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职业中毒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正确的诊断涉及职工的健康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尤其是某些慢性中毒,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体征及检测指标,确诊较难。所以,职业中毒的诊断要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综合分析,方可作出合理的判断。
1.职业史 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包括所在车间、工种、工龄、毒物种类、操作方法、防护措施及既往的工作经历,以判断患者接触毒物的可能性与接触程度,此为职业中毒诊断的前提。
2.劳动卫生现场调查 深入作业现场,进一步了解患者所在岗位的实际职业接触、空气中毒物浓度、预防措施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引起职业中毒。
3.症状与体征 按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与所接触毒物的毒作用相符。在询问和检查中,应注意各种症状发生的时间和顺序及其与接触毒物的关系。
4.实验室检查 检测指标主要包括:
(1)接触指标: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如尿铅、血铅、尿酚、尿甲基马尿酸等。
(2)效应指标:①反应毒作用的指标,如铅中毒者检测尿a-氨基-r-酮戊酸(a-ALA);有机磷农药中毒者检测血液胆碱酯酶活性等。②反应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包括血、尿常规检测及肝、肾功能实验等,例如镉致肾小管损伤可测定尿低分子蛋白(ß2-微球蛋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上述各项诊断职业中毒的依据,要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诊断。对有些暂时尚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先做对症处理、动态观察、逐步深化认识,做出正确的诊断,否则可能引起误诊误治,如将铅中毒所致急性腹绞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等。导致误诊误治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供诊断分析用的资料不全,尤其是忽视职业史及现场调查资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