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有一个镇水铁犀,它用“风磨铜”制作的眼睛丢失,为何会这样
在日常生活,我们用到的金属器具主要是铁,因此很多人对铜都不太了解。其实,铜的用处很大,比如最早的商周青铜器,不仅是古代先民的杰作,还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铜制品中有一种风磨铜十分珍贵,比如茶陵铁牛的眼睛据说就是风磨铜,但很可惜它被人盗走了……究竟什么是风磨铜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自然界中,铜主要存在于各类化合物中,即铜的硫化物和铜的氧化物,比如硫化铜矿石,蓝铜矿和孔雀石等。据专家们统计,铜的化合物有280多种,但是真正能冶炼出铜的仅仅只有30多种。由考古发现可知,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掌握了炼铜的技术,并且能够提取出高纯度的黄铜。因此,也才有了辉煌的青铜时代,但是后来铜还是被铁器所取代。
在古代各种铜当中,最珍贵和最神秘的莫过于风磨铜,想必很多读者都是第一次听说“风磨铜”。其实,在学术界专家们对风磨铜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因此也让风磨铜变得更加不可思议。据说,风磨铜在古代常用来修建塔顶,将铜块放在塔顶上风吹日晒,若干年之后铜块就会被风磨得光鲜温润,而且一直都不会生锈,因此古人将这样的铜称之“风磨铜”。
由此可见,风磨铜是风吹日晒打磨出来的黄铜,所以就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因此一块风磨铜的价值远远大于同样的黄金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要细说风磨铜的话,宣德炉是跑不掉的话题。明代《宣德鼎彝谱》中记载:“宣德三年,今有暹罗国王刺迦满蔼所贡良铜,厥号风磨,朕拟思维所用,堪铸鼎彝……”。这段话表明了明代宣德炉的来历,原来是暹罗国的进贡给明宣宗朱瞻基一种上好的铜,称之为风磨铜,所以明宣宗用这些铜仿照古器制造了大量的青铜香炉。
文物专家们对宣德三年的宣德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首先确定风磨铜确实是真实存在,然后又分析出来风磨铜的主要成为,即红铜和黄金(所以才不会生锈)。风磨铜原本的颜色为紫色,如果黄金的成分越多,风磨铜的紫色就越淡。除此之外,风磨铜还分为天然风磨铜和人工风磨铜,其中天然风磨铜的成分最复杂,数量也最少,因此最多的还人工风磨铜。
在考古发现中,风磨铜经常存在于建筑物的顶部作为一种装饰品。比如,五台山塔院寺的释迦牟尼舍利塔之塔刹和辽宁北宁双塔塔顶的莲座,它们都用风磨铜制成,历经千年依然光亮如新,其中的奥秘就是风越吹磨,它就越明亮。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如此光亮的风磨铜是黄金,所以曾有盗贼偷窃风磨铜卖钱,不但没有卖到钱,还被公安机关抓获。
在湖南茶陵县的古城墙外,有一处南宋时期的遗址,并且遗址中还有一头著名的铁牛。文物专家们经过考证,该铁牛铸造的南宋时期,它长约2.1米,卧高约1.5米,整体用生铁铸造而成,重达3.6吨。其实,铁牛不是常见的水牛,而是一头犀牛,因为它只有一只角。几百年来,铁牛始终卧倒在城墙外,因此被人们称为茶陵铁牛,成为了国家保护文物。
让很多人都费解的是,茶陵铁牛的眼睛没有了,只剩下了一个窟窿。据当地居民介绍,茶陵铁牛原本是有眼睛的,而且是还风磨铜铸造,但可惜在上世纪30年代被人给偷走了。因为风磨铜的眼球被磨得闪闪发亮,都以为是黄金铸造的,另外本身风铜的价值更大,所以就惨遭毒手。现如今,茶陵铁牛已经得到的妥善的保护,但是残缺的眼睛却成了永远的伤痛。小编希望,文物专家们能早日找到铁牛的风磨铜眼珠子,或者是利用现有的风磨铜再为它铸造一对新的眼珠子。
风磨铜是一种神奇的东西,虽然在我们身边难得一见,但是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如果您哪天有机会看到风磨铜,想必一定会被它惊艳到。在历史上,像风磨铜这样的文物还有很多,都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和探索,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意义。
参考资料:
《宣德炉研究》作者:李米佳,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