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廖站桩:站桩讲的是“浑元力”,那么练习涉及什么内容呢?【一点资讯】

在追求站桩最早所采用的理论依据时,发现是来自《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这也是很多人在讲述站桩时,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是站桩最早所采用的,而这句话绝对不仅限于站桩,这句话是根据天地阴阳变化之道与真气运化的把握,使精神内守与形体合而为一,精神与肉身落在实处,再此基础上保持形、气、神的协调平衡。因为我们练的养生桩,本就是在锻炼中休息,在休息中锻炼,气血不练而自养,肌肉不练而自练,所以自然的把运动与休息结合起来,是一种静练静养的静功,所以自然也能在此基础上,巧妙的调节精神系统与肉身系统,是各个系统密切协调,进而有较大的功效。这些变化,短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深度入静中体会,只有你练习一段时间后,看自己前后对比照才能知道,相由心生。

这种运动,大多都是超出常理,比如你站桩一个小时,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是会直直接否定你?这就是思维局限,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如果不去接触学习,只会固步自封。所以,我们既然选择,就要多加了解,初学练习站桩,不意守,不运气,不练呼吸,仅仅只是用呼吸自然的原则,在站桩姿势正确的情况下,闭目凝神来练习,就能达到练气,养气的目的,起到养生保健的好处,并且练出来的功力大。但是如果初学者直接这样来练,因为不知其中道理,可能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的地方会阻碍真气的发挥,变得不适合养生,所以,这需要我们进行相应的纠正,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看待,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内力的功效,使“力”(气)直接贯注在全身上下,形成“浑元力”。并且练习过程中,体内会产生热气或暖流,并非单独的一团,而是一种全身的“热胀力”,对外感觉好似可以随意与天地进行呼应,能感到身体在空气中的阻力,浮力,吸引力,对于外界的感知尤为明显。

站桩,对于我们大部分学习的朋友来说,讲究的就是力,或者称之为劲更为适合,因为站桩这个姿态本就是包含力学,我们说的这个力,并非是后天控制肌肉进行发力,而是讲究的锻炼身体的潜能,所以其实肌肉在使用中,除了用力,更多的是为了把反作用透过肌肉卸走,如果是单纯的针对一些肌肉群组的训练,这是外练,相反,站桩就是内练,而我们要找到劲,那么久要知道站桩过程中的“气感”或者“气”,这就是我们这股劲的动力,一般都是简称为“力”。

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力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而我们打个比方,这个物体的力对另一个物体作用时,那么就有出力的和受力的。而这个力,它就是物体能够运动并且加速运动的原因,加速意味着物体运动速度会变化,那么必定需要力的介入,反之亦然,这里还要说一个概念:“人因有骨而立,因有筋而行”,我们人能够站起来,是骨骼的相互配合,所以站桩的动作一再强调要骨缝与骨缝能衔接,这是骨骼。因为我们有筋络的配合,我们才能行走,如果你不相信,建议了解古代的刑法,比如挑断脚筋,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无法走路了。所以,老廖所讲出来的,写出来的,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我们要能够发力发劲,就必须得涉及到筋,字音同劲。总之,你要运动,就必须有力的作用。我们常说的气,或者劲,等等,这些称呼,都是指你是否进入站桩状态。

我在研究王芗斋老先生的《站桩漫谈》中,就注意到他老人家多次提起运动与力的关系问题,其中也说到站桩能增强吸收与排泄的人体运化功能,刚好符合古人所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再加上站桩本就是锻炼中的休息,有效的站桩能提高功力,同时也能减轻疲劳,而老廖在教学站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是花了大量的精力站桩,结果反而肌肉疲劳,站无用桩罢了。我们说的站桩运动并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但是对于很多初学者进行讲解教学时,说是肢体运动他们反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其实站桩过程中,也是包含我们的肌肉运动以及内在运动,让脏腑休息,也就是整体都能得到很好的修养,却是锻炼得到的。站桩就是运用这种个方法,让肌肉移动,骨缝贴合,任其自练自养,自己把它控制在这个度。所以初学者练习时,一来动作不是很到位,二来身体在自我调节,所以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练到肌肉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抖动,这就是经络不通的表现之一,随着练习肌肉通畅,肌肉放松到位,到后面会变为内震,外表平常,但是内在变化从未停止。正好符合:“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这就是站桩时,内练的表现之一。

可能老廖写这些的时候比较啰嗦,其实你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我总结出来让更多学者也能更好的了解清楚,因为如果你对于站桩的道理都不知道,只知道其练法,不论怎么看,都是欠缺一些东西的,尤其是那些站桩的过程中,决定自己缺了一些东西的朋友,你们就更应该了解清楚。

相信不论学习什么桩功的朋友,你们在站桩摆好一个动作是,慢慢的就会进入状态,紧接着身体会发热发胀,这时你们的体内有一股热胀力,体外有一种感应力。只要是真正做好姿态的都能体会到,尤其是那种经常在练功的人,就比如我们两个手心相对,缓慢的向内移动,双手会感到有一股无形的阻力,双手前推亦是如此。如果两手往回拽就会有拉力,把手往上托,手心会有重力,手往下按有浮力。经常在动手,自然手的经络比较通畅,感知比较明显,就是这样的力,尤其是手上的力最容易练出来。我们全身上下都有这样的力,里里外外都有,包括是软的脏腑,都有。这种力,就是功力,也是我们站桩说的“浑元力”(前提是你能运用出来),也叫做“东西”,指的就是拉,拽,浮,沉这些感觉的力(能落到实处)。

然后,有听过老廖讲解站桩的音频,都知道老廖提到一个概念(不是我凭空想的,而是学到的),就是我们的身体前面是任脉,属阴柔,背后属督脉,属阳刚。前面是脏腑,背后是骨骼,一个是软的,一个是硬的。这是中医阴阳理论学说里面提到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万事万物不离阴阳。说到这里,我得提出仅代表我个人的见解与看法,就是大家都知道阴阳理论与相对论,这个不论你是什么看法,我得提出老廖自己的观点,就是阴阳是对立的,但是它不是毫无联系的对立,而是阴在阳之内,非在阳之对(取自36计瞒天过海),就简单说一个道理,就是有光就有影子,没有光就没有影子,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完全断绝关系,就比如你有两桶颜料,一个是黑的,一个是白的,两个不相干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记住,这就像阴阳鱼的白色里面有黑色,黑色里面有白色。

在《周易》里面也说过:“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莫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细纽交感,变化不穷。”阴阳理论的概念比相对论早多了,毕竟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就是说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是有阴有阳的,把它看做一个太极,太极由阴(虚空——气)和阳(实体——形)两仪(对立面)组成。阴,属虚属静,为主,阳,属实属动,为使。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必阳,阳极必闭。阴阳调和,万物生长;阴阳偏废,万物消亡。

从了解阴阳学说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人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很多东西,这是古人知识经验的高度概括,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阴阳学里涵有运动,有运动就有“力”存在。当你知道有一虚一实的时候,你在后面学习桩功才知道松与紧,才知道为什么有站活桩与站死桩的区别,可能大家学习过程中没人给你进行普及,但是在这里,老廖给你普及,目的就是让你真的懂了,能说出来,能用出来,能落在实处。不然深入说的时候,说着说着你就糊涂了。

所以根据阴阳理论这个概念,能够很好的解释站桩里面的很多东西,毕竟,任何事物都是存在阴阳,虚实等矛盾的对立面,却又统一。因为站桩过程要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比如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实体,那么就有虚和形两方面,,绝对不是单一的,就像我们人类,有精神(虚)与身体(实),而世界的虚实,是像阴阳鱼一样,是一个非平衡的物质整体,虚实之间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进而消除虚实的差异,追求协调平衡,虚则吸,实则斥,这种虚实的变化就是阴阳转化,带动自然界的变化,这也是万物的运动。

我们人,不同于万物,拥有超出万物而独有的主观意识,即我们能够自由进行控制,比如我们吃东西,在身体给出信号反应后,会自行拒绝进食。如果我们的意识违背相关的规律法则时,也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如果违背,那么就会有不好的情况发生,比如管不住吃喝的朋友有肥胖症,糖尿病等不好的健康问题;比如今天熬夜,第二天会感到有气无力。所以,当我们违背相关的生命规律的时候,就会损伤我们的精气,让身体受损,长此以往,不好的结果就会找上身体,进而发生不好的情况。如果符合自然养生之道,符合生命的规律时,就能健康长寿。所以很多人在了解老廖之前写的文章时,都知道,养生有“饮食,睡眠,运动,心态”四个方面,这是最基础的。而古人在上古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可想而知,古人有很多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当下人借鉴参考的。

再回到我们练功与身体这一块,就是我们的意念,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有这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相信 相信的力量 ,如果你没有自行,建议看看“吸引力法则”这部电影,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在练习站桩的过程中,意念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包括练功三要素里面就有调心,也是包含纠正自己的意念活动与心神,让自己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解脱状态,保持意境。也就是我们在练习站桩是,身体就像树木一样站立不动,让我们的身体得以沉淀,加强新陈代谢。而站桩的过程中,虽然我们要让自己静下来,但是在维系这种静的过程中,你的气血是在自行运转的,所以它会有动,动与静是对立的,却是相辅相成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气贯全身,浑身感到热胀,这是肌肉舒缩运动产生了力所导致的,也就是这种松,不是松死什么都不管的松,这个过程中,肌肉纤维的毛细血管全部放松,但是筋络却是拉着骨骼,让其保持桩架,这就是站桩的松紧。只有外形不动,内气涌动,才能产生“生生不息之动”。

各位要知道,所谓动功静功,绝不是表面的字面意思,比如你在练习导引术时,你的心要静,眼神随着动作而动,是全神贯注的专一,所以得清楚。我们通常说的“动”,一般都是指你的身体不动,我们人,只有在足够的放松时,安静下来才能感知到很多以前所感知不到的事物,所以这种与“动”有关的“静”,是一种意境,有时又是一种层次,表明不一,看你针对的点是什么。而我们要能够进入“入静”的状态,那么这种意境,关于精神上,心神上的方法,每个人能否做到是无法把控的,只能给其指明正确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出偏。

在传统的气功(丹道,武术等)修炼过程中,不同的学派体系,对于意境的描述都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儒家谓“明心”﹔道家谓“清静无为”,以达“练神还虚”,释家谓“止观习定”,最后达“明心见性”﹔医家谓“恬淡虚无”。武术讲到站桩功为“凝神定意,默对长空”。​可能很多朋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咱也不会给大家深入过于高深,也就是大家在练功的过程中,必须得知道我们练的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它是有层次之分的,比如意是意,念是念,神是心等,又比如体内有经络,筋络,皮,肉,骨等,这些东西,大家练习的过程中,得知道各是个的,在深层次的练习时,讲究更深,比如武术,你要运劲,该松的地方要松,该紧的地方要紧,不然,你自已一来心境修为不足,二来体质要求没有达到,你谈运劲就等于是在异想天开,所以,很多人都是自诩看了一些资料,就自以为自己也行,很简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就这么简单,还有口口相传的说法吗?所以,你得清楚你所练习体系的概念。比如站桩时,要求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圆和,并且在维持这种状态的同时,要让自己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可能有的人说舒服是留给死人的,下面给你说明白),这时排除一切思虑(念),断绝一切情缘。所以,站桩入手简单,但是道理上乘,意定神凝,身体与环境相互呼应,如鱼得水,即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所以,站桩不是表面上的形体锻炼,更是体内各系统功能的“动”的变化进行调和。

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这句话非常不做,别觉得这句话怎么怎么样,很现实,你自己反观周围的人,但凡是管不住自己欲望的人,有几个人身体好?比如上下班只坐车,基本不锻炼,身体就像机器一样,不动会生锈。所以,如果你想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最好还是多动。当然,可能有部分朋友做的是体力劳动,这类朋友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初学者站桩,酸痛难忍是很正常的,最怕的是不知道去纠正,这种死站的心态,才是最麻烦的,所以,一定得按照正确的思维来看待,来练习,切忌不可盲目。

站桩讲究得力,那么就会涉及到松紧的变化,松紧力是肌肉的收缩运动产生的,而站桩的过程中,能练到我们全身上下的每一个部位,所以能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气血滋养,随着练习,你的力量变大是正常的,不用奇怪。而要练出内劲,其一是身体足够放松,姿势正确,其二是花时间练,其三是心态足够平和,当我们能够进入站桩状态时,这时候,体内的“内动”才有实质性的意义。关于入静,我简单说说,指的一般是进入站桩的状态,感觉舒适得力的状态。而正常讲的入静是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更多与你的心静修炼有关。当我们维持这种姿势坚持下去的时候,因为我们全身上下的关节都是微曲的状态,肌肉刚好是处于放松,但是松而不懈,骨骼与骨骼之间的骨缝贴合,气血自行运转周身,此时记住全身不要主动去用身体上肌肉的力,全身放松,此时再松的状态下,肌肉会产生紧的感觉(收缩),产生一种松紧力,而这股力,这种状态的感觉,就是我们找到浑元力,并且运用出来的关键。因为王老说过:“即是紧,紧即是松。”从这里可以知道,我们在找到浑元力的过程中,能有效进入站桩状态,并且调节五脏,消除病灶。看似简单,实则内练你真的能看到吗?这种浑元力,亦或者站的功力,目前来说,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其大小,方向等,我不是科学家,所以只能用自己的体悟来进行探讨,进行探索,但是一定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的。

最为关键的事,我不管你是否知道站桩是怎么站,哪怕你是模仿,在站的过程中,去找舒适得力的感觉,记住站桩的原则,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偏的。但是这只是对于一些体验的朋友来说,而对于长期练习的,需要改善体质的,就得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并且老廖讲的是双目垂帘的练法,而在双目垂帘的过程中,大脑会非常兴奋,杂念会非常多,如果你自己不能静下来的话,你搞意守调息这些,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出现问题,所以老廖建议初学者,不搞意守,不搞大小周天,不用调息,自然呼吸。就这样简单的一站即可,这时随着练习,你会自然进入一种稳定的状态。

如果你去意守,而你意念的火候没法把控,杂念就会非常多,难以守住。如果意守的强度偏大,杂念会减少,但是容易头晕、头痛、脑胀、精神紧张等等,势必会引起一些不适的情况,所以没必要。再者,老廖也说了,不要用意,而是用心,就像你遇到习惯的东西,心动的心。如果你是盲目的用自己的浊念去意守,那么你自己想想,能有结果吗?包括呼吸也是如此,自己都静不下来,你说调息,意义不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气力是相互的。所以,有的东西,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