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要提供“道”概念,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什么是无为? 2024-04-22 11:17:28 “道”概念在老子以前已经存在了。老子在经文第十四章中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老子时,向古代看,“道”观念就存在着。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也。”在这里,“道”是指为学者最高的追求目标,类似于今天的“真理”这一观念。大概在老子之前,“道”是作为真理的代名词而存在的。老子是将道视作万物之母的第一人。在老子的定义里,道不仅仅是理,而是生成天地与万物的实在的客体。天地与万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那么生养它们的母亲必然也是客观实在的物体。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这样描述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老子虽然将道看作实体,却又宣称它与我们经验中的万物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道不具备可经验的形式,不可见,不能听闻,不能感知,“空虚”无物却拥有取用不尽的能量。它质料单纯,在空间和时间中无限存在,生养着天地和万物,如同母亲养育子女。在这个定义下,道是实在之物,而不是道理、原理、规则之类的存在。天地未开辟,万物未生成之前,道就存在。万物的生成就受到它的支持,在自然界中,只能以有生有,而不可能从无中生有。在这个意义上,道不是无,而是实际存在着的某物。但是,道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知,不能被人类的感知觉官能经验,在这个意义上,道是无。所谓的无,不是指空洞无物,而仅仅是因为道不具有可验的形式。道是有,却不能被我们的感知觉官能经验到,所以它是以“无有”或“无物”为形式的有。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物之象”,“无状之状”。老子宣称“道”存在,是因为他看到、听闻到、或感知到这样一个神秘的事物吗?那一定不是的。如果是这样,那就与他道不可经验的定义相矛盾了。那么,老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一个“道”观念呢?我认为,老子的“道”概念,是他通过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过程而获得的,就好像哲学家或科学家提出新假设,建构新的逻辑体系。一句话,老子的学说体系中需要“道”这样一概念来支撑,所以他就创造了一个。道,不具备可经验的形式,不能成为人类经验的对象。如果我们坚持实证主义的原则,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就是无有、或无物。所以,我们很难断言道是实际存在着的某物。老子宣称它是有,只是一个信仰。所以,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且信且疑;下士闻道,大笑讥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假设,道是实在。那么,它将是天地万物中最大的实在。天地万物中,没有比道更大的事物,所以,道所具有的品德,就是天地万物中最高的道德。效法道,学习并遵循它的品德就成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什么是道的品德呢?道生养天地万物,支持天地万物,却从不以万物之主自居,反而以“无有”、“无物”的形式卑微地存在着,以至于人们不知道它的存在。道以“无有”、“无物”的形式存在,却生养着天地万物,这就是以“无”生有,以虚生实。所以,老子讲“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即最高深的道德,具体是指道的品德。学习道、效法道,就是学习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的玄德。玄德就是无为。所以道无为,不是说它无所作为,而是指它生成万物而争居万物之上,作为于万物而不恃为谋取私利,功于万物而不居。道,是老子假想的一种实在之物,道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假设被提供出来。所以,老子讲有道,并不等于自然界真有这样一个事物存在。老子预设道存在,就道与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无”生有,虚生实的关系。这个关系被定义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这个定义就是“无为”概念的具体内涵。所以,无为不是教导人们什么也不去做,而是教导人们必有作为,有作为而不恃,有功劳而不居,只求奉献不求索取。 赞 (0) 相关推荐 如何理解《道德经》的道一定是先天的 关于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道家文化的根本问题,如果不把道这个根本问题理解清楚,要掌握道家文化也就无从谈起了,曾经有人这样认为:"先天存在的,即自然,故 ... 《道德经》: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命! 道家 道法自然...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里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成自然万物,德养育天地众生.德行如同生命的养料, ... 《道德经》通读 第九章 <道德经>通读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开始讲第九章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老子在<道 ... 对老子“道“与“德”的新认知 老子的道论 1.老子之道的内涵与道性 尽管"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老子提出来的,但老子并没有定义道,即回答什么是道.老 子对道所做的描述是遮诠式(即从反面做否定之表述,排除对象不具 ... 我理解的“道”概念,它起源于老子思想体系构造的逻辑需要,是物不是理 文|新知堂原创 我对"道"概念的理解 首先,我坚定了这一样一个信念,即不存在不被理智理解的概念. 假如说某一个概念只能被信仰而不能被理解,那么这样的概念也将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上帝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 01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大家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 ... 《道德经》背后的秘密:老子怎么悟的道?你认为真相是怎样的? <道德经>就不用多说了,经典中的经典,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但对于作者老子,我们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史记>记载老子的文字很少,只写了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qu ... 论《老子》千古之道,何谓“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过去一贯的解释都是:道不可言,可言之道,不是永恒的大道.但在老子帛书中,这一句甲乙本中均写做: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一.道的词义变化 春秋之际,[道]字,可以表达的意思有:" ...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图文】 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 01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 ... 《道德经》大智慧: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其中有何玄机? 老子在国学经典<道德经>里面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子何出此言,其中究竟有何玄机呢? 首先解释一下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说老子所讲的道是物而不是理? 道概念在老子以前就已经存在,道作为学者最高的追求对象,其意义与今天真理概念一致.在老子的论述中,道作为真理的意义仍然可以看到.但是,老子为道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在这个意义中道不再是理而是物.道概念的这 ... 老子讲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大。有怎样的深意? 老子哲学为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领域创立了特有的"道"的概念,并将道视为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自老子始,"道"不再是真理的同义词,而是被用来指陈在宇宙中某一实际存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