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论孔子德政思想

孔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子以德治天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高居北方,众星都围绕着它。为政以德,就会令天下的诸侯与百姓的拥护和归依。

什么是德政呢?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重礼制、举贤才和惠民德育。

01使臣以礼和举贤才

一、在统治阶级内部,即贵族之间,以礼相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礼,才能得到臣以忠待君。君臣相谐,是统治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
二、为德政,就要实行尚贤政策,即举贤才。举贤才是施德政的重要条件,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论语》记载: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
举直即举贤才,举用贤德之人,令奸佞之臣不能得志,天下就能政治清明,老百姓就会心服。反之,举用奸佞之臣,使贤德之人不得志,天下昏乱,老百姓就要造反。所以,举用贤才是使天下政治清明,百姓心服的最关键的因素。
这一番道理,《论语》的记载中也给过一些解释。比如,《颜渊》篇中记载: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这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的实例来论证“举直错诸枉”的道理。舜举用皋陶,汤举用伊尹后,天下得治,不仁的人就要远去,或受到感化而转变为仁人君子。所以,举用贤德罢退奸佞,人民就会拥护;举用奸佞罢退贤德,百姓就要反对。
孔子认为,明君任用大贤,才能立大功、建殊勋。他曾自信地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己可也,三年有成。”孔子一生都将维护周礼看作自己的人生使命,所以,他非常推崇周公,也希望自己能像周公那样制礼作乐,成就安邦定国的大事业,所以,他周游列国,目的是寻找明君,从而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千方百计地谋求强国富民之道,所以那个时代人才流动现象也很普遍,你如果不重视贤就要被别人抢了去。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在诸侯竞争的年代,尚贤是时代潮流,遇到贤才不举用,别人就要抢了去。人才是不容易被埋没的。孔子倡导举用贤才,反对官僚妒贤嫉能,压制人才。《卫灵公》篇记载:
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柳下惠是鲁国贤人,臧文仲是鲁国大夫,孔子认为柳下惠所以不能见用于鲁国,是因为臧文仲妒忌柳下惠贤能,怕他取自己而代之。按照孔子的意见,臧文仲心知柳下惠之贤,就应该主动让贤,而不是故意赖在那个位置上。该让贤而不让贤,该退位不退位,这叫“窃位”。

02惠民德政主要内容

三,德政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民实施恩惠的政策,注重教化而少用刑罚。《论语》读载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严刑酷法,使人民害怕刑罚而不敢犯法,但人民却没有羞耻之心,没有善恶观念。德治教化,礼乐规范,就能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因厌恶罪恶而自我约束,就不再有犯法的思想和行动了。
对人民实行恩惠,主要包括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即减轻对人民剥削。使民以时,是指不违农时,发展生产。但是,孔子的减轻赋敛,是以三代井田制为标准的。孔子反动统治者按亩收税的新政策。鲁国初税亩时,孔子就表示反对,理由是不合“周公之典”,会加重人民的负担。
孔子主张实施恩惠于民的政策,其实质是反对统治者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过分剥削的办法,抑制贫富分化现象过分悬殊,他不可能提出彻底消灭阶级压迫与剥削方案。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要保持政治稳定,要保持统治贵族的地位与利益,就不要对老百姓剥削到使其破产的地步,要留给他们必要的基本的生活资料,使他们能生存下去。他们只要能生存下去,就不会闹事,不会犯上作乱。他们能生活安定,贵族的地位和权力也就保住了。反之,如果统治者贪得无厌,老百姓连基本的生活资料都没有,就要变成流民。流民无衣无食,就要抢贵族所有的,天下便不安定了,贵族的地位与权益也难以保住了。
孔子认为富与贵是贵族的专利,对春秋以来出现的不贵而富的现象持反对的立场。所以孔子的富民政策是有局限的主张。富民,是以利于百姓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的保障为限度的。他始终强调尊卑、贵贱的严格分化与对立。富民,老百姓就能安于生产,不逆上作乱,贵族统治者也能安于富贵的地位。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认为先使民富庶,然后再施以德育教化,就可以维持社会安定了。这是孔子惠民德政的主要内容。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食、足兵和民信,就是惠民德政的结果。轻徭薄赋使民足食,民富国强则足兵,德育教化以建民信。德政的最终目标就是争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之与君犹水之与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03德政与暴政的区别

德政得民心,暴政失民心。《论语》记载: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何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这段对话中,孔子系统地讲述了惠民德政的主要内容,以及统治者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惠而不费,使老百姓得到实惠,而统治者却没有太多耗费。这是讲统治者要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不能过分聚敛。劳而不怨,使民以时,促进生产,百姓不怨。欲而不贪,欲于教化德治,无欲于财货,是谓欲仁而得仁,无恋财货,是不贪。泰而不骄,君子不以众欺寡,不以强凌弱,不以富贵怠慢百姓。威而不猛,君子衣冠正、容颜肃,不怒自威,百姓见而生畏。
未经教化而杀戮,是虐民。不加引导而求成绩,是暴政。令先发懈怠,而反限期求成,是贼人。与人实惠又吝啬,是有司。“五美”“四恶”其基本精神就是惠民与教化,防止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再施以德育教化,是惠民德政的主要内容。横征暴敛,刑罚滥用,教化不施就是暴政。孔子倡导德政,反对暴政,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任继愈谈孔子、孟子、韩非》
(0)

相关推荐

  • #每日学论语#20.2【2017-12-10】

    #每日学论语#20.2 [原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

  •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九)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九)

  • 论语: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孔子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这是顺因自然而生而存.但是,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猛"有些"过",但如果不"厉&q ...

  • 《论语》卷20尧曰篇诗解民食丧祭尊宽信敏公尊重五美屏弃四恶知命礼信

    <论语>卷20尧曰篇诗解民食丧祭尊宽信敏公尊重五美屏弃四恶知命礼信 题文诗: 尧曰咨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身,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命禹.商汤有曰: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 ...

  • 《论语》新解之尧曰篇:从尧帝看天子该有的品格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 ...

  • ​#每日学论语#13.11【2017-5-24】

    #每日学论语#13.11[2017-5-24]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好的领导者治理国家百年,就 ...

  • 任继愈谈孔子思想的保守性

    春秋战国时代到秦汉大一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 西周王朝以分封制与宗法制构成其基本的政治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与人民名义上都属周天子所有, ...

  • 任继愈谈孔子的天命鬼神思想

    孔子相信天命,认为天是万物的最高的主宰.所以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将天命.大人.圣人说成三位一体,作为 ...

  • 任继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西周时代,学在官府,平民阶层没有接受救救教育的权利.春秋末年,以周天子为首的世袭贵族的社会地位没落,官学逐渐渗入平民阶层,其标志是大规模私人讲学兴起,孔子就是私人讲学主要开创者之一. 胡适先生认为,孔 ...

  • 名家谈 | 徐复观:紧扣《论语》,把握孔子的思想性格

    新专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反映孔子思想的基本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诸多方面,对当代治国理政.社会文明进步具 ...

  • 《论语·述而篇第6章》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都是日常所用.游 ...

  • 荀子继承孔子哪些思想-

    中国历史上,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是一个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儒家思想作为"显学",不仅受到其他学派的批判甚至攻击,而且自孔子死后,儒家内部也出现了分化,&quo ...

  • 世上多少人看重的名与位,我用孔子的思想来揭开其真实的本质

    世上多少人看重的名与位,我用孔子的思想来揭开其真实的本质 原创天地自然文化2021-03-24 11:26:59 孔子是在他的<易传·说卦传>里揭开了人世间名与位的秘密.今天,我就详细的用 ...

  • 试论孔子仁学思想及其内涵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观念,是孔子继承西周思想过程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思想.孔子提出仁的观念,作为礼的理论基础,目标是恢复周礼. 一.什么是周礼? 礼是政治与伦理的规范,由西周统治阶层制定,维护西周社会的等 ...

  • 孟子对孔子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孟子仁政思想的两个来源 人类的思想既来自远古,也来自现实.所以,我认为孟子思想一方面继承自孔子的仁政学说,同时也是现实社会政治与经济现象的反动.思想家不满意于现实,所以就制造种种学说来试图改造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