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要有这种体认,“行拳似绳牵”,一起学习一下
高山的翼,大海的鳞。脊柱发力,未必就是抖,脊柱是大杠杆,通着头顶与脚底。身体很通顺,触力时,支撑力瞬间生成,这是好功夫。平时,总感觉自己有劲,端着架子,这是负担。感觉很顺,很舒服,一遇到外力,某一种结构,自然形成生发,或沉住了,或消掉了,或杠杆返还,拳法贵在天然。
气血洞中奔,蚊声如雷轰。太极拳要修静,静是深入法门。一个人,能真正静下来,听劲便会放大。听劲分三种,一是耳音灵,檐滴雨,风穿竹,声声透彻。二是心洞察,透过人已动,预知人未动。三是身通透,触力能识劲,瞬间有反馈,问得高深,答得巧妙。
巨石坠谷底,大瀑落深潭。不使劲而有劲,怎么解释?就是重力。站桩持续松沉,体认自我沉坠。人的身体,都有一种承重布局。练武的人,要把浮起的重心,慢慢顺下去,改变布局。虚裆就是松裆。自重沉下去了,手上有了挂劲,即使不使劲,也会很沉。
今日相拥,澎湃如昨。练拳的人,见面就聊拳,你什么心得,我哪些体会。亮一手,看看师兄这招。出一式,瞧瞧师弟这劲。听的人开心,说的人过瘾,大家有个气氛,其乐融融。其实不图什么,就是个归属感。问的人,一瞬间,自己有了答案。答的人,不多时,自己或有所悟。一问一答,正是彼此的启迪。
九条蛟龙困不住,誓要荡平十四州。武术有地域性,更有时代性。古战场,千万人互拼,闪现腾挪就不现实了,都挤在一起,重心高的,一下子被拥起来,突然失衡,人一倒地,就危险了,即使不受刀枪,也极易被踩踏。厉害的老兵,没有趾高气扬的,都是矮着身子,放低重心,稳住架势,再冲进去。
庙中坐判官,堂上立金刚。无论你如何强大,最终都要练骨力。憋粗的蛮力,到底留不住,渗到骨子里的劲,才能伴随终身。练劲,肌肉不能较劲,所以要寻筋。一套好拳,就是一套好结构,能随时搜到细小筋劲,加以利用。
洞中点灯,案头燃香。所谓避肉走骨,让肌肉纵向生长,产生松弹力。筋就是小线儿,所有小动态,都来自里帘劲,比如腋窝,锁窝,肘窝,腹股沟,大腿内侧。用意指挥神经,由内掤开锁窝,挒开胛骨,找到锁窝里的筋,再撑开大转子,抽拽腹股沟的筋。
根节的筋,轻轻抽拽住了,不要太狠,拽上一点筋头,这点劲就够用,然后再打拳,劲就往骨子里走。无筋就无骨,所有关节窍里的筋,都附着于骨。打拳时,要有一种牵线劲,用肩控肘,以胯控裆,腰脊就是主线,腰脊动,肩胯随,一线贯穿。
无论斜行,还是白鹤,式子归式子,式子不是摆设,你准不准,要看式子里头,有没有抽筋走骨的劲。空架子,一是无内压,二是无筋骨。劲路,就是筋路。波浪劲,也不是乱摆,而是依次寻筋走骨的过程。善于用里帘劲,腾动沟窝劲,以肩胯寻筋,以结构走骨,用筋骨劲串联套路,你就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