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可轻传,孙悟空想不通的两个问题,你能想通吗
题:经不可轻传,孙悟空想不通的两个问题,你能想通吗?
文/姜子说书
《西游记》故事里,西天如来佛祖有一个观点,唤作“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这个说法,可把齐天大圣孙悟空气坏了,他怎么想都想不通,释迦牟尼佛怎么会是这样的人,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经不可轻传”,所以,西天如来佛祖“没事找事干(孙悟空心中所想)”,舍不得送上东土,偏要让唐玄奘这样的凡夫俗子历经千难万苦,受尽万蜇千魔,一步步走了去西天灵山处,求取真经。
“经不可以空取”,所以,释迦牟尼佛又说,空手来取,只能传白本,想要有字的真经,换取东土大唐江山永固,“人事”是少不了的,留下紫金钵盂,或者,留下海量的黄金。
自古道:医不扣门,扣门者非良医;师不顺路,全靠自悟!历劫而来,只为修心,是故,法不轻传,道不贱卖,了还业障,方得正果!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想不通,为啥如来不能直接把经书送到南瞻部洲,却非要取经人穷历异邦、受尽磨难,花十四年时间去取经。
然而,作为天生圣人的大圣,他却明白,唐三藏之所以寸步难行,是因为“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只有吃尽了五蕴六识的苦头,才能够超脱苦海,登彼岸,见元神。
《西游记》故事里,美猴王想不通,释迦牟尼佛作为出家人的带头大哥,为啥放不下对黄金的执念,为啥非要取经人拿东西去换经书?
其实,对于愚迷不悟的众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容易得来容易舍,若不曾付出,便不会珍惜。拿经得起五行考验的真金换取真经,亦不过是对人心的变相锻炼与引导。
而取经人历经十万八千里,真正取得的真经,自然不是西天如来佛祖拿三藏经书凑的一藏残经,而是乌巢禅师给的《心经》。十万八千里,不过是人心一念,入魔与得道,全在人心一念。
千经万典,只是修心。唐僧为唐朝僧人,沙僧为沙门之僧,有何区别?登山者,穷历异邦之寓;牵马者,意马收缰之寓。流沙苦海,九世沉沦,得正金身,不过是放下执念。若不曾为行者,修行十世,如何打破顽空参佛面?故曰,经不可轻传!
如何打破顽空,得悟真空?五蕴六识,万种维度,皆是表相!目之所及者,长宽高者,不过形色也!鼻所嗅者,舌所尝者,五味香臭,不过味嗅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如形色之异同,如温度之高低,如密度之数异,皆是维度之表相,舍弃五蕴六识,此般皆是空相,内中运动之频率,似有若无,原是一念,所谓观测者效应,好似网游中,原是一场梦游!
一切唯心造,一切皆是心之投影,这便是造化之功,亦是生命与宇宙的真相。汝问西来意,但为释厄传!西者,无他,心也!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西游记》、《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