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果香新农村

我又一次来到焦作市郊县的农村。
上一次到这里是几十年前的事。
从郊县的县城出发,再坐半个多小时的三轮车,走过四五米宽、坑洼不平的田间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那时候,百姓住的是中式房。村里街道窄窄的,道路两旁,有一两个“代销点”卖东西,偶尔出现几座平房。全村好几处安装有水龙头,供村里人用机井水做饭洗衣裳。农家小院里,柴草、树枝、玉谷杆,到处都是。村头稍宽阔的地方,树下拴着牛,地上跑着鸡,还有猪和羊,卫生条件并不怎么样。

早就听说“豫东穷,豫北富”,也真是。豫东农村,地是沙土地,风沙又多,缺少森林覆盖,自然条件不如豫北。百姓住房,多是低矮的土墙小屋。吃水用“压井”,现用现压。相比之下,豫北的确比豫东好了许多,尽管当时豫北也不咋样。

几十年过去了,豫东有京九、陇海铁路交叉,交通方便,各方面迅速发展,已是“旧貌换新颜”。豫北是否大变样?
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豫北工业发达,城市自然富足。这次来到农村,就想看看农村是啥样。
宽宽的柏油路,直通到村。村里的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路边花带里,花儿竞相开放。这里不像城市,有几十层的高层楼房。全是两层楼小院,座座相连,整齐地排列路旁。家家墙面,都是瓷砖贴敷,常有空调外机悬挂墙上。院内三面盖房,把院子包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门楼高大宽阔,彰显着院子主人的惬意。
房舍内,和城市一样,自来水直通厨房,做饭用电用气,柴草已派不上用场。客厅里,彩电超大超薄,沙发、家具有序摆放。屋子边角,放着洗衣机、电冰箱,电脑也早已进了普通民房。
其实,这是几年前的农家小院。现在新建的房间,已经不断变换花样。那精心的设计,多变的样式,使农家小院俨然如同达官贵人的别墅一样。
记得上中学时,学过一首名人的诗,诗里描写民国初期的农村,是“村落里见不到十年内新建的民房”。如今,村里处处是新楼,两相比较,可以说,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说豫北人富,一点不假,看来,豫北人,生活早已实现“小康”。

村里街道纵横,道路通畅。各家各户门前,与道路衔接处,有两米宽的花带。花带里,不同品种的花儿,可供观赏。火红的石榴,绿叶丛中点点红。碧绿的苦瓜,潜藏于茂密的瓜秧。一丛丛绿竹,散发着竹叶的清香。宝葫芦结在瓜秧上,呈现出好看的形状。低垂的枣树枝上,挂满圆圆的枣子。无花果树的大叶下,有鲜嫩的无花果隐藏。最可喜的是,葡萄架上,那一嘟噜一嘟噜透明的葡萄,让人看见就想尝尝。俏皮的小孩不摘吗?回答是“家家都有,不稀罕,没有娃子狂”!

花带里,也有排排玉米,腰插饱鼓鼓的玉米棒。带着黄花的絲瓜秧,探头探脑爬上墙。开着白花的芝麻,簇簇芝麻节节高,象征主人的生活,蒸蒸日上。那棍棒撑起的豆角架上,一根根又长又鲜的豆角,很快就会摆到主人的餐桌上。

附近菜园内,红红的辣椒,青紫的圆茄,果实累累。金黄的南瓜,满地扯秧。碧绿的壅葱,沟沟齐整。包菜地里,彩蝶飞翔。那大片的花生、红薯,青青的秧子下,正孕育着肥硕的果实。好一派秋日丰收的景象。
村里这么多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种得过来吗?村里人说:
“菜地活,没啥早晚,不急不慌。现在种粮也不像往常。种收有机器,又快又便当。亲戚们帮几天忙或者娃子们请几天假就妥当”。说得多轻松,好像艰辛的劳作不算啥,种地多容易似的。
开饭了,主人炒了四道菜,现烙的油旋子馍,清香的鸡蛋汤。还说:“家常饭,别嫌弃,随便吃点吧”。当问及生活用品到哪里买时,回答说:“不远就是超市,啥都有,可方便啦”。
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村可以反映农村的模样。

饭后,又到附近转了转。村子好大啊,几条路纵横交错;地势好平啊,一眼看不到边。大片的玉米,正塞红缨,高速公路建在高架桥上。阳光透过云层,照得来往的车辆,闪闪发光。绿色的田野里,叫不上名字的什么花,正在开放,黄澄澄、红艳艳,让人心情舒畅。秋景是这么美丽,明年春天,农村的田野,一定又会是桃花红、梨花白,麦苗青青、油菜花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像。

村里汽车不少,出入却不经常。远离城市喧嚣,村落静谧安详。豫北的农村啊,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模样。
如今的农村,花红果香,相比几十年前的旧样子,“新”字正好用得上!
金玉国作品集锦
后 妈
赏菊
麦熟杏
三瞻古塔
寇准神迁
宜阳拉煤
一方墓誌
红薯啊红薯
家乡的名片
送米的故事
米面从哪里来
戏说洛宁方言
福昌阁前观庙会
山清水秀赞故县
洛宁老城的担水堂
一位书画家的佛缘
县令免税民感恩
戏说洛宁方言(二)
运河明珠拱宸桥
皇城小镇清河坊
观今忆古赞孤山
游游大唐不夜城
来自杭州的报告
人才济济话底张
美哉,伶伦大桥
路边那棵皂荚树
东南佛国话佛寺
渠通水流话清淤
辛丑春节游卫坡
瞻前顾后话“赊销”
地图上的“奎楼村”
洛宁张仙沟的故事
认知洛宁七字歌
彩色古塬春日颂
反哺母校的义举
清明时节观古碑
洛宁概况三字经
渡阳河畔觅旧踪
山环水绕赞边城
游览故居说富商
林木深处观艺展
县城百姓看电影
为了粮食的丰收
心系洛宁 地图传情
忠于职守的老校工
洛宁大堰沟的传说
夏日冲凉话“飞渡”
走出记忆的摇篮曲
一方励志的教泽碑
金玉国观景小吟抒怀
侄儿参军的那天晚上
洛宁新进秀才谢师礼
洛宁县城古迹祖师阁
由“青出于蓝"想到的
洛宁金氏福山支系简介
清代金氏族谱序言两则
浓浓书画意 深深校友情
洛宁县城东关石婆庙的故事
捐宅献地显孝心 感恩戴德立族规
洛宁传说故事——有福女的传说
文教官清 碑文作证一一洛宁雷先生清德碑
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