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记忆工作室·巧识杂野万物·虫行天下】国产高端“二刀流”———索氏角胸螳

本来今天是星期五,照惯例应该发布活动招生通知,但由于下周周末地球记忆工作室的全体老师将要进行2017年年末总结会,因此活动暂停一次!不过没有关系,借此机会,正好向大家介绍一种产于中国的“高端”螳螂目昆虫———索氏角胸螳 Ceratomantis saussurii Wood-Mason。它的形态、外貌丝毫不逊于那些国外的流行饲养种类,而它在野外的数量以及栖息的环境,又给这种螳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首先,如果你看过年代较为久远的昆虫书籍或螳螂专著,“角胸螳”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甚至一直记在脑海之中。这是因为在众多的昆虫名称中,“角胸螳”和一名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紧密相连,老版的螳螂名录、甚至是珍稀昆虫图志中都有它的名称,即周尧角胸螳 Ceratomantis zhouyaoi Yang。看到这个定名人的拼音,相信喜欢中国昆虫学史的读者也许都可以猜出。没错!周尧角胸螳便是中国著名昆虫学家杨集昆先生于1999年发表的新种。

咦?今天的主角不是索氏角胸螳吗?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周尧角胸螳呢?其实这并没有跑题。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周尧角胸螳是索氏角胸螳的一个异名,也就是说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种螳螂。据朱笑愚等编著的《中国螳螂》中介绍,周尧角胸螳模式种前后翅前缘域为橘红色,前足股节没有明显斑纹,与常规的索氏角胸螳相比较有些差别,但由于这些特征多有变异,故而并不影响将其视为同一物种。

由于索氏角胸螳在国内仅于云南和海南有过记录,故而能与它见上一面并不是很容易,这也成为了很多螳螂爱好者的“怨念物”。在今年的夏天,我们在云南考察时很幸运地发现了一只。

当天我们在山中进行灯诱,半阴的天气让人觉着随时都会下雨。但由于是发电机灯诱可以深入林区,故而吸引的昆虫数量异常的多。大约从开灯起过了一个多小时,在四处搜集物种拍摄的我们回到灯前,在栓灯的电线上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小家伙!这是一只雄性的索氏角胸螳,通过后翅的颜色就可以知道。索氏角胸螳的雄虫后翅几乎为无色的透明状,而雌虫的后翅则是披上一层淡橙黄色。

这个发现令我们顿时激动不已。要知道,索氏角胸螳一般是喜欢躲藏于大型树叶的背面,例如壳斗科青冈属的叶片等。这种小型螳螂十分胆小机警,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很敏感,因此想在白天撞见它们是很不容易的……

除了这个习性,索氏角胸螳的外形也会让你很难发现它们!这种螳螂的外观非常奇特,在它头顶部有一个锥状的突起,并在前方分叉,很像是长了一个小犄角;而它们的胸部前胸背面也有同样的锥状突起。这些奇特的造型也许是为了模拟一坨鸟粪等物体,来骗过天敌的眼睛。

如果你在野外恰巧遇到了索氏角胸螳,我并不建议你将它带回家中饲养。尤其在北京,干燥的气候与云南、海南等湿润的气候“格格不入”,故而对它们来说是十分不易存活的。因此,倘若见到了它们,我们只需快速拿出相机,拍摄记录自己的这一次邂逅。而对于生命来说,不打扰地观察则是最好的保护与尊重!

本文作者的新浪微博 @自然道修心,如果想和他进行互动交流,就快快加粉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