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郊县的县城出发,再坐半个多小时的三轮车,走过四五米宽、坑洼不平的田间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那时候,百姓住的是中式房。村里街道窄窄的,道路两旁,有一两个“代销点”卖东西,偶尔出现几座平房。全村好几处安装有水龙头,供村里人用机井水做饭洗衣裳。农家小院里,柴草、树枝、玉谷杆,到处都是。村头稍宽阔的地方,树下拴着牛,地上跑着鸡,还有猪和羊,卫生条件并不怎么样。
早就听说“豫东穷,豫北富”,也真是。豫东农村,地是沙土地,风沙又多,缺少森林覆盖,自然条件不如豫北。百姓住房,多是低矮的土墙小屋。吃水用“压井”,现用现压。相比之下,豫北的确比豫东好了许多,尽管当时豫北也不咋样。
几十年过去了,豫东有京九、陇海铁路交叉,交通方便,各方面迅速发展,已是“旧貌换新颜”。豫北是否大变样?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豫北工业发达,城市自然富足。这次来到农村,就想看看农村是啥样。宽宽的柏油路,直通到村。村里的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路边花带里,花儿竞相开放。这里不像城市,有几十层的高层楼房。全是两层楼小院,座座相连,整齐地排列路旁。家家墙面,都是瓷砖贴敷,常有空调外机悬挂墙上。院内三面盖房,把院子包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门楼高大宽阔,彰显着院子主人的惬意。
房舍内,和城市一样,自来水直通厨房,做饭用电用气,柴草已派不上用场。客厅里,彩电超大超薄,沙发、家具有序摆放。屋子边角,放着洗衣机、电冰箱,电脑也早已进了普通民房。其实,这是几年前的农家小院。现在新建的房间,已经不断变换花样。那精心的设计,多变的样式,使农家小院俨然如同达官贵人的别墅一样。
记得上中学时,学过一首名人的诗,诗里描写民国初期的农村,是“村落里见不到十年内新建的民房”。如今,村里处处是新楼,两相比较,可以说,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说豫北人富,一点不假,看来,豫北人,生活早已实现“小康”。
村里街道纵横,道路通畅。各家各户门前,与道路衔接处,有两米宽的花带。花带里,不同品种的花儿,可供观赏。火红的石榴,绿叶丛中点点红。碧绿的苦瓜,潜藏于茂密的瓜秧。一丛丛绿竹,散发着竹叶的清香。宝葫芦结在瓜秧上,呈现出好看的形状。低垂的枣树枝上,挂满圆圆的枣子。无花果树的大叶下,有鲜嫩的无花果隐藏。最可喜的是,葡萄架上,那一嘟噜一嘟噜透明的葡萄,让人看见就想尝尝。俏皮的小孩不摘吗?回答是“家家都有,不稀罕,没有娃子狂”!
花带里,也有排排玉米,腰插饱鼓鼓的玉米棒。带着黄花的絲瓜秧,探头探脑爬上墙。开着白花的芝麻,簇簇芝麻节节高,象征主人的生活,蒸蒸日上。那棍棒撑起的豆角架上,一根根又长又鲜的豆角,很快就会摆到主人的餐桌上。
附近菜园内,红红的辣椒,青紫的圆茄,果实累累。金黄的南瓜,满地扯秧。碧绿的壅葱,沟沟齐整。包菜地里,彩蝶飞翔。那大片的花生、红薯,青青的秧子下,正孕育着肥硕的果实。好一派秋日丰收的景象。
村里这么多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种得过来吗?村里人说:“菜地活,没啥早晚,不急不慌。现在种粮也不像往常。种收有机器,又快又便当。亲戚们帮几天忙或者娃子们请几天假就妥当”。说得多轻松,好像艰辛的劳作不算啥,种地多容易似的。
开饭了,主人炒了四道菜,现烙的油旋子馍,清香的鸡蛋汤。还说:“家常饭,别嫌弃,随便吃点吧”。当问及生活用品到哪里买时,回答说:“不远就是超市,啥都有,可方便啦”。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村可以反映农村的模样。
饭后,又到附近转了转。村子好大啊,几条路纵横交错;地势好平啊,一眼看不到边。大片的玉米,正塞红缨,高速公路建在高架桥上。阳光透过云层,照得来往的车辆,闪闪发光。绿色的田野里,叫不上名字的什么花,正在开放,黄澄澄、红艳艳,让人心情舒畅。秋景是这么美丽,明年春天,农村的田野,一定又会是桃花红、梨花白,麦苗青青、油菜花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像。
村里汽车不少,出入却不经常。远离城市喧嚣,村落静谧安详。豫北的农村啊,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模样。如今的农村,花红果香,相比几十年前的旧样子,“新”字正好用得上!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