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花吟】美丽壮观的鹿角蕨!

深秋的北京,坐在家中看着瑟瑟秋风吹卷着各种颜色的落叶在漫天飞舞,才突然意识到一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中最回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两周的云南之旅。而要在这次旅行中找出最激动的瞬间,自然非看见野生鹿角蕨的时刻莫属了!当时,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云南盈江的山间道路上,突然路边的树上,一丛丛的鹿角蕨映入眼帘,于是急忙叫住了正在开车的汪老师,车尚未停稳就从开门蹦了下去……

路边树干附生着大量的鹿角蕨  王弋辉摄

鹿角蕨 Platycerium 是一类蕨类植物的统称。它们属于水龙骨科,鹿角蕨属。为附生蕨类。这类植物会附着在树木或岩石上生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路边的树木上看到它们的身影。鹿角蕨形态奇特,人工培育在木板上或吊盆中,俨然已成为一类十分美观的观赏类群。在欧美的室内、公园等墙上装饰绿化中经常可以见到。

中间偏左位置便是人工栽培中最为常见的二岐鹿角蕨 Platycerium bifurcatum

它们原产于澳大利亚  汪阗摄

鹿角蕨最吸引人的地方当然是它那漂亮而壮观的叶片,其英文名 staghorn fern 正是形容像雄鹿角一样的巨大叶片。它们的叶片分为两种:紧包在根部的营养叶和向下生长的孢子叶。营养叶往往贴在植物所在树干或岩石上,紧紧包在植物的根部,在向上的地方往往会有个缺口而形成一个漏斗样的结构,这是为了有利于收集雨水,甚至是从落叶等物体中获取养分。营养叶会一片片的覆盖着向上生长,始终包裹、保护着植物的根部。

向上生长的营养叶,会形成个漏斗样便于收集雨水等 王弋辉摄

而孢子叶也称生殖叶,是向下生长的。顾名思义它们是负责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鹿角蕨发育的时候营养叶会先发育,所以我们看到小株鹿角蕨时,它们的孢子叶一般都较小。

小株的鹿角蕨其孢子叶(向下的叶片)往往会远小于其营养叶(向上的叶片)

王弋辉摄

大株的鹿角蕨其孢子叶(向下的叶片)甚至会比营养叶(向上的叶片)还要茂盛

王弋辉摄

中国只在云南盈江地区有唯一的一种野生鹿角蕨,就是我们上述这些照片中的植物——瓦氏鹿角蕨 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别看它不起眼,却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全世界鹿角蕨属植物也并不算多,大约有18种左右,分布在非洲以及马达加斯加有6种,东南亚马来群岛及澳大利亚大约有8到11种,南美洲也有一种分布。有意思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鹿角蕨的分布地覆盖上述的所有地区。

鹿角蕨属的全球分布  

图片源于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the staghorn fern genus Platycerium

从这些鹿角蕨的地理分布中我们可以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知道,在生物分类中,同一个属的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全世界这十几种鹿角蕨却分布在远隔重洋的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地区。如果我们回顾地球板块远动的历史就可以知道,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大陆过去同属于冈瓦纳古大陆,它们曾连在一起。

并不分布于中国的壮丽鹿角蕨 Platycerium grande  汪阗摄

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证明了非洲是鹿角蕨的起源中心,而后演化分成了两个大支:美洲和非洲及马达加斯加的鹿角蕨属于一支,而东南亚马来群岛以及澳大利亚的鹿角蕨属于另外一支。

中国分布的唯一一种鹿角蕨——瓦氏鹿角蕨  汪阗摄

尽管,由于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我们缺乏有效的化石证据,但通过上述证据我们有理由推断,鹿角蕨最早起源的时间应该是在冈瓦纳大陆还没有开始分离前。而后随着大陆的分离鹿角蕨被分散带到了世界的热带地区开始了各自演化历史,最终形成今天几乎在全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都有所分布的18种鹿角蕨植物。这些美丽的植物,同样也是地球大陆板块漂移的见证者!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