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劳动教育是关键突破口

01、对“五育”融合关键环节的探索

中国近代已有不少研究涉及“五育”并举或“五育”融合。但在“五育”融合的关键环节上,有不同的探索。

王国维和蔡元培等人以美育为“五育”融合的关键。美育能够养成高尚道德,能够提起创造精神,可以移风易俗,美育不仅有独立的教育价值,更是融合“五育”的桥梁。

张伯苓、经亨颐倾向于将体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核心。张伯苓重视体育,甚至提出过,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

梁漱溟、陶行知等人则倡导以德育与劳动教育整合的“情意教育”,“借礼乐去调理情意”(德育与美育的整合)的中国古典教育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体系不间断地强调劳动教育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

建国初期

提出德智体三育并举,同时强调要使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教育”从一开始就受到关注。

1999年

增加了有关“美育”表述,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进,且依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路。

2018年

正式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此前一直提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强调的“劳动”被纳入教育体系。

2020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关键。

新时代的教育体系重视“五育”之间的相互融通、彼此连接,而且通过强调劳动教育具备的“五育”综合育人价值,而将劳动教育放在了“五育”融合的关键位置上。这是教育实践上的重大变革,也是教育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旨在建构新时代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体系”:真实地将“五育”融合的突破口定位在劳动教育,确定了“一育引领,诸育融合”的总体思路。

02、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

劳动教育之所以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劳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和作用

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劳动不仅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源,而且使人四肢发达、头脑聪明,进行社会交往。同样,在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劳动以及劳动教育也将再次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普遍因为过于追求书本知识以及相关的学业成就而导致“片面发展”,在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将为之提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当年关注社会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问题,并期望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或缓解社会分工所带来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法。

如果说当年的社会分工剥夺了工人受教育的权利,劳动教育的初始阶段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那么人凭借自动化机器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且拥有了足够的自由时间之后,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就会逐步由“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转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树德是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

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首要价值并非为社会提供生产劳动产品,而是通过劳动使儿童学会自食其力,养成自助者天助之的独立品格,并因其劳动体验而更加珍惜父母以及所有他人的劳动成果。

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劳动教育之所以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首先因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3、劳动教育还有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价值

劳动教育的增智、强体价值体现在“用进废退”的成长规律之中。人的体力与智力需要人保持基本的“做事”状态。不劳而获者可以享受安逸与纵欲的生活。但历史辩证法的秘密就在于,不劳而获给人带来舒适、安逸,但也带来身体的慵懒与腐败。

人的身体向来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劳动既锻炼身体也磨炼意志,四肢与筋骨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强壮。相反,远离或放弃劳动将导致身体的羸弱,不仅手无缚鸡之力,而且可能出现反常的臃肿。

按照“用进废退”的原理,不劳而获不仅导致身体的衰败,而且必导致智力的萎缩。由于长期回避真实的生活及问题的解决,不劳而获者不再从事问题解决过程中紧张的智力活动。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导致思维松弛、智力低下。

人的身体需要有必要的劳动才可能四肢发达,人的智力也需要有必要的劳动才可能思维发达。

至于劳动教育的育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劳动使人发展出健康的审美情态。长期不劳而获的人,会因其体力与智力的衰败而导致审美情趣的变形。病态化的审美情趣来自病态化的身体与病态化的思维。

总之,劳动者因其勤奋劳动的生活方式而赢得身体与智力的日益强壮。劳动促进了劳动者身体与智力的发达。由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既是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也是民族强大、国家兴盛的基本途径。

03、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意见》指出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社会各方面要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

这份文件已经给出了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五育融合实践路径|

首先,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五育”融合既是一项教育改革,也是一项社会改革;既要让学校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也要敦促社会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教育力。通过“五育”融合实践路径的探索,恢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本源关系,改变学校教育的孤岛现象。改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伙伴关系,让学生由单向度的片面发展走向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尤其需要通过劳动教育构建“五育”融合的新教育体系,让青年一代获得文武双全、劳逸结合、通“情”达“理”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

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的基本途径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构以“五育”融合为视角的中国教育的话语体系。

最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是它的重点在于“文化知识学习之外”。

文化学习以及勤学虽然是广义的劳动教育,但当下的劳动教育更需要取其狭义的范围,重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作为“五育”融合突破口的劳动教育需要重点关注“食育”“服务性劳动”等特殊形态的新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的“五育”融合最好从“食育”切入,以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无痕融合,重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自食其力的人格教育,也以此连接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

与之相应,学校劳动需要推进现有的学校工人聘用制度改革,尽量减少学校工人,让学生亲自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

社会劳动需要特别重视将劳动教育与职业规划、生涯教育关联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劳动中了解和体验职业,以动态调整的形式提升自己的生涯规划能力,通过生涯规划和社会劳动的体验来强化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最好围绕科技制作和类似“创客”“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此实现劳动教育与智育的不知不觉融合。中小学既要创建劳动中心或劳动专用课室,也要重视类似STEAM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不仅提倡劳动,而且重视学会聪明劳动,将周身流汗的体力劳动与智慧的劳动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劳动教育与智育的融合。

通过劳动教育来引领各种身体运动,重视学生亲自创造和维护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竞赛活动。

通过学生自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起和负责各种体育联赛活动,以此实现劳动教育与体育的整合。在强调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时,需要关注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可汲取王国维、蔡元培、张竞生等人的美育经验,让美育发挥其非功利、非概念的游戏化效应,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实现新时代的“新劳动”特点。

通过劳动的游戏化,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既是对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延续,也是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突破。

(0)

相关推荐

  • 用行动研究解开成长密码,这三个策略为青年教师成长“赋能” | 关注

    民小编说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息息相关,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成长瓶颈各有不同.行动研究是解开青年教师成长密码的有效路径,学校可以通过行动路径帮助教师实现自我 ...

  • 秘密大公开!劳动教育开展的好竟然是因为这个......!

    文 / 王立宏  图 / 网络 来源: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编辑按: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 ...

  • 教育部重要发布!事关所有中小学!

    中高考怎么改?体美劳教育怎么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还继续吗?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都要纳入管理?这些社会关心的热点,在2021年教育发展改革中都将涉及.4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教育部党 ...

  • 实施“五育并举”为何还在评“三好学生”

    实施"五育并举"为何还在评"三好学生"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临近期末,每所学校都进入盘点及总结一个学期及一个学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忙碌中,在各 ...

  • “五育”并举的“会泽经验”

    如何"树人"历来备受重视.但好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通过学习让孩子拥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育人以德,将立德树人摆在首 ...

  • 【洞庭作家】万志勇/​体育第几?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体育第几? 作者:万志勇 做教育的都知道,学校教育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刚修改的教育法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

  • “小三门”强起来 体美劳成了硬杠杠

    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县学生在岱海国际滑雪场参加滑雪运动.王 正摄(人民视觉) 在云南省绿春县平河乡大头小学,支教老师教同学折千纸鹤.万 难摄(人民视觉) 广西崇左扶绥县民族小学的师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卢文 ...

  • 教育思考 | 李政涛:“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当下,在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况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 ...

  • ​【年度报告】五育融合新生态|刘关军 山栀子

    五育融合新生态 --市实验小学2020-2021"亮点"扫描 ● 刘关军 山栀子 过去一年,学校以"看见每一个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办学哲学,坚持& ...

  • 李政涛:“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当下,在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等 ...

  • 李政涛:如何有效提升育人质量?从5个方面把握“五育融合”

    本文共2407字,仔细阅读需7分钟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 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 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 ...

  • 五育融合与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第12期中的一篇文章<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有一些非常有启发的观点: 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 ...

  • 特别报道 | 龙泉:从五育融合到文化自信(小学篇)

    2019年10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这既是四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就在同时,全区教育大会提出了"全 ...

  • 李政涛:“五育融合”的内涵是什么,又如何融合?

    全文长 2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作者 | 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 ...

  • “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一."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 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 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 ...

  • “五育融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未来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整体式.体系化中的变革与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现代化",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