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DIY制作 复刻Burmester 933 MK2纯后级

  作为一名DIYer,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亲手打造一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不少DIYer为此不断努力,在各种努力之中,复刻名机似乎是一条捷径,然其中曲折,却不为人知,我也是奔着这个捷径,复刻了一次,为了挑战自我,选用了著名HI-END品牌柏林之声作为复刻目标。
  Burmester(柏林之声)是全球最著名的Hi-Fi、Hi-End音响器材厂商,这家1978年成立的厂牌已经成为发烧圈内有口皆碑的优秀代表。
  Burmester旗下音响产品(部分喇叭除外)的型号,都是以“推出年份+月份”的三位数字方式命名,例如808前级是1980年8月推出、007数位影音多声道处理器是2000年7月上市,让人一眼就可辨识出来是何时推出的。
  上图所示的933MK2后级是其周年纪念版,普通版是黑色散热器黑色机箱。此机非常适合DIY制作,成本低声音好,且制作难度很小,调试非常简单,只需要调整末级静态电流。
  上图为厂机焊接面
  上图为厂机的一声道
  上图为厂机的所用的管子
  电路结构基本设计思路是使用多级放大来获得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使用较深的负反馈,从而可以得到很低的输出阻抗和很高的阻尼系数。具体到声音的表现,就是超强的低频控制力和全频段上强大的能量感。
  上图为复刻出来1:1PCB板子
  上图为电路图
  只用1对2SC2922 2SA1216作输出,功率仅75W,但是驱动力和控制力却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强大,一些有名难推的箱子都可以应付自如。
  对于开环放大很高易自激的问题,本机电路采用在推动级加较大的滞后电容C15 17 21 23并与R20 22 25 27构成LR低通网络阻止超高频噪声进入末级。
  同时,在电压放大级采用了复合管形式,Q6 Q8为TO126封装的中功率管,且使用较大的静态电流提高动态时C15 C17的充放电速度,从而减少使用较大滞后电容对电路转换速率的影响。后面一级Q9 Q10同理。经过严谨计算的补偿网络亦不会产生瞬态互调失真。
  电源部分非常简单,电压放大级CRC滤波后用7812 7912稳压,并用稳压管抬高7812 7912的GND脚电平。输出级的电源就是电容阵。两声道共用一组变压器绕组,共用一个整流桥,但是从整流桥之后两声道就是完全独立的走线了,柏林的所有机器都是这样的,高端型号也没有分开。
  原机的7815 7915就是普通的ST,CV后缀,很容易买到。测了下噪声都是几十uV的水平,这里是给保护电路和直流伺服供电,不会影响声音。
  原机的继电器是澳洲产SCHRACK的,后来应该是被TYCO收购的,现在全部国产了,品质是一样的。澳洲产的只能找到拆机和翻新的。继电器属于消耗品,寿命很有限,拆机和翻新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没法保证,所以没买。
  原机在制作中各处都体现出德国人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比如,同一级上的上下臂NPN和PNP管子全部配对,末级2SC2922 2SA1216甚至用了一个P档一个Y档的管子来配,测量每一级上下臂的工作点都是严格一致的,这样可以杜绝因为工作点不一致带来的谐波失真。
  再比如,给电压放大级供电的稳压7812 7912,用的是ST的7812和MOTO的7912,看似不讲究,当我们买了很多种7812 7912回来测试才发现,ST的7812和MOTO(ON)的7912应用在此电路中噪声水平是所有品牌里面

  这只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在对原机进行全面分析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是非常严谨甚至可以说至臻完美的。
  至此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或仿制或复刻各种各样的名机,总是达不到原机的声音水准。
  归根结底,就是对原机的了解和分析不够,制作也不够严谨,或者根本就不动脑子对原机进行分析,只是抄了板找来差不多的元件一装,做出来的当然不是原来的声音。正因为严谨的制作,试验机一开声,声音很轻松就达到了和原机一样的水准!
  下面展示一些复刻本机的心路历程,首先感谢好友北京的孙先生为完美复刻次级所做的不懈努力!
  首先关键的面子,不锈钢面板,找了专门的冲压模具折边后进行冲压散热孔,然后激光雕刻,最好做了镀铬的再加工处理。
  管子,阻容这些,也是更为精确的配对,每种分别测量后,单独小包包装,并贴上纸条,方便日后安装的快捷性。
  I/0接插件,按德国机器风格,选用德国最高标准的接插件了,理所当然的WBT的旗舰系列当之无愧。这里插一句,与原机一样的也能买到,但是国内没有,如果国外采购,运输成本高,加起来比WBT差不多,但品质不如WBT。
  铜排是先做好了浸焊,铜鼻子与铜排紧紧连接在一起,里面充满了WBT焊锡,将连接电阻降到了最低。
  制作上,首先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电阻自然是第一位了。
  为了确保焊接可靠性,都是采用双面焊接的。
  有个串联处理的元件,进行了这样的安装工艺。
  所有管子,接插片,ic都是双面焊接处理,这样能保证元器件稳定安全的工作于电路中。
  焊接差不多完成后,用无水酒精进行洗板处理,把残留的助焊剂都清洗掉。
  清洗后的板子,明显比之前漂亮很多。
  2个关键的工作点调制精密多圈,选用的瑞士的军品级精密多圈。
  为了整体一致性,变压器罩子,也专门数控车床订制。
  板子全部焊接完成,再用无水酒精仔细清洁一次板面,这个工作比较费时费力,而且不太环保,嘿嘿。
  不过洗完是挺漂亮的。
  铜排都跟原机一样,套上了专门为此购买的套子,以增加安全性。
  电容也是跟原机一样,专门采购的BC 056系列的10000uf/63v。
  底板按要求都上等高铜柱,并扭矩到最高强度,为PCB安装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
  用工业导热硅脂均匀涂抹在功率管子后背,并受力均匀的锁紧在均热条上。
  两组功率管待进行总装前的合影。
  机箱结构件按原机避震理念做法,所有金属件碰到地方,都贴避震材料,
  这张是原机背部照片
  下面是我这机器背部照片。
  再来个正面照片。
  原机的尾插最折腾,找遍全世界,在美国找到后,还禁销中国大陆,费了好大劲才弄进来。
  温度保护件,还是跟原机一样的型号,不同的是专门订做了压件。
  背板电源开口,与原机完全一致了。
  4个输出端子的内部电极,专门车了4个紫铜圈圈。
  机箱螺丝,原机用的是定制品,短杯头,没得买,也只能订制。
  还好螺丝尼龙垫片能买到。
  总装完成的后背图。
  下面是原机的后背。
  变压器出线按原机一样,做了编号,后来发现这样根本不会搞错相位与电压。
  当然事前经过的测试。
  多几个照片说说这个尾插,先上个分体图。
  电压转换用的是一个巧妙的跳线帽。
  保险丝是零火各一根。
  插进去感觉像插微型核武的控制棒。
  完成后,很简洁。
  这样,整机组装遍完成了。
  最后,上一组最终品的写真
  经过300小时老化处理后,用一套配套的前端进行试听,柏林之声转盘,马克CD做解码。
  搭配前级也是自家的柏林之声877。
  整体开声以后,与其原机不分伯仲,按复刻理念一样,出来的就是柏林之声特有的通透,平衡,大气的感觉,由于主观感觉每人都不同,所以只能说在不告诉你哪台是原机的情况下,你无法分出哪台是复刻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