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家乡的味道
从来都喜欢年的味道。那种从心里弥漫到空气里的,再从空气里弥漫到心里的,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的,越接近正月味道越浓的色香味俱全的年味。
儿时那浓浓的年味,香喷喷的,如梦境一般,缭绕无边。男孩最高兴的就是放鞭炮,有限的几挂鞭炮不舍得一次放掉,一个个拆散,放在口袋里,一会儿摸宝儿似的掏一个,一声脆响,真过瘾,既激动又舍不得。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贴年画、蒸年糕、贴对联、挂彩灯、放鞭炮、吃年饭,祈求新一年的好运。现在的我早没了童年的顽皮稚气,只想再重温一番放鞭炮的热闹场面,其韵味真像陈年老酒那样浓烈。
当时,乡亲们特别看重年夜饭,倾尽财力,下尽功夫,把年夜饭做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通常是八盘八碗再加上各种美酒佳酿。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都摆上了餐桌,这表示富足,寄托来年的希望。食物的品种也往往具有吉祥的含义,如鲜鱼代表年年有余,红萝卜希望日子红红火火,发菜焖猪手寓意发财到手,年糕象征大家年年高升。除夕夜,鱼、肉的香气在每家每户的房梁上萦绕。此刻,年味开始浓得化不开扯不断了。年夜饭味道说白了就是家的味道,家庭成员互敬互爱温馨的味道,是温暖和睦踏实的感觉。
丰子恺的散文《过年》、钟敬文的散文《岁尾年头随笔》都写到了自己故乡的年景:从阴历十二月十五,办年酒,做年糕,烧祭品猪、鸡、鱼、肉,祭年菩萨,拜祖宗,买年画、春联、春纸、神像,看戏法,接财神等,年中的繁华气象,年俗趣味,尤令人迷醉。
熙熙攘攘的现代生活中,只因“回家过年”一丝牵挂,足以驱使我们克服一切困难,迈动步伐踏上归程。梁实秋先生说过:“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可见“年”在中国人心里的分量,和家人过春节图的就是一个“团圆”。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向被赋予“团圆”“喜庆”的意义。“过年”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习俗,尽管这些年年味在变,但年的核心、年的根本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千丝万缕的亲情。过年就是回家与团聚。虽然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政府提倡就地过年,很多在外工作的游子也响应号召,留在原地过春节。但即便如此,现在通信发达,这些游子仍可通过手机视频等方式和家人在网上团聚,家中的亲人也可以把家乡的特产通过快递寄到游子手中,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味道。
团团圆圆过新年,图的是吉利,要的是人和,希望的是家人平安、健健康康。年是热闹的,年是忙碌的,年是喜庆的。年的味道,是温暖,是欢乐,是祥和。年味,就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