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咸丰到湖南龙山,看见边城生活本来模样

咸丰是湖北的边远县城,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是湖南的边缘地带,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个各自远离区域中心的县城,通达方式多样,最近又被一条城铁路线贯通了起来。县城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体,位于武陵山区的它们有着许多的相同与不同。相同的是山野气息,不同的是表现方式。

咸丰,中国唯一与帝号同名的县

需要坐完C8033城际铁路全程的人并不多。火车过张家界后,车厢里的乘客就所剩不多了。又过了牛车河、桑植,整个5号车厢里只剩下我和另一位乘客。他是河南商丘人,来咸丰做工程项目。在此之前,他对这个地方完全无知。

他听同事说以前都是从商丘开车走荆州到咸丰,几个人需轮流开,还累得半死。现在直接高铁坐到长沙,再换城铁,一站到达。比起从湖北武汉到咸丰要方便太多。问起咸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他一脸茫然。

△城铁抵达咸丰火车站。

下车时,看到咸丰站,新且漂亮,下车的人大概有十几个。大家稀稀拉拉地走着,一点都不着急。小地方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被陌生人群裹挟的焦虑感,因为根本很难形成“人群”。

咸丰火车站离县城很远,大概有十几公里。县城所在地叫高乐山镇,听起来就带着浓烈的山城感觉。

五路公交车从高铁站经过到县城,可以刷微信。虽然说是县城,其实大家还都是山里人的性格,这是最让我喜欢的一点。坐公交车时,司机师傅断断续续地和我聊天,问我要去哪里,他好方便给我停车。咸丰话与重庆黔江方言相近,属西南官话,好听也好懂。

去往城里的路宽敞且充满现代感。一进县城,列车上的梦境,从这一刻起跌入现实。这座县城的规划看起来有点不羁。民房挤压在道路两旁。一条下水道式样的河流,从老城边上穿过。问路人,说这是忠建河,流向清江。忠建河与城市的关系已经不太密切。县城的水源,来自离城有点距离却更为清澈的野猫河。

山地与城市在互相挤压中争夺着空间。

因为山地的缘故,咸丰的城市道路体系颇为复杂,以至于每一次出行都很难回到原点。高楼不多,山城的自然肌理尚在。老县城里尚有一些单位房,看起来相对规整。

老城尚有些不错的绿化。新城则几乎全部被各种风格怪异的民房所占据。老城的路边还能看到一些近代建筑。它们让我感到审美舒适。一栋电影院有着明显的苏式风格,但应该是经历过大火,已然荒废。老县政府风格独特,是上个世纪的遗存。老城的旧与新城的混搭构成一座湖北偏远山城的复杂城市图景。

城中比较有趣的是地名。

咸丰本身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地名。第一次听到的人往往会想到清代的咸丰皇帝。咸丰县始建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县名取的是“咸庆丰年”之意,它也是中国唯一与皇帝帝号同名的县。但县名显然与皇帝无关。因为是先有的咸丰县,后有的咸丰皇帝。

咸丰县城内的街道名称,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有一条大道叫楚蜀大道。含义显然是连接从湖北与川渝。和四川乃至重庆有关的商铺名也非常多。湖南在这里几乎没有存在感。毕竟在铁路修通之前,通往湖南的交通极为不便,交流因此也极少。

烧烤香气弥漫的广场现代气息最浓

美食是这座县城带给我的真正惊喜。路边遇到有人卖锅盔,他们写作锅魁,自称与荆州公安的锅盔并不太一样。五元钱一个,尝了下,味道非常棒,松软中带着鲜美的那种口味。

路边的烧烤在傍晚陆陆续续支了起来。一辆三轮车就是一个摊位,油炸的土豆,干烤的红薯,香得让人垂涎。最不好吃的是山寨版的长沙臭豆腐,喇叭里却不停广播这是湖南最好吃的东西,全国各地似乎都有这样的山寨长沙臭豆腐,令人哭笑不得。

米粉最能代表南方城市的饮食口味。咸丰的米粉很奇特,这里米粉店的分布数量远没有湖南那么密集。我在坡上找到一家叫红亿的米粉店,点一碗牛肉粉。老板没有问扁粉还是圆粉,端出来后,发现是一种淡黄色的非常宽大的粉,老板谢艳说这是咸丰特色,用米浆混合黄豆做出来的粉。码子偏酸辣,粉也非常爽口。听说我从长沙来,谢艳特意向我介绍了另一种美食叫土家茶油汤,就是一种把茶叶和花生米、玉米泡混合煮在一起的食物,茶香浓厚还可以饱腹。

△已经废弃的咸丰电影院。

皇城广场是咸丰县城的公共活动中心,也是一个美食集中地。烧烤的香气弥漫在广场之上。广场是整座县城现代气息最浓厚的地方,虽然这种气息里依然混杂着传统生活的味道。

县城里的晴耕雨读

在咸丰县城的第二天,我对这座县城已经有点茫然了。

穿行在密集的水泥建筑堆里,有些不知所措。偶然间看到路边两座民房间有一条石阶,似乎是向上通往一个山坡,于是就走了进去。果然,眼前立刻就空阔起来。

这里是一个小山谷。三面是葱郁的山坡,中间是丰美的菜地和果园。如果不是偶然走进来,很难发现这个已经被民房淹没的空间。山谷中有老妪挑水浇菜,她自称是咸丰乡下的,跟着女儿来到这里,耐不住寂寞,于是就找了块菜地耕作。

山谷中种了玉米、黄瓜、草莓,以及各种其他蔬菜。山谷尽头是个坡地。爬到半坡时,发现一栋土砖青瓦的老房子。朴素的民房永远都是如此耐看,它与山谷浑然一体。

房前有刚洗过的菜,主人应该在家。他应该是一位朴实的老农吧?扣门,喊人,出来的却是一位秀气的短发姑娘。她见到我显然有些惊讶。随后便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给我沏茶。聊了一下,才知道她是荆州那边的一位小学老师,叫吴金璘,最近休假在家。吴老师说话非常温和,有点像我在湖南认识的一位咸丰朋友。

父母的日常生活是种菜做饭,她则更喜欢看书。今年雨水偏多,在雨天的田园屋舍中阅读,这样的安适生活在县城中也是一份难得的惬意。

我们聊天的时候,她的父母忙完了农活回来了。她的父亲吴秀高说这里是大坝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他们在皇都广场那边有一栋房子,但大家都不喜欢那边嘈杂的环境,于是又搬回老房子里居住。

吴老师带我去旁边山上,我们沿着极为崎岖的道路穿行在山坡中,几次险些滑倒。山顶地势平坦,站在山顶,可俯瞰整座县城。这样的视角,远比穿行在混乱的街区里要美。对面的山坡上有观景亭,叫望城楼,据说晚上亮灯时非常好看。

临近中午时分,吴老师的母亲为我煮了一碗面条,里面放了三个鸡蛋和一些自摘的青菜。还加了山胡椒油,极为清新可口。吃饭时环顾室内,发现他们家的摆设还是旧时陈设,昏暗的室内,弥漫着陈旧的气息,这气息却让人倍感舒适安定。

离开咸丰时,竟有些不舍。这里的山水极美,城市虽然普通,然而人们的亲切让人瞬间忘记了这些。

咸丰

两元钱从湖南坐公交到湖北

咸丰坐城际到龙山,只需20多分钟。中间经过来凤,却并不停。龙山火车站与县城相隔十几公里,和咸丰类似,龙山北站也在县城之外。这种设计,有利于县城未来的规划扩展,但却也造成了诸多现实的烦恼。

龙山并不在酉水边,它所倚靠的河流是果利河。一条外地人根本不知道的河流。

果利河在城里弯弯曲曲绕了几圈后,流向了酉水河。龙山的城市边缘,就在酉水河边。一河之隔,是湖北来凤。与龙山这边尚待开发的酉水河岸相比,对岸的来凤看起来充满了现代气息。能看出,两座城市的发展重心并不相同。酉水河对岸,是来凤的城区,而这边,则是龙山的郊野。

沿着河边的官渡口村行走,村中多是民房,却也整齐干净。对面则是来凤县成片的高层建筑。穿过村子之后,两岸风景开始趋向统一。湘鄂情大桥的两端,龙山与来凤,皆是高楼密集的新区。龙山与来凤,各自都有很多与“湘鄂”有关的地名,同属于一河两岸的两座城,感情浓厚。附近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因为离来凤县城更近的缘故,他平日里多是过桥去来凤县买菜逛街。他的妻子也是来凤人。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在两省的感觉。

酉水河桥上有公交车通行,这是奇妙的湘鄂省际公交线路。只需两元钱,便可以从湖南坐到湖北。

龙山

龙山到处都可以看到长沙的痕迹

△龙山县的“长沙大桥”。

这里似乎与省城长沙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我所住的宾馆,位于龙山重要的大道长沙路上。长沙路跨过果利河的桥,被命名为长沙大桥。

通往县城另一座大桥湘鄂情大桥的道路有一段被称作岳麓大道。附近有小区叫岳麓新村。就连县城里唯一的大型古建南岳宫,石碑上都写着:南岳宫,又称长沙会馆。长沙会馆这种叫法我是第一次听说。

△南岳宫,龙山县城里少有的古迹。组图/记者常立军

打听过后才知道,龙山的确与长沙有着特殊的关系。自1994年起,长沙连续27年对口支援龙山县。而那座南岳宫,也的确与长沙有关。据清代《龙山县志》记载:南岳宫由长沙府人捐资修建。现南岳宫砖墙上印有“清嘉庆五年”和“长府”字样。建国后,南岳宫曾被设为粮店和烟厂仓库。现在龙山县文物局的文物保护股就设在这里。长沙援建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说起长沙,龙山人的语气中多是感激之情。如今,龙山与长沙间又通了铁路,龙山人便可坐上城际铁路,去向往已久的省城看看。

龙山人喜欢养花

龙山最让人喜欢的是它的山区生活气息。

这里几乎到处都是菜市场,没有菜市场也可以挑着担子在路边摆个小摊。县城并不因此显得混乱,反而拥有了更多的山野气息。

就菜市场而言,湖南很少有比湘西的菜市场更为美好的存在。菜市场里所卖的,多是自产果蔬,以及山野货品。在朝阳路菜市场,有人在卖山胡椒、地木耳、粽叶、粽绳、香椿芽、酸菜头……大多是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山珍野味。即便是日常的蔬菜,如黄瓜、番茄之类,也明显看得出是自家栽种,也许外观并不好看,大小也不一致,口味却比那些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好了太多。卖菜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多来自县城附近的乡下。乡里乡亲,一同约起,背上背篓进城卖菜,是他们日常的充实生活。

在湘西买菜卖菜,并不完全是一种生意,更多的是一种社交生活。卖菜的老人们彼此聊着家常,有人买菜时便与买菜人聊天。他们会问起你的生活,你可以向他们讲述你去过的种种地方。没有人会嫌你啰嗦,仿佛生活的意义就在这些事情之中。

龙山人喜欢养花,卖花的人大多在路边摆摊,和卖菜摊位混为一体。

在朝阳路路边,一个北方人在摆摊卖茉莉花,十五元两棵,一群人围在那里挑挑拣拣。还有人拖着小拖车在贩卖自己种的兰花。龙山的民房虽然有点狭窄,但花是必不可少的植物。这里温度比东部要低,蔷薇还在墙上盛开。更多的人选择了种菜,在这里可以见到平时少见的一些品种,譬如魔芋。这种巨大的植物,开花时会散发出奇异的臭味,但果实可以制作很多人喜欢的魔芋豆腐。

万物皆可,万物皆可天妇罗

湘西背篓是这里逛街的标配。背菜、背孩子、背纸箱、背小家具、背家电,背大堆的纸箱......似乎万物皆可背负。背篓是个好东西,它可以装进大量的山货,同时还可以腾出手来做事。在山区难行的道路上,空出手来的意义显然很大。

各种样式的花式背篓,是龙山的一道风景。背背篓的多是中老年人,虽老却更显顽强。他们吃苦耐劳,性格倔强,待人热情却不失尊严。要说龙山和几十公里外的咸丰人气质有什么不同。我的感觉是他们同样热情,但龙山人更具个性,他们的热情中,带着一种孤傲的自信。相比之下,咸丰人似乎要温和许多。

如果把天妇罗这种都市白领们热衷的食品理解为油炸裹面糊制品的话,那么龙山县城里到处都有天妇罗。

龙山的炸货出奇好吃。这里似乎什么都能油炸。土豆丝、韭菜、茄子、红薯、馓子、火腿肠、糍粑......价格也非常实惠,通常一样只需一两元钱。这里居然没有看到盗版的长沙臭豆腐,这里的臭豆腐口味独特,酥软香脆还附送酸菜,一点都不逊于长沙。

湘西的饮食是重口味的,与这方浓烈的山水浑然一体。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