往不同的是,不知为什么,从那以后,父亲写信时,末尾总是要盖上他的红手章。后来我探家时问起他,父亲说,你现在位不高但权重,有许多人都辗转找到家里来,什么调动啦、考学啦、提职啦,我怕有人打着我的旗号给你写信,所以不见到我的章子,都不要轻信。高处不胜寒。办一件事儿,应三思而后行。不要让人指脊梁骨,要想到有人秋后算账。啥时候也不要翘尾巴。
父亲手迹
从一个普通士兵到团职军官的那些年,经历的坎坎坷坷可谓不少。但父亲这些接连不断的书信,好像我前进道路上的拐杖和依靠,又像航程中的航标灯,一直指引、照耀着我前行的路,给了我无限的情与爱。后来,尽管父亲不再写信了,再后来,他永远地离开了我,再也收不到他的书信了,但我始终觉得背后有一种力量在激励、鞭策着我,清晰而又真实地感受到伟大的父爱。
父亲写的那些家信,每每读来,都让我感到一阵阵眼睛发热。
2021.2.14于北京知行斋
(0)

相关推荐

  • 【天下父母】许海利:短信里的父爱 微信里的母爱

    等风来 小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读着读着就默默地自觉转换角色,默默地在心里想:自己该怎么在"手机里"和他们相处-- 短信里的父爱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平日里我们很少有思想和情感 ...

  • 【今日荐读】在绍兴感悟鲁迅精神/马誉炜

    在鲁迅故里  路人摄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来到曾被一代伟人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故乡--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满怀敬意瞻仰了鲁迅 ...

  • 【今日荐读】故乡院子里的老枣树/马 达

    在老枣树前留个影 刘勇摄影 故乡老屋院子里 有一棵老枣树 如今和缕缕乡愁一起 成为我在小村成长的记忆 这棵老枣树上 有爷爷奶奶的影子 有爸爸和娘的希冀 也有兄妹欢乐在一起的笑声 无论饥荒旱涝顺年灾年 ...

  • 【今日荐读】觉醒的青春更美丽/马 达

    作者五一假日留影  田宇摄影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迎来的这个"五.四"青年节特别有意义. 如果把我们这个党比喻为一个人,看一下她的发展史,多么波澜壮阔.怡人励志:一百年前,她诞 ...

  • 【今日荐读】物流学院遇亢笛/马 达

    亢笛陪我逛校园  北物供图 一个多月前,我原在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工作时的老部下.当时还颇为年轻的文化干事亢笛突然加我微信,待我添加成功后,手机的微信屏上跳出几行字:"老首长您好!我是小亢,亢笛 ...

  • 【今日荐读】“枫桥经验”在这里生根开花/马 达

    党课教育抓得紧 对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的"枫桥经验"早有耳闻,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那个地方的基层党员干部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 ...

  • 【今日荐读】送别前线战友彭志/马 达

    作者马达当年在老山前线大弄特侦三连讲党课  "特侦三连一等功臣.捕俘手彭志今天凌晨病逝了!"7月13日一大早,这条消息像一声炸雷,在我们前线战友"南疆飞虎"微信 ...

  • 【今日荐读】不负韶华 青年当自强/马 达

    作者的青年时代--摄于1980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一段话,既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

  • 【今日荐读】疫情考量的是良心/马 达

    自从去年新冠疫情流行以来,无数的人们自觉投入抗击疫情的斗争.从80高龄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到为研制疫苗克服道道难关的陈薇将军:从火神山.雷神山昼夜救援的白衣天使,到驰援河北抗严寒斗风雪坚守检 ...

  • 【今日荐读】“硬仗恶仗”面前无看客/马 达

    新年伊始,继辽宁大连.沈阳和北京顺义之后,又传来河北石家庄.邢台,黑龙江望奎等地疫情严峻.时有聚集性病例出现的消息.石家庄市迅速采取系列措施,决定三天内为1100万人作核酸检验,之后还有第二轮核检.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