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完人”王阳明,一生就是“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脚

发布时间:2021-02-05 

《左传》中说,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才能称之为圣人。

在中国历史上,能达到这三个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王阳明的一生很传奇,文武双全,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而且创立出属于自己的“心学”,并能把这种哲学认知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大家”行列里,王阳明的确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他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无论是在王阳明的有生之年还是后世的千百年来,他的心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的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以及日本的稻盛和夫等都对他推崇至极。

梁启超赞叹道:“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孙中山认为:“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传习录》是研究修习王阳明心学的最重要著作,这本书里几乎包含了王阳明的全部哲学思想及其重要主张,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

钱穆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做学术演讲时,曾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七部书称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王阳明及其心学为何会受到后世的如此推崇?这个明清第一牛人,到底牛在哪?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王阳明能把自己的哲学认知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一生就是自己理论“知行合一”最好的注脚。

什么是知行合一呢?

王阳明认为,按照良知的判定去行动,我们每每遇到事时,都会产生念头,念头有善有恶,为善去恶就是知行合一。但凡人有了为善的念头,这件事就是正确的,做正确的事,绝对不会错。

那么王阳明是怎么践行的呢?

通过以下几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到。

王阳明因为一次上书劝谏被贬到贵州龙场,这地方是在偏僻的山林里,荆棘丛生,蛇鼠虫害频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而且王阳明初到龙场,直接面临水土不适以及与当地人语言不通的窘境。

王阳明从小生活富足,这种恶劣的环境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随王阳明一起来的仆人一个个病倒,王阳明并不以此为拖累,而是身体力行,打柴、挑水、做饭,照顾自己,同时也反过来照顾仆人。仆人们身处蛮荒、疾病缠绕,个个心情抑郁,王阳明就创作家乡的越曲,在曲中插科打诨,仆人们渐渐跟着高兴起来。

遭贬之前,他本可以用“我不过是个小小的六品官员”这样的借口给自己开脱,不必上疏谏言,也就不会惹祸上身。

然而内在的良知指引他做出上疏谏言的举动,他的行为遵照了自己的良知。到龙场后,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不忘世情,这样的觉察让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去振作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去鼓舞仆人,把道理化在行动里。

王阳明在任庐陵知县时抓到过一个大盗,大盗摆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要杀要剐随便,道德廉耻之话少说。”

王阳明说:“好热,把外衣脱了,我们再聊。”

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说:“实在是热,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说:“光膀子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说:“把内裤也脱了吧,一丝不挂更自在。”

大盗赶紧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却怕一条内裤,说明有廉耻之心啊,我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

大盗折服,乖乖认罪伏法。

当然在王阳明的一生中,不得不提的还有另一件大功,就是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叛乱发动之时,王阳明的手中并无兵可用。

于是根据多年的经验,王阳明再一次运用了“心战”,空城计、反间计的运用把宁王的军队拖延在南昌十几天,而趁这些时间,王阳明集结了七八万兵力。接着使用调虎离山计、攻心计彻底将叛军击破,从叛乱发动到平定,前后仅用了四十三天的时间。

平定匪乱,立下赫赫战功,并没有让王阳明感到满足。他不无感慨地说:“平山中贼易,平心中贼难。”他终究认为这样的军事手段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因此他又开始投身兴办书院、讲学,希望通过教化让民众发掘内心本就存在的良知,根据良知去行动,就不会再有“贼”之说了。

要说王阳明独特,就在于他的学问都是在生活、工作中的,王阳明有个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学习知行合一的学问,但是他平时公务繁忙,担心学不好,于是问王阳明应该如何取舍。

王阳明笑着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抛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呢?我的学问是行的学问,需要在事上磨炼才行。你在断案的时候,面对犯人,不会因为他的无礼而愠怒,不会因为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为他的恳求而失去主见,不会因为自己事情庞杂而敷衍了事,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纠正,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道理我都懂,但是……”,那这样的道理就不能算懂得,知道与做到之间没有形成统一,无疑增添了几分无力感。

而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告诉我们在事上去磨练,不断地观照内心,去行动。这就指引了我们去反复咀嚼,去贯彻真理,把事物规律内化于心,让自己的人生及处事光明豁达,无愧于心。

文:萧潇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