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玉 || 富阳老底子的事:看电影
富阳老底子的事
看电影
The Old Fuyang District thing: going to the movies
陈其玉
五十年代初富阳就有电影场了,大至位置在市心路新华书店这里。
那时,国家穷除省城外,小县城还盖不起电影院,放电影只能在露天放映。为了检票,四周围起了竹篱笆,有几个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四处巡视,防止有人从竹篱笆中钻进来逃票。
孩提时代,我家住在老街,后门是直通电影场的,常有熟人从我家前门进后门出去看场免费的电影。那时没有固定座位,只要能混进场了,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看一场电影了。我那时太小,懵懂中看了不少电影,前面挤不过大人,就在银幕的背面看。但具体内容已无法想起。
真正电影的兴起是在七十年代,富春路上新建的电影院在旧民宅中算是高大上的建筑了。那时文娱活动馈乏,电影几乎成了市民唯一的消遣娱乐方式。由于文革运动的洗礼,仅有的几部电影被打成封资修的产物给封存了。革命样板戏拍成的电影虽然好看,也就是这几部〈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炒冷饭一样天天轮回放这几部电影,大家也就看厌倦了。由于看了实在太多了,几十年过去了,电影情节至今还历历在目。
七十年代中期,随着政治形势的好转,一批五、六十年代拍摄的战争片重又公开上映了:〈地道战〉〈南征北战〉〈红日〉等优秀影片百看不厌,还有兄弟国家的影片如:朝鲜片〈卖花姑娘〉等影片。
记忆中放卖花姑娘时,几乎万人空巷,有些影迷神魂颠倒,看了几十遍的也有。
我那时正是青春少年,特别喜欢看战争片,当时能用来看电影的渠道、方法几乎全用上了:通宵排队买票;脚踩人头飞奔到卖票窗口,为了买到票衣服破损鞋子脱落,有时十几双手同时伸进猫洞一般大的窗口,人根本看不见,等票拿到手,手背己挤了血肉模糊。粘贴报废的电影票混进去,是惯用的伎俩,每个熊孩子都有一本笔记本用来夹放五颜六色的用过的废影票。还有托邻居或家长带进去,有时怕超过儿童免票线,还故意半蹲着身通过检票口。总之所有的聪明才智全用到了看电影的份上了。
那时的电影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国产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南斯拉夫电影慌慌张张,越南电影飞机大炮。基本概述了当时的电影主题。
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变迁,往日熙熙嚷嚷的电影院,现在成了危房,四周围起了护栏。
电影院旧貌
计划经济时代,吃喝拉撒全部凭票,电影票是最吃香的。可以这样说,你拥有电影票可以换取生活中的任何物资享受。也成了那个年代革命干部的特权之一。你能拿到紧张的电影片,你就是一个有相当本事的人。
现在东方茂里面的影院,当年可没有那么舒适。木制的靠椅,入座或散场时,劈裂扒啦的一阵作响,像过年放的鞭炮。直到开演才会慢慢地安静下来。
剧院旧貌:位于鹳山公园旁的剧院,那时是县城政治活动中心,也常放些电影。我们小孩子也常绕过正门,从后窗搭人梯翻进去看电影,碰到工作人员巡查,有时逮个正着,只能狼狈的赶出大门。
剧院旧城改造时己拆除。
撰文|陈其玉
编辑|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