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总结大用途:3篇伤寒小结精论(细读)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治小结篇:
一、伤寒治喘五方
1、麻黄汤(见于35、36条)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脉浮紧。用麻黄汤治喘要抓住两点:第一,一定要是一个外感风寒的喘。第二,必须是无汗而喘。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体质。
2、小青龙汤(40条)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疗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
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用小青龙汤治喘要抓住水饮内停的症候特点。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43条)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祛风,降气平喘。治疗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表未解者。症见桂枝汤证兼有肺气上逆,胸闷气促。
用这张方子治喘要抓住太阳中风营卫不和兼有胸闷气逆的特点。
4、麻杏石甘汤(63条)
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治疗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无汗或有汗,咳逆气急,鼻翼煽动,口渴,
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用麻杏石甘汤治喘要抓住外感风热,肺热咳喘的临床特征。
5、葛根黄连黄芩汤(34条)
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治疗协热下利,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渴,喘而汗出, 舌红苔黄,脉数。
用葛根黄连黄芩汤治喘要抓住协热下利而兼有喘的症候特点。
二、伤寒治利四法
1、调理升降法
此种方法是用于胃肠气机紊乱,升降失常,斡旋失司导致的下利,治用泻心类辛开苦降,寒热同调,攻补兼施。
代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2、温中补虚法
此种方法是用于脾虚运化失司,寒湿下注的下利,治用理中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代表方剂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
3、涩肠固脱法
此种方法是用于脾肾阳虚,关门不固的滑脱下利,治用桃花汤类温中涩肠止泻。
代表方有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
4、利小便实大便法
此种方法是用于水湿内停浸渍肠道的下利,治用五苓散外疏内利,温阳化气。
代表方剂五苓散、真武汤。
治法小结篇:
总治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太阳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的主要治法是汗法,因其兼证不同,可兼用下、清、温、补。(至于汗法和其他治法的先后治则关系,
详见于太阳病篇《表里先后治则》一文,所以在此就不赘述了)。
汗法有三种情况:1、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阴阳倶紧的伤寒麻黄汤证。2、恶风发热,汗出脉缓的中风桂枝汤证。
3、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脉微缓(弱)的麻桂合方(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汤)
注:疟疾有两大特点:1、寒热往来 2、发有定时,此处指寒热往来。
二、阳明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的主要治法是清法和下法,兼有汗、温、和。邪在经用汗法,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葛根汤、桂枝汤和麻黄汤。
阳明热证用清法,阳明实证用下法。
阳明病起手三法:1、热在上焦的热郁胸膈证,治用栀子豉汤清宣透热。2、热在中焦的胃热弥漫证和胃热弥漫气津两伤证,治用白虎汤辛寒折热和白虎加人参汤兼以益气生津。3、热在下焦的水热互结又伴阴伤证,治用猪苓汤清热利尿育阴。
至于下法和其他治法详见阳明各篇之中,此处略。
三、少阳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的主要治法是和法,以小柴胡汤为代表。
少阳病禁汗、吐、下和利尿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四、太阴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的主要治法是温法和补法,根据不同情况可兼有汗法和下法。
太阴病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逆乱,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症候。
对于脾阳虚脾气虚的脏虚寒证常用四逆辈和理中类治疗,对于太阴经脉受邪,经脉气血不和的症状常选用桂枝加芍药汤一类治疗。
五、少阴篇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是一组心肾阴阳倶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弱的症候。
少阴病的主要治法是温法和补法,兼用汗法、清法和下法。
少阴寒化证用温法,方用四逆、通脉四逆、白通汤一类。少阴热化证有补法和清法,方用黄连阿胶汤和猪苓汤。
太少两感时可用汗法,选用助阳解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一类。
六、厥阴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或寒,或热,或虚,或实,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常随证施治,并无定法。
具体治法和方剂详见于厥阴病脉并治篇。
七、霍乱病篇
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霍乱病的主要治法是温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可结合汗法和补法。
对于真阳虚衰有兼有阴伤的霍乱,治用四逆加人参汤,对于表热未解的霍乱,治用五苓散,对于脾阳脾气虚的霍乱,治用理中汤理中丸一类。对于阴胜格阳的霍乱,治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方剂小结篇:
一、麻黄汤类
麻黄汤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基础方。
方药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类方有:
1、小青龙汤
是治疗外寒内饮水寒射肺而喘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半夏、干姜、五味子、细辛
小青龙汤中还有一个常用的配伍结构“姜辛味”,这是温肺化饮的基本结构。
2、大青龙汤
是治疗外寒里热高烧不退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麻黄汤加石膏、大枣、生姜而成。
3、麻杏石甘汤
是治疗肺热而喘的基础方剂。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
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是治疗湿热黄疸兼有表证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赤小豆、连轺(即连翘根)、生梓皮(可用桑白皮或茵陈蒿代替)
5、麻黄细辛附子汤
是治疗阳虚感冒的基础方剂
药物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6、麻黄附子甘草汤
也是治疗阳虚感冒的基础方剂,但它是为阳虚感冒轻证而设的。
药物组成:麻黄、附子、炙甘草。
二、桂枝汤类
桂枝汤是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的基础方。柯韵伯说:“外证得之解肌调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类方有:
1、小建中汤
是治疗中焦虚寒,里急腹痛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2、桂枝加芍药汤
是治疗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用的常用方,缓急止痛,疏通经脉。
药物组成:桂枝汤再加芍药。
3、桂枝加大黄汤
是治疗太阴经脉气血失和属实证的方剂。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大黄
4、当归四逆汤
是治疗血虚寒厥的常用方,温经散寒,养血通经。
药物组成: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5、炙甘草汤
是治疗心悸、胸痹的常用方,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加熟地、人参、麦冬、阿胶、麻子仁而成。
6、桂枝加葛根汤
是治疗风邪在经,经气不利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7、葛根汤
是治疗寒邪在经,经气不利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8、葛根加半夏汤
是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但呕不利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葛根汤加半夏。
9、桂枝加桂汤
是治疗奔豚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倍桂枝而成。(桂枝在此是平冲降逆)
10、桂枝新加汤
是治疗伤寒发汗后气虚身痛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一两人参三两而成。
11、桂枝附子汤
是治疗太阳中风兼有阳虚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附子而成。
1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是治疗太阳中风兼喘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13、桂枝去芍药汤
是治疗太阳误下后胸闷脉促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而成。(这里涉及到仲景的用药规律,胸闷不用芍药。)
1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是治疗太阳误下后胸闷脉促兼有阳虚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15、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是治疗心阳暴脱亡阳失神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蜀漆 。
三、苓桂剂
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组成的一组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湿的方剂。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朮甘汤)
是治疗伤寒水邪上冲导致的奔豚的一张名方。后世广泛应用水湿痰饮的治疗。
药物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2、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是治疗伤寒胃虚停水证的一张名方。
药物组成:茯苓、桂枝、生姜、炙甘草。
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汤)
是治疗伤寒水邪上冲欲作奔豚的方剂。
药物组成:茯苓、桂枝、大枣、炙甘草。
4、五苓散
是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的一张名方。
药物组成:茯苓、猪苓、白术、桂枝、泽泻。
注:奔豚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的症状。
导致奔豚的病机主要有三种:1、郁火上冲所致 (治用奔豚汤)
2、水邪上冲所致 (治用苓桂剂) 3、寒邪上冲 (治用桂枝加桂汤)
四、苓芍剂
苓芍剂是一组由茯苓、芍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温阳利水兼以养阴的方剂。
1、真武汤
是治疗少阴阳虚水泛证的名方。
药物组成:茯苓、附子、白术、芍药、生姜。
2、附子汤
是治疗少阴阳虚身痛证的名方。
药物组成:茯苓、附子、白术、芍药、人参。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是治疗伤寒脾虚水停证的方剂。
药物组成: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而成。
五、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是一组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泻热、通便的方剂。
1、大承气汤
是治疗阳明腑实重证的名方,既通便又泻热。
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2、小承气汤
是治疗阳明腑实轻证的方剂,以通便为主。
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
3、调胃承气汤
是治疗阳明腑实证以热为主的方剂,重在泻热。
药物组成:大黄、芒硝、炙甘草
4、麻子仁丸(以通便为主所以用小承气汤做底方)
是治疗阳明脾约证一张名方。
药物组成: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芍药而成。
5、桃核承气汤(泻热为主所以用调胃承气汤做底方)
是治疗太阳蓄血证的一张名方。
药物组成: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
注:脾约证是指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便干结的症候。
六、泻心汤类
泻心汤类是一组调畅气机治疗心下痞证的方剂。
1、大黄黄连泻心汤
是治疗热痞的方剂。
药物组成:大黄、黄连 (无需煎服,开水浸泡片刻即可)。
2、三黄附子泻心汤
是治疗热痞兼有阳虚的方剂。
药物组成:大黄、黄连、黄芩、附子(先煎附子,三黄浸泡)。
3、半夏泻心汤
是治疗痰气痞的一张名方。
药物组成: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
4、甘草泻心汤
是治疗胃虚客热上扰痞的常用方剂。
药物组成:炙甘草、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
5、生姜泻心汤
是治疗水气痞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
注:心下痞是指 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一个自觉症状。凡是以心下痞为主证的症候,就叫做心下痞证。
七、四逆汤类
四逆汤类是一组以温里药为主组成的具有回阳救逆的方剂。
1、四逆汤
是治疗少阴真阳衰微阳衰阴胜证的名方。
药物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2、通脉四逆汤
是治疗阴胜格阳证的著名方剂。
药物组成:四逆汤倍附子、干姜而成。
3、四逆加人参汤
是治疗阳衰兼有气血不足的常用方剂。
药物组成:四逆汤加人参而成。
4、白通汤
是治疗阴胜戴阳证的常用方剂。
药物组成:附子、干姜、葱白。
5、白通加猪胆汁汤
是治疗阴胜戴阳证兼有格拒的名方。
药物组成: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而成。
八、理中汤类
理中汤是一组以温中健脾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温中祛寒、健脾补气功效的方剂。
1、理中丸
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基础方。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2、桂枝人参汤
是治疗脾虚协热利的一一张名方。
药物组成:理中汤加桂枝而成(理中汤又名人参汤)
3、附子理中汤
是治疗脾胃虚寒兼有肾阳虚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理中汤加附子而成。
九、栀子豉汤类
栀子豉汤类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清热除烦功效的方剂。
1、栀子豉汤
是治疗热扰胸膈的虚烦证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栀子、淡豆豉
2、栀子甘草豉汤
是治疗栀子豉汤证兼有气虚的方子。
药物组成:栀子、炙甘草、淡豆豉。
3、栀子生姜豉汤
是治疗栀子豉汤证兼有呕吐的方子。
药物组成:栀子、炙甘草、淡豆豉。
4、栀子干姜汤
是治疗上热下寒,身热不去,微烦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栀子、干姜
5、栀子厚朴汤
是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的常用方。(心烦是郁热扰心,腹满是气滞不疏)
药物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6、枳实栀子豉汤
是治疗大病愈后劳复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枳实、栀子、淡豆豉。
文源:医品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