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恩骏:息肉四药】6
息肉是怎么来的?
一句话,痰浊,瘀血,相互裹结,像面团儿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变死肌,变恶肉,所以息肉虽然也是肉,但它里面包裹的都是身体代谢不掉的垃圾,是我们的各种坏情绪。
西医按照不同的生长部位来给息肉命名,
长在鼻腔里的叫鼻息肉;
长在直肠里的叫直肠息肉;
长在胃里的叫胃息肉;
长在胆囊里的叫胆囊息肉;
长在声带里的叫声带息肉。
有一个治疗息肉的基本方,是石恩骏老先生行医多年的经验总结,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方子:乌梅30克,威灵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白僵蚕10克。
四味药,鼻息肉、胃息肉、胆息肉、声带息肉、肠息肉等等都能治,如果辨证得当,各加引经药组,效果会更好。比如
胃息肉加平胃散,
胆息肉加四逆散,
鼻息肉加苍耳子散,
声带息肉加玄麦甘桔汤。
乌梅很酸,中医认为,酸味的食物或者药物有收敛、收涩的特性,不信,你丢一颗乌梅到嘴巴里,细细一嚼,是不是感觉上下牙关好像都在打架。而且酸收酸收,酸味可以收敛火气,怒火中烧的时候,赶紧去找酸味的东西,一吃下去,火气就没掉了,它能让人安静下来。
古代医家利用乌梅的这一特性,也常用它来治疗蛔虫症,这种病在过去很常见,现在基本没有了,它为什么有这个作用?因为虫得酸则静,肠道里的那个虫子啊最怕酸,酸味的药物一下去它就变得安安静静,老老实实,任人拿捏,这个时候,再趁机用些泻下的药物,顺着这个肠道一举就给它推出去了。
医书上说乌梅可以“去死肌,蚀恶肉”,这是它的专长,也就是说有些时候即使不加别的药,它也可以把皮肤表面的一些死肌恶肉一点点消蚀分解掉。具体怎么用呢?古人是这么说的,“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
你看息肉,息肉也是恶肉,是长在身体内部的恶肉,乌梅内外兼治,甭管在表在里它都能治,它一进到体内,就像结了一张大大的网,把息肉牢牢抓住,然后再用一些质硬的药物给它打散,这样的用药思路,中医叫散收并用,乌梅主收,谁主散?白僵蚕和威灵仙。
蚕宝宝长的白白胖胖的,身型柔软,可是它一旦感染白僵菌,就变成了中医里的一味猛药。因为感染白僵菌的蚕,死后尸体会变硬,而且不会腐烂,中医取它的这个象,认为它是破结的一把好手,可以把一些息肉包块给破开,拿来入药,就叫白僵蚕。
威灵仙既威又灵,神仙一样的草药,威灵仙像其他藤本植物一样,上窜下达,左缠右绕,它的根甚至可以粗暴地挤到石头缝里去,可见,威灵仙的穿破之力有多强。
威灵仙和白僵蚕一起负责把息肉破开,上文说了,息肉里面包裹的无非就是一些痰湿瘀血,这个时候,还要因势利导,给它利出去,这一步叫给邪以出路。
薏苡仁可以除湿,可以清热,可以排脓,张仲景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都用到了薏苡仁,这两个方子是干啥的,它们可以分别治疗肠痈和肺痈,就是肠道和肺部因为湿热,因为瘀血,长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薏苡仁用上,可以把它们消解掉,从这个角度来讲,薏苡仁又有协助威灵仙、白僵蚕分化息肉的作用。它可以一边消,一边把这些痰湿瘀血利出去。
而且薏苡仁炒过以后带有一点儿谷物的焦香,刚好是脾胃喜欢的味道,所以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健脾,中医讲,脾主肌肉,肌肉长得好不好全靠脾胃。身体表面的恶肉也好,内部的恶肉也好,和脾胃不能很好地升清降浊有很大关系。
病人,女,32岁,收银员,微胖,三剂药后大便大通,她是子宫肌瘤有息肉的。
老师说,这种病人,一补火就助邪热,一用凉药就加重她手脚冰冷。所以治疗起来要寒温并调,疏通她的肠道。肠道通畅后,她身体内寒热就会自动对流起来。
原来这个病人排便是很少量的,而且不规律,三剂药后大便畅通。
老师似乎不太关心她的子宫肌瘤,更关心的是她的大小便。
老师说,她大便能够由黑色拉到黄色成条,这样病就好多了。
老师说,用上昨天我们湖北医药学院谈到的那个思路吧,把那息肉四药都用上。
即:乌梅30克,威灵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白僵蚕10克。
老师以前治疗息肉常用的是前面两味药,后来发现石恩骏老先生用上面四味药,长期临证,治疗各种息肉都有效。于是把它吸收过来,用于临床。我们称之为“息肉四药”。可以广泛用于咽喉息肉、胆囊息肉、胃肠息肉、子宫息肉等。
因为息肉大都是人身体的死肌恶肉,在中医辨证上属于痰瘀互结。《神农本草经》上认为乌梅有“去死肌,蚀恶肉”的功效。老师说,人体皮肤表面有恶肉,单用乌梅外敷也可以把它蚀干净。
四味药是治疗息肉的基本方,可针对不同部位的息肉,却需要不同部位的引经药组。
譬如,
咽喉声带息肉,常用玄麦甘桔汤,郝万山教授盛赞这汤方治疗咽部疾患的功效。
胃部息肉,可以加入平胃散。
肠道息肉,老师通常加入通肠四药或通肠六药。特别是红藤,能够祛腐排脓,治疗肠道息肉。
胆道息肉,配合四逆散加香附、郁金。
子宫息肉,往往用上紫石英、小茴香。
如果息肉有恶变的话,必定会用上癌瘤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