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行书七古诗卷》

唐寅
1470-1523
行书七古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书法 30 × 262 cm
后跋 30 × 40 cm
RMB: 52,000,000-62,000,000
说明:
1.本卷所书内容为唐寅自作诗三首,即“花下酌酒歌”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均见于《唐伯虎全集》卷一,字句略有出入),第三首诗,似乎是当场发挥、作与云庄老兄的箴规之诗,故未见《唐伯虎全集》入录。
2.据《东吴文化遗产》载文《唐寅交游考论》,上款人“云庄”或为谢雍,字元和,号云庄。好读书,为人孝友,称唐寅为“奇士”。谢雍与祝允明为挚友。正德八年(1513),唐寅曾书长诗相赠。
3.旧藏者赵尔萃,字筱鲁,号傲徕山民,铁岭人。光绪己丑(1889年)进士,补夏津县知县,颇有惠政,后以道员分直隶后补,弃官卜居泰安,好鉴别书画。
出版:
1.《五朝墨迹·明唐六如自书诗墨迹》(单行本),赵尔莘(清)编,据傲徕山房藏本影印,宣统二年(1910)。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9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国行书观止》,第35页,长虹出版公司,2000年版。
4.《明清书法遗珍》,30-3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劳继雄著,31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杨仁恺著,1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

释文:

花前人是去年人,去年身比今年老。

明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又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

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

但恨人心不如古,高歌伐木天沧浪。

感君称我为奇士,又言天下无相似。

庸庸碌碌我何奇,但愿盍各言其志。

我之所志无所奇,有酒与君斟酌之。

君今既许我为友,对酒彼此相箴规。

倘不相规惟饮酒,此非古友今之友。

愿学今人与古人,在君一言之可否?

唐寅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他用诗歌记录自己的心迹历程。他的诗抒发的是“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情兴所到,或形为歌诗”。他诗文为历代文人激赏,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此卷所书自作诗“花下酌酒歌”和“席上答王履吉”两首,均见于《唐伯虎全集》卷一。对照《全集》所录两诗,书写均不全,字句也所出入。《花下酌酒歌》首句“花前人是去年人”,为全诗中的第七句,且末字“人”,原诗作“身”。第三句“明日花开又一枝”,原诗是“昨日花开又谢枝”,两字有异。第四句“明日来看又是谁?”原诗“又”作“知”。第六句“今日明年谁得知?”为此诗最后一句,然原诗后面还有八句一阕,看来诗未全写。另一首《席上答王履吉》,书写首句为“面面前斟酒酒未寒”,原诗却是第七句,且所衍“面”字未点删。第五句“但恨人心不如古”,原诗为“但恨今人不如古”,其中“人”字为后补,但字句还是不对。第九句“庸庸碌碌我何奇”,属末句,之后为另一首诗。然原诗还有最后一句“有酒与君斟酌之”,此句却挪到下一首去了,可见书此诗也是节录。至于第三首,似乎是当场发挥,作与云庄老兄的箴规之诗,故未见《唐伯虎全集》入录。
唐寅个性狂放不羁,经常会写错或改动字句,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书法扇面,写的也是《花下酌酒》,其中个别字也有出入,所以卷中节录的两首诗出现了与《全集》字句上的出入,并不是孤例。

题识:吴郡唐寅书似云庄老兄。

钤印:南京解元、逃禅仙吏(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唐寅》60、58印,838页)

唐寅因才华出众而名声在外,1514年宁王朱宸濠邀请他到南昌做起幕僚。唐寅自以为遇到了明主,抱负可以大展,于是欣然前往。然而宁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准备起兵谋反。当唐寅觉察出宁造反意图后,开始装疯酗酒,做出各种有伤大雅的行为,以此脱离虎口,回到了苏州。
而“逃禅仙吏”一印即是唐寅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归里以后所刻。此时的他看透了世事,看破了人生,心灰意冷,又过起了花酒诗画的生涯。
此卷所书的内容正是晚年借酒消愁的感慨和思绪。第一首《花下酌酒歌》中讲到:去年看花,今年看花,同样是一个人,但今年的人比去年已经衰老了。今日来看花的人,未必明日能再来,今年开的花,明年不一定能再开,世事难料,人有旦夕之间祸福,要珍惜眼前,及时行乐。第二首《席上答王履吉》再次描绘出看尽世态炎凉的唐寅,对士人所看重的生命价值感到失望。
另外,结合本卷的书法风格,能窥见米南宫书风在唐寅笔下的影子,部分字向右上倾斜,用笔迅捷,率真自如,沉着而痛快。这种书风与前面所论述的把酒当歌的诗文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当属唐寅晚年作品。正如旧藏者赵尔萃题跋所评:“今观此书,纵恣处间用米老笔意,气味纯厚,绝无薄弱之弊,当是晚年得意书也。”
后纸
赵尔萃(清)《五朝墨迹·明唐六如自书诗墨迹》
唐寅如贾浪仙,身则诗人,
犹有僧骨,宛在黄叶长廊之下。
——李开先《中麓画品》
唐寅出身于商贾之家。少有才名,曾受到沈周、吴宽等名士的赏识。二十九岁时,赴南京应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会试,正当踌躇满志之时,却被政治斗争所造成的“科场受贿案”所株连,被革去功名,贬斥为吏。他遭此冤案,内心悲愤不平,曾一度外出游历,后回到苏州筑室于桃花坞,寄情翰墨。
唐寅如徐渭一样,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奇才。他博学多能,是诗人,亦是书画家。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高超的诗文书画造诣以及众多风流倜傥的传说故事,共同混合成为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形象。
他于画有宿慧,三十左右便自成面目,能得宋人之法,以逸荡灵秀之气,熔铸笔端。他亦善书,初学唐欧阳询,后专学赵孟頫行书,得其宽博绮丽之态势。又能化王羲之、李邕于一炉,风姿独立。
此《行书七古诗卷》共33行178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适意吟醉。书自作诗,诗意放达,在世情冷落之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恩之情。直白如口号民歌,但却是真性情的流露,绝无描头画角的酸气。故其书法也以雄直取胜,酣畅痛快,不与法缚,写的亦是心声。
唐寅的书画作品,历来为世所重, 此卷曾多次出版、著录。最早见于民国年间,由作品收藏者赵尔萃先生在所刊《五朝墨迹》中作为单行本出版;十年动乱期间,曾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在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博单位书画巡回鉴定时,经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等专家小组一致认可,并选定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80年代后,作品退还原主,又将其多次出版,是市场中十分难得的诗书双绝精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