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丧文化”外表下的【抑郁症】

随着时代越来越进步,一种名为“丧”的文化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

懒散、消极、苟且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休息全靠葛优躺娱乐全靠玩手机社交全靠朋友圈。
没有什么朋友,也不想去找朋友;没有能力,也不想去努力。
羡慕爱情,却不想追求爱情,那都太累了。
自己一会儿信心十足,一会儿又信心丧尽。

一面相信天生我材有用成功指日可待,一面又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这种丧文化笼罩在当代大学生的头顶,使得他们持续性的情绪低落。
这些从表面上看司空见惯的“丧情绪”,久而久之堆积起来就有了抑郁情绪。
甚至是抑郁症。

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
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
若加上那些没有寻求治疗的的庞大的“隐形”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会更高。
特别是年轻人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会更加的大,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被抑郁症所困扰。
刚开始患上抑郁症是没有很明显的特征,大概就是情绪有一点低落。
有时候会胡思乱想,但是到严重一点的时候就会出现脾气暴躁以及食不下咽的情况了。
有很多抑郁症比较严重的患者都选择了自杀,抑郁症对患者身心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

现代人的心力如何呢?

现代中国人是四座大山的压力:房贷、教育、医疗、物价(生活成本)。
那么你们觉得现代中国人心力如何?
然后你就明白为何短短二十年,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高达一亿了。
人的心力是先天之本,就这么多:
工作上消耗一些;
家庭上消耗一些;
情感上消耗一些;
生活上消耗一些;
经济上消耗一些……

国内抑郁症年轻群体的扩大,与他们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因素密切相关。

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
其中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压力主要是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
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
20岁至30岁的人群处于面临毕业、职场奋斗初期,人生的格局还尚未稳定。
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焦灼感进一步加剧。
这些不良感受会进而诱发抑郁症。

说明有很多“年轻人”在因为抑郁症而常常感到绝望,因为抑郁症而认为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

因为“情绪低落”、“悲观主义”、“自我批评”、“迟缓”、“焦虑”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和体征。

这也意味着那些患有抑郁症的年轻的孩子们,正在体验着让自己无措的“不愉快的情绪”。

他们的“生活态度”也许正在因为抑郁症而改变。

指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

是指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

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病情让它越来越严重。

《倦怠社会》里说:
当控制行为的规训模式让位于另一种规范时,每个人必须自发地行动,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成就他自身,抑郁症就在这时开始盛行。
但超我是压抑性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布禁令----
“不许无所事事”“不能不思进取”“今天的书还没看完,还有脸追美剧”
而我们身体里代表人性的那一部分“自我”,在超我严厉的苛责下被困在了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彼岸。
由于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鸿沟,从而产生了一种自我攻击。
换言之如果你没有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就会在成就自身的努力中筋疲力尽。
你不要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安静
你可以跟我们一起
学习快乐
忘记烦恼
共同进步
美好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