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这个词,被人误会已久

历史进程让很多词汇拥有了更多与以往不同的意义,比如:

大爷大妈。

这个词之前仅限于宗族内年岁大于父亲的平辈长辈,意思是父亲的哥哥或者堂兄,才有被我辈称作大爷的资质,大妈是顺着大爷来叫,说白了,没有大爷就不可能有大妈。

如今,大爷大妈大概率上指的是那些跳广场舞的,或者不论任何时间段积极搭乘公交车的,再或者是起个大早在超市门前排队领鸡蛋的……当然,年岁不一定足够大,却让人一看就自动归类他们为大爷大妈队伍的那些人。

是个特定称呼,用不着过多解释。

浪。

这个时代是把“流浪”这个词中的“浪”充分表达和使用最好的时代。

说起来,这有点颠覆我的固有认知。

浪起来,出去浪……

这个“浪”字,有自我,有洒脱,有时尚,有一点特立独行无厘头,让60或者70年代以前的很多人搞不明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更多的是一个内涵几乎近似于“淫荡”的汉字,如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重点说一说“大家”这个词。

最常规的意思,指的是众人,大众,大伙儿,代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几乎所有的人。

举例: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难免给人乌合之众的感觉。

奇怪的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把一些在某个领域特别牛逼的人也称作“大家”,大概意思是这个领域顶尖高手,比专家还稍微牛逼那么一点。

举个例子:大家风范。

说的不是乌合之众的风范,意思是一代宗师的举手投足,会鼓舞人,教化人,会让人仰视,会让人发自内心的顶礼膜拜。

这给好多骨子里喜欢装逼的人提供了机会,明明自己要心胸没心胸,要格局没格局,要德行没德行,要脸没脸……却特别喜欢被人称为“大家”,遇到喜欢捧臭脚的,在这人因为年老眼花自己摔了一跤却没有埋怨或者讹诈路上行人,因此自然会又被称为“大家风范”。这种人就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受用的拍马屁范文了。

在所谓的艺术届,这种“大家”随处可见。明明写的字比小孩子用尿泚出来的图案都丑陋,却被称作书法“大家”;明明画出来的画连小孩子夜里尿床的印迹都不如,也被称作美术“大家”……

在所谓的文学界或者文坛,这种“大家”更多,写顺口溜的,或者擅长敲回车键的最容易成为“大家”,并且这种人有一个庞大的互相吹捧彼此为“大家”的阵营。

我在想,为啥真正现代经典难得一见,恐怕跟这种互相吹捧和“大家”情结有关。

真正的“大家”很少有人自我标榜,越是半瓶子醋,越是不学无术,越是华而不实,越是沽名钓誉的人,越喜欢被人称作“大家”。

跟“大家”属于臭味相投的一个词叫“大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