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泽长昭 — 记我的中学老师赵德宽

今日推荐

这是一位年逾70的退休将军,对中学时代恩师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代的人民老师,真的是“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教  泽  长  昭

(记我的中学老师赵德宽)

作者:蔡继华

我要说的,是我的中学老师赵德宽。

1958年秋天,我到全椒县古河初中去上学。那时我不到12岁。赵老师也刚从师范院校毕业,20出头的年纪,但在我们面前还是有一点师道尊严。

以今天的眼光看,赵老师那时也还是一个大小伙子,他曾经挑逗我与另一个小同学,古河镇上来的王长炎同学在沙坑里摔跤,引得全班同学围观,可见他当时也是童心未泯。

他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从1958年到1961年的三年里,赵老师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把心血都放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教书育人,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1958年,是古河初中建校的第二年,也是大跃进的年代。因为要参加大炼钢铁运动,又经常下乡帮助人民公社夏收、秋收,学习和劳动的时间几乎是一半对一半。课本知识学得少,但却经受了艰苦劳动的磨练。

有一次,我们全校同学在独山上用石头排字,排“人民公社万岁”六个大字。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大概是因为特别瘦小,记得只有4 O多斤,还没有现在刚上小学的孩子健壮,很快就被大雨淋病了,发烧发抖。是赵老师,还有班上几个稍大一点的同学轮流背着我,从独山跑回了学校。

一个冬天的晚上,寒风刺骨,学校突然接到公社的通知,让我们去完成一项突击任务,在公路旁边栽树,以应付一个检查团到访。赵老师在带学生外出时,把我叫到一边,把他宿舍的钥匙交给我,说交个任务给我,让我给他看家。现在想来,他那个单间宿舍,家徒四壁,有什么必要专人看守。让我留下,无非是以此为由,让我免去在寒风中受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还没有现在的暖冬一说,冬天总是特别的寒冷,加上吃不饱肚子,我经常缩着脖子,精神也不大振作,赵老师看我冻得可怜,给我买了一顶帽子。

他对我的关心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一次在乡下劳动,因为奶奶病危,家里捎信让我赶快回去。当时已是下午,离家有二三十里路程,要经过有野狼出没的独山旁边。赵老师就让我的同乡桓祖玉、方志海同学也一同请假,与我结伴回家。

在那“缺粮少油、瓜菜代”的岁月里,吃饭都成问题,家里哪有钱供我上学。记得1960年春节过后,开学时家里只给了我3元钱,还有十几个鸡蛋,让我拿到古河镇上卖了凑学费。可是,学校开学要收十七八元,包括学杂费、书本费和当月的伙食费。我一整天在古河镇上守着那些鸡蛋,也没有卖出几个,开学的费用就成了问题。又是赵老师,为我申请了几元助学金,减免了一些费用,他自己又从那很微薄的薪金中抽出几元,才凑够了我当时的入学费。

其实,赵老师本人经济上也很不宽裕,刚从学校毕业不久,还没有成家。上有母亲需要奉养,下有一个妹妹在读书。赵老师那几元钱,就只能是从自己的日常开支,甚至是伙食费里挤出来的。

那一年,赵老师不仅帮我一人解决了上学的费用,还为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族兄蔡木森帮了大忙。木森兄因为父亲病故,家中困难,辍学在家,是赵老师步行几十里路,把木森兄接回学校。这是多年后,木森兄告诉我的。

1964年,木森兄和我分别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没有赵老师的帮助,就很难说有我们兄弟两的今天。

在古河初中上学时,一开始我的成绩平平,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个59分。原因是,上小学时就在住家附近,生活有家人照顾,到了初中,离家住校,我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上课也不注意听讲,下课光知道玩。但赵老师似乎了解这一点,总是鼓励我,说我能学好,能够赶上去。

当时,教数学的黄老师批评我,说我是“武大郎打拳----没有高架式”。在赵老师的鼓励和黄老师的激励下,我的数学成绩从初二开始就渐渐上去了。一直到高中毕业,数学都是我最喜欢的课程。

赵老师的语文课,他教学得法,表述清晰,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给我的印象很深。50年过去了,现在有的古文,我还能背诵。如李杜的诗篇,韩柳的散文。

1961年,我们从古河初中毕业后,赵老师先后在全椒县的好几所中学执教,如今是桃李满天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感念赵老师的师德和学问在他执教满30周年的1988年,为他专门举行纪念活动,县政府和教育局当时也很重视,派领导专程前往参加。同学们送他一个匾额,上书“教泽长昭”。我认为是名副其实的。

赵德宽老师在阅报

现在,赵老师和师母王中莲老师都已退休,在全椒县城安度晚年。我在这里祝赵老师和王老师健康长寿

于2018年元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