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中巷1号|南楼,深刻的记忆

我在努力地寻找当年盐中巷1号的印迹。
盐中巷1号的校园里,教学楼都是有名字的:南楼、东南楼、西南楼,还有平房教室。
当时的记忆是清晰的。一遍遍地翻阅手头有的一些老照片,很难找到当年教学楼的影像资料。
当年,拍一张照片是件奢侈的事,有谁会拍一些没有人物活动的空镜头的照片呢?
倒也好,从有人物活动的照片里更能回忆当年校园的生活。
那就从我工作时间最长,记忆深刻的南楼说起。

1980年代,在这个校园工作的前八年,我在南楼工作的时间最长,先后带过三届学生。
南楼,也是我在这个校园的教学楼里所有教室都用过,还教过成人班学生的教学楼。1987年,我们的办公室就在这个楼上的一间教室里。
1982年,刚进盐中工作的时候,觉得奇怪,为什么北楼的前面加了个“正”,这位于大操场边上的南楼,就不称为“正南楼”?
南楼,上下两层,每层有五间教室,共十间。
南楼有两个楼梯道。这也是当年盐中巷的校园里唯一的一座楼。楼梯道分别位于东西两侧的第一个教室与其他教室之间。楼下的教室地面是水泥地,楼上的教室地面是木地板的——我来工作的时候,那木地板用得时间久了,已经难见出油漆的颜色。
我的第一批学生,分别是1班和5班。1班的教室在南楼的最西边,5班的教室在南楼的最东边。这个年级的6班教室是一楼的最东边一间。
一年后,我“留级”了。任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的那届1班教室就在一楼的东楼梯道西边一间。
那个时候,我似乎被“重用”了,班主任之外,兼任年级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工作,还担任了校团委的一份职务。
就因为此,我不仅要努力将自己做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工作做好,还要在每天的早读课和其他时间,到南楼的另四间教室,到少先湖西侧的平房教室去看看(我至今还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偏偏将4、5班安排在了平房教室,6班在南楼)
那一届学生的初三,是在新落成的第一教学楼一楼最西一间教室。
校园的教学楼,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没名字,只有序号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而在另一个校区,我退休的那个校区,就只有另一种序号,A,B了。

第一届的学生送出去之后,我又接了一个初二的班,序号还是1班。
教室还是在南楼。初二那年,我还是要负责这整个初二年级的学生工作。
那一年,学校工会在办职工补习班,给当时只有初中学历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员补习高中课程。
时任工会主席的钱老师找到我,希望我能配合工会工作。于是,我还担任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一做就是两年多。是有偿的,报酬极低,老教师们不愿意在这样的班里上课。
感谢那一份工作!让我将在南楼所有的教室都上过课了。而且,当年的那些只比我小了几岁的“学生”,有好几位后来成为我的朋友。

南楼,那一届。我还给学生们做了好几件事。
“迈出青春第一步”。
那一年给全年级的学生办了一个集体的“生日”。
全年级先是在南楼前开了个短会,接着,各班级在教室里举行庆典。
有一位在食品厂任职的学生家长,为我们每个班定做了四个大大的蛋糕。(可以说不正之风了)
我让各班分别邀请学生家长参与。

我们班,请来了市侨联主席,和一位大学教授。

如今,这位表演节目的小女孩也已经是南方一所大学的老师了。
再后来,那一个跨年的时候,我们这个班级又办了一次联欢会。
我请一位时任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家长为我写了“虎岁乐”三个大字,我请两位心细的女生将那写在报纸上墨宝粘在纸上,剪出,再粘到一面在大红旗上。
那个下午一直到傍晚,我们一同欢乐着。
那一年,我还给每位学生制作了一张贺卡。每一张贺卡上,都有那位书法家专门为我们治的一枚印章。
感谢臧科老先生!
第三次在南楼工作,是真正地在南楼工作了。
1987年,初一。我们教室在南楼,我们的办公室也在南楼。
那个时候的南楼,东西两侧的小平房已经拆除了。一楼的东西两侧的教室是体育组保管室。
我们年级的办公室在二楼最西侧的一间。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南楼成了我们的另一个家。

(我的俩学生,在朗诵)
后来,应该是1997年前后吧。
扩建400米标准跑道,建一个像样的操场。
南楼就被拆掉了。
有两个楼梯道的南楼,从此在盐中巷1号的校园里彻底消失了。
朋友,或许您就是我们的校友,您对南楼有印象吗?请留言说一说。
推荐您再看看这一篇:老照片:29年前的那个六一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