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文纪念参加抗美援朝外公逝世20周年:一名炊事员传奇一生
今天读李峰的《决战朝鲜》,让我想起逝世20年前的外公,他是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外公活着的时候一直不被我为理解,因为我从小就怕他。
记得母亲说过,即使她已经嫁给了爸爸,外公还会跑到家里揍她,一发火就骂我爸是“美国鬼子”。
从此,这一骂成名,我父亲“美国鬼子”的绰号不胫而走。
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怕外公,每次我跟妈妈去外公家,我都是胆战心惊的,不敢多说一句话。
外公长着瘦长的脸,细长的眉毛,不怒而威;尤其是看到他那像钉子一样的目光,我从不敢直视。
我有时在想,难道我们都成了他眼中的美国鬼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公最在意的是我们每个人吃饭!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公家吃饭,不小心把饭粒掉到碗外面了,立即听到外公低沉的“命令”:捡起来吃掉!我连忙照办,吐了个舌头朝母亲做了个鬼脸。
吃饭时,没有人敢说话,根本听不到声响,我们两个手始终是抱着饭碗,生怕把碗给打了,那是要挨揍的。
吃菜时,从不会出现“筷子打仗”的情况,总是相互谦让。
后来逐渐长大,听了很多他的故事,才知道外公当年是参加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也是一名炊事员。
母亲说,别要小看这个炊事员,当年抗美援朝最大的困难就是后勤补给,因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线都被美军飞机炸毁。
记得在我们小学课本里就有一篇课文叫《一个苹果》,我一直把它当故事听,觉得很难想象。
外公去世后,后来听妈妈告诉我,当年他们一个炊事班,就他一个人活着回来。听了下面这个故事,我好像对外公似乎了解了许多。
白天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在我们阵地上狂轰乱炸,占据战场的主导,饭菜根本送不到阵地上去。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衣服,忍饥挨饿;用的是小米加步枪,面对的却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他们吃着牛肉罐头,喝着酒,我们只是一把炒米一把雪。李峰在《决战朝鲜》书中“附录五抗美援朝轶闻录——炒面的故事”,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细看。
那年除夕,连队指导员对外公及其他炊事员说,马过年了,兄弟们都快一年没有吃上一口热的饭菜。
今天无论如何要给全连加个餐,大家一起想想办法要把今晚的饭菜送到阵地上去,鼓舞鼓舞士气,让兄弟开心开心。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都说好,临行前,炊事班长让我外公留守,并负责打水,主要是考虑到外公当时年龄小,只有16岁。
指导员带着炊事班人员摸黑带着热腾腾的饭菜就悄悄地进发了。
谁曾想到,敌人也好像摸透了他们的心思,那天晚上阵地上轰炸非常惨烈,最后指导员与炊事班人员都牺牲了。
外公在一次喝着酒哭着对别人说,那次指导员他们是冒着必死的决心送饭菜到阵地上的,让他留下是为了保护他。
他们牺牲后,连队同志们发现炊事班长怀里还抱着盛着的一锅饭,里面还有他的鲜血,全连同志无不失声痛哭……
所以,外公战场下来,他把米饭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也就不难理解了。令人难过的是,外公身体一直健朗,只是一次因为吃了剩下的隔夜没烧透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去世,令人扼腕痛惜。
外公去世比较早,那时我还小,平时也怕他,没有听他讲太多当年战场的事,他也从不主动跟我们提起。
近来读了李峰《决战朝鲜》,里面既有出兵朝鲜战略决策背后、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等重大事件,也有小到炒面这样的小事件。这让我对这一场关乎尊严之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去世的外公有了更多的理解。
李峰《决战朝鲜》这本书已经出了白金纪念版,非常真实出彩,照片珍贵,令人感动,值得我们一生珍藏与纪念。
让我们一起共读此书,追寻先辈们战斗历程,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
最后,仅以此文纪念参加抗美援朝外公逝世20周年:一名炊事员传奇一生!
我外公名叫管朝幹,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向九泉之下的您致敬及你的战友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