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句丽平原王的外交策略

华阳

[内容提要] 高句丽平原王当政时,前后期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外交政策。前期面对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平原王一直奉行与各政权修好的外交策略;后期面对中原出现统一的隋政权,形势十分严峻之时,却率先打破几十年的和睦局面,主动挑衅。究其根本原因应该与高句丽内部形势变化息息相关。

[关 键 词] 高句丽 平原王 外交政策

平原王,讳阳成,阳原王长子,高句丽第25任王,公元559年—590年在位。史书称其有胆力,善骑射。

平原王继位的前期,在外交策略上以友好为主,对中原各政权都积极交好。其继位第三年就遣使入陈朝贡,此后多次遣使入中原的陈政权、北齐政权、周政权和隋政权朝贡,并接受各政权的册封,如陈文帝授其宁东将军、周高祖授其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等。①朝贡最为频繁的时候一年就遣使两次,如平原王二十四年(582),在春正月和冬十一月两次入隋朝贡。②同时其在朝鲜半岛上对新罗和百济也停止了武力冲突,史书上未见有兵戎相见的记载。

本次提升面积为3 266 m2。业勤街临近大学城、办公场所,属人员相对集中区域。在该节点处设计更多供人参与的景观空间,如设置了供人休憩的亭廊、树池坐凳;供人观赏的景观雕塑、五色花镜等。图7为业勤街与水润路节点效果图。

平原王当政的前期,中原地区北方有北齐、北周政权,南方有陈政权。各政权之间战乱不断,都是几经更替,一方面对于国力消耗很大;另一方面人民也已疲惫不堪,厌战情绪高涨。各政权都艰难地力图自保,同时又奢望可以最终统一中原。在这样的乱世下,中原各政权对于边疆政权是无心也无力有效地管辖、约束,在客观上导致了他们各自为政,东北亚地区的各种争端只能依靠各民族自己解决,使得强者肆无忌惮,弱者备受欺凌。对于有心扩张的边疆政权而言,正是最佳时机。也就是说此时的高句丽面临着一个异常宽松的外部环境,正是进行扩张的好时机。

而此时朝鲜半岛上的情势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面临高句丽的军事扩张,百济与新罗阵脚大乱,他们为了保证自己国土的安全,组成了军事联盟,联合抵抗高句丽的扩张行为,对高句丽形成了有效的限制,使高句丽的疆域南拓受阻。但由于百济与新罗的联盟只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并非真心交好,各自都怀有戒心。早在百济东城王二十三年(501),百济开始“设栅于炭岘,以备新罗”③。所以一旦形势有所变化,随时都会发生敌友互换的情况。

当下,面对不同学习层次和年龄,提供给学习者的网络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层出不穷,但看似非常丰富的网络教育大潮中却隐藏着种种危机。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优化同样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研究的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目前完全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并不完善,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应用型转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教育平台及资源建设等相关方面的了解和认知,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问卷并进行调查。

随后发生两件事,使得原本就不稳固的百济与新罗联盟更加岌岌可危。新罗真兴王十一年(550),新罗利用高句丽与百济征战之无暇兼顾其他,命伊餐异斯夫率兵攻打高句丽,并取得了二城。次年,又趁高句丽与突厥酣战之际,再次出兵夺取了高句丽的十城。两次的巧用兵使新罗收获颇丰,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对于新罗而言,经过两次的巧取豪夺,自感军事实力逐步得到提升,对抗高句丽的信心也大大提高;而对百济而言,却是失败的,因为并没有从中获得利益,自身实力没有变化。二者之间的实力变化,实质上导致当初联盟的基础发生变化,新罗开始感觉与百济的军事联盟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相对自己而言,百济的军事实力有所下降,自己无法从其身上获得想要的利益。相反,新罗还要常常支援百济抵抗高句丽的进攻,这对新罗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2.2 组织病理学改变 A组造模后,光镜下6h左右可见粘膜下层或固有层严重分离,肠绒毛腺体崩解分离、脱落缺失;12h部分肠绒毛上皮细胞开始修复,但轮廓不清;B组病理组织学改变较A组轻微,2h黏膜下层和肌层仅轻度水肿;6h粘膜下层或固有层轻中度分离,肠绒毛结构基本存在;12h修复明显。C组和D组肠绒毛完整,两组无明显不同。各组新生鼠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见表1。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新罗率先撕裂与百济的同盟关系。在新罗真兴王十四年(553),新罗对百济挥戈相向,出兵攻占了百济北鄙。第二年,百济对新罗的行为进行了反击,百济圣王亲自率兵攻打新罗管山城。双方激战过程中,百济圣王不幸战死,百济的二万余兵士也一同遇难。百济圣王之死不但标志着百济与新罗的同盟关系彻底破裂,而且二者还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百济与新罗关系的惊天逆转带给高句丽是惊喜,从此高句丽不用担心以一敌二的局面,可以各个击破。眼前形势对于高句丽而言,真正是可遇而不可求。

面对这样宽松的外部大环境,高句丽却并没有主动出击,进行领土扩张,也没有进行争霸战。高句丽平原王反而奉行与中原各政权修好政策,不断派遣使者入南北各政权朝贡,恭顺地接受南北各政权对他的册封,恪守藩臣之礼。在朝鲜半岛上,面对百济与新罗的彻底决裂,平原王居然视而不见,并且与百济、新罗没发生一次军事冲突。难道高句丽已经放弃争当霸主的目标么?当然不可能,因为这是高句丽几代人所追求的梦想,不是谁说放弃就可以的。现在既然外部环境不是原因,那我们只有从高句丽的内部环境一探端倪。

此时期史书中有二段相关记载,对于高句丽的内部情况可做出侧面的了解。史料一:“天保三年(552)文宣至营州,使博陵崔柳使于高丽,求魏末流人,敕柳曰:‘若不从者可便宜从事。’及至,不见许。柳张目叱之,拳击成坠床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动,乃谢服,柳以五千户反命。”④这段记载形象的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高句丽此时的国力有所下降。崔柳出使之前,因为预见到事情未必顺利,就授予崔柳“便宜从事”之权力;而当事情果不被允许之时,崔柳竟敢“拳击成坠床下”。最为不可想象的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一向勇猛的高句丽人都“雀息不敢动”,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高句丽此时国力不济。要知道天保三年(552),正值北齐政权建立之初,当时其南有萧梁,西有西魏,北有突厥,皆为敌国,周遭形势不容乐观。而且适逢政权刚刚建立,根基尚不稳固,按说此时北齐理应持息事宁人的小心态度,但是他却敢以强硬的态度对待高句丽,说明北齐深知高句丽的当时的国内状况,知其国力下降,所以才敢授予崔柳权力,而崔柳也才有后面的举动。

史料二:“新罗真兴王十二年(551),新罗大将居柒夫征战凯旋,途遇旧日恩人惠亮法师。居柒夫进曰:“今邂逅相遇,不知何以为报?”对曰:“今我国政乱,灭亡无日,愿之贵域。”于是,居柒夫同载以归。⑤由这段史料可知,至少在阳原王七年(551),高句丽已经“政乱”,而且争斗十分激烈。因为简单的政乱还不至于人心惶惶,也不能造成惠亮法师所说的“国亡无日”的处境。可见当时的争斗对高句丽国力消耗十分巨大,严重影响到高句丽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国家灭亡。

遗传算法现已在路径规划方面得到一定的运行效果。但是标准遗传算法搜索空间一般较大,存在过多多余搜索、导致收敛速度慢和运行时间长等缺陷。例如,文献[6]和文献[7]所提的基于栅格地图的改进遗传算法中,当栅格密度较大时,搜索空间达数百数千栅格,有较多冗余搜索,影响算法搜索收敛速度。本文在原有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弹性网格概念,采用简单独立坐标编码,通过动态变换地图网格密度,减小算法搜索空间;同时,加入自适应变异算子,以加速收敛速度。

那么高句丽国内究竟出现了什么状况,所谓的“政乱”是什么事情,导致高句丽的国力大幅下降。有两条史料可以帮助我们:

上文中我们说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以往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员,就必须要充分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大数据的内涵以及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加大对大数据的研究力度,并加大投资力度,进而整合分析出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数据信息;其次,应充分重视起员工的社交网络,促使企业的数据资料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的流通,实现高效管理;最后,管理人员应创新优化管理模式,针对落后的内容,及时摒弃,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其一,“高句丽大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矣奢,鸟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其大对卢,则以强弱相陵夺而自为之,不由王置也”⑥。

其二,其国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吐摔,比正一品,旧名大对卢,总知国事,三年一代。若称职者,不拘年限。交替之日,或不相诋服,皆勒兵相攻,胜者为之。其王但闭宫自守,不能制御。次曰太大兄,比正二品,一曰莫何罗支。次郁折,比从二品,华言主薄。次太大使者,比正三品,亦名揭奢。次皂衣头大兄,比从三品,一名中里皂衣头大兄,东夷相传皂衣先人者也。以前五官掌机密,谋政事,征发兵丁,选授官爵。⑦

由以上两条记载可知,高句丽的大对卢一职是不由高句丽王任命的,其是通过三种方式产生的:其一,选举或“轮流坐庄”的方式;其二,武力夺取的方式;其三,世袭的方式。这三种方式不能是同时共存的,根据分析大对卢的产生方式的顺序应该是选举或轮流坐庄——武力夺取——世袭。⑧而武力争夺大对卢情况发生时,高句丽王选择“闭宫自守”。这种现象说明高句丽的王权出现衰落迹象,已经不能有效制止大对卢争夺战,相应的贵族权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而大对卢这一官职就是贵族借以行使权利的最佳工具。大对卢官职的特殊性使得有实力的大贵族都开始觊觎大对卢的位置,希望借助它的特殊地位为本部或个人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就导致大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升级了。

同时,这种争斗还波及到了王位的继承问题。史载:“是年(545),高句丽大乱,被诛者众。”“是岁(546),凡斗死者二千余。”(百济本纪云:中夫人子为王,年八岁。貊王有三夫人,正夫人无子,中夫人生世子,其舅鹿群氏,小夫人生子,其舅细群氏 。及貊王疾笃,细群与鹿群各欲立其夫人子,故细群氏死者二千余人也。)⑨

公元545年,正值高句丽安原王去世,阳原王继位之时。上述史料描述的应该是阳原王继位时的情况,争斗的过程很惨烈。王位争夺的双方背后都有支持的贵族集团,这些幕后的贵族集团都想推举自己的代言人登上王位,借此保证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的。

高句丽激烈的内部斗争,上影响到王位的继承,下导致黎民百姓人心惶惶,认为“国亡无日”,后果十分严重,严重影响高句丽国家的正常发展。所以平原王接手高句丽政权形势错综复杂,危机四伏。任何不慎的举动都可导致灭顶之灾,更何况是大举的对外用兵呢。平原王一定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面对非常有利的外部局势却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生怕此时一点不当的行为,都有可能将高句丽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平原王当政的后期,却改变了与中原修好的外交策略,史载:“王闻陈亡大惧,理兵积谷,为拒守之策。”⑩此时中原的隋政权已经统一了北方地区,随后于589年消灭了南方割据的陈政权,最终完成了自己统一的大业。中原重新出现统一的强大政权,对于高句丽而言是极具威胁力的。因为中原政权内部安定后,随之就会顾及边疆的安定,对于边疆的一些实力地方政权会施行打压政策,使其臣服于自己,以确保边疆的稳定。

从平原王前期施行友好政策看,他也是一位有头脑的领导者,当然深明其理,按理说他应该更加努力地与隋政权修好,避免招致打压。但是,平原王却做出了相反的事情,他除了 “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外,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一、“驱逼靺鞨,固禁契丹。”二、“太府工人,其数不少,王必须之,自可闻奏。昔年潜行财货,利动小人,私将弩手,逃窜下国。岂非修理兵器,意欲不臧,恐有外闻,故为盗窃?”三、“时命使者,抚尉王籓,本欲问彼人情,教彼政术。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有何阴恶,弗欲人知,禁制官司,畏其访察?”四、“又数遣马骑,杀害边人,屡驰奸谋,动作邪说,心在不宾。”五、“王专怀不信,恆自猜疑,常遣使人,密觇消息,纯臣之义,岂若是也?”⑪在隋政权看来,种种行为,件件挑衅。基于平原王以上的行动,隋高祖亲自下书斥则平原王,“虽称藩附,诚节未尽”⑫。直接导致中原与高句丽和睦数十年后,关系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面对中原地区出现统一强大的隋政权之时,并非高句丽扩张的最佳时机,为何平原王却主动出击挑衅,破坏几十年的和睦关系,将自己至于隋政权打压的首位呢?究其根本原因,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高句丽的国家实力已经有所变化。据上面的说法可知,此时高句丽已经有能力“驱逼靺鞨,固禁契丹”,甚至还敢于屡寇隋朝边境地区,这些都是其军事实力上升的表现。此外,几年后高句丽还在对隋战争时取得了萨水大捷,使隋炀帝数十万大军尽失,损失惨重。这虽是几年后发生的事情,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高句丽此时国力确实得到了恢复。

[注 释]

①② 《三国史记》卷19《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

③ 《三国史记》卷26《东城王本纪》。

④ 《北史》卷94《高丽传》。

新规则增加“纸质归档文件的修整”部分,要求对破损的归档文件予以修复,但未阐述具体的修复方式,“DA/T 25-2000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对档案修裱的设备和工具、修裱材料、修裱前期准备、修裱技术、修裱后的装订及修裱质量等内容均作了详细阐述,对于纸质文件的修整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故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⑤ 《三国史记》卷44《居柒夫传》。

第一,文化自信是力量源泉。中国文明自信演进逻辑力量源于文化本身的特性。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绵延性,决定了“文化自信”具有更加丰富、全面、持久和广泛的内涵,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其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体现了特定主体对自身文化活力的坚定信心。中国文明自信演进逻辑的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和制度构建,都是在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着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逐步完善、内生进化的结果。只有从文化入手才可能得到更为宏大、更为深刻、更接地气、更具学术生命力的成果,才可能让这种文明演进逻辑彰显更深层次的文化厚重感和更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力。

⑥ 《周书》卷49《高丽传》。

⑦ 高福顺、姜维公:《高丽记研究》,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93页。

⑧ 刘炬、付百臣等:《高句丽政治制度研究》,香港:亚洲出版社,2008年,第80页。

⑨ 《日本书纪》卷19《钦明天皇》六年、七年条。

⑩ 《三国史记》卷19《高句丽本纪七·平原王》。

⑪⑫ 《隋书》卷81《东夷·高丽传》。

摇菌山人:把一个缺德草包高富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看完之后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对豪门生活的厌恶感。女主角冷清秋在前80%章节中都十分懦弱,但后来展现出的傲骨和勇气实在值得点赞。作者文学水平很高,尤其是一百零七回的书信,既沉痛又掷地有声,读之大快人心。

责任编辑:祝立业

[中图分类号] K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41(2014)06-0022-03

[作者简介] 华阳 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吉林 长春 13003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