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药,为什么能燥? 2024-08-02 05:41:13 苦燥这个特点,理解起来会有一点困难,无疾自己从读大学,再当老师,二十多年里一直就没太搞明白。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实包括几层内容,我们慢慢讲,先看最基础的这部分,关于“动药”。“动药”,顾名思义,就是吃完之后,能让身体里的气血、痰湿之类,动起来的药。我们前面讲过三种味道了,辛味,酸味和甘味。这三种药相比,辛味药善于行散,明显属于动药。酸味药会收敛,都聚在一块,当然就不动了,所以不属于动药。甘味性缓,会让一切速度都变慢,所以也不属于动药。那今天讲的苦药,你觉得,是不是动药呢?那些苦寒药,像黄芩、黄连,尤其大黄,泻完火之后,往往会让人拉肚子,气都是往下走的。还有苦温药,比如枳实、厚朴,泻完气滞之后,肚子里的气,也都是往下走的。从升降浮沉的角度来看,苦味药的行走方向,是向下。能动,所以,也属于动药。而湿邪,我们讲过,它的特点主要是粘滞,不爱动。如果一个药,能让湿邪动起来,那就在帮着祛湿了。现在苦味药,不但能帮助湿邪动起来,而且是帮着湿邪往下走。这就有意思了。我们知道,湿邪的性质,和水一样,也是要往下走的。我们用药的时候,如果是顺着这种向下的趋势,湿邪会更容易排出去。这叫顺势而为。像辛味那种,行散的方式,像刮风一样,从天上走,就只是对一些潮气才好用,水湿一多,祛湿的效果就不够了。而苦味药这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对规模比较大的湿邪,也都可以解决。而苦味药向下行的这个特点,正是它能燥湿的关键所在。讲完动药,再看第二个问题,苦味和脏腑的关系。各种各样的药,吃下去之后,第一步都会来到脾胃。接下来会随着气血化生,通过营气、卫气,一步步走到全身各个脏腑器官。不过,当这个药是苦药的时候,会发生一点意外。就像上面讲的,苦味,我们都不喜欢,脾胃也不喜欢。既然不喜欢,就会怎么样?会想办法,尽快让它排出去呀。这样一来,药走的会更快,被送到其他脏腑的机会就少了。换句话说,苦味药和脾胃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明白了这两点,苦味药是动药,它和脾胃的关系密切,我们就能进一步看看,苦味药是怎么燥湿的了。不过,具体到苦温药和苦寒药这两类,它们燥湿的内容和过程,区别还是挺大的。我们先看苦温药。苦温药,按上面讲的,可以把气滞的状态给泻掉,属于对气的小规模打击。当脾胃这个地方有气滞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湿邪;气推不动了,水湿就容易停下来嘛。现在好了,苦温药把气滞的问题给解决了,湿邪跟着也就能动起来了,那谁的负担就减小了呢?脾气。以前在脾胃里面,又是气滞,又是湿邪,脾气要运化,难度会相当大。就像一台机器上,沾满了油泥,想转都转不动。现在苦温药过来,帮着把机器上的油泥给擦了一遍,脾气的工作压力,一下就变小了。也就是说,苦温药,可以改善脾运化的功能,起到健脾的作用。而脾一旦变得强健,湿邪就会被化掉了,化的无影无踪。湿邪,从开始有形象可察,到后来消失的无影无踪,哪去了呢?古人的解释是,被苦味药,给燥掉了。总结一下,苦温药能燥湿,关键是它在下气的过程中,改善脾气的运化功能,从而把湿邪给化掉了。典型的药,像苍术、白术能燥湿,背后的机理,主要就是这一点。那苦寒药燥湿,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下,苦寒药燥湿的范围。一般来说,单纯的湿邪,我们是不会用苦寒药去治的。因为湿邪背后,往往伴随着脾气虚,而苦寒药对脾胃的打击力度太大了。不仅如此,即使当湿邪和热邪合体,变成湿热邪气的时候,我们一般也不会用苦寒药去燥湿的。这时候更常见的治法,叫做清热利湿,比如我们后面会讲到的龙胆泻肝汤、三仁汤,用的就都是这种利湿的方法。真正用苦寒药清热燥湿来治的,主要就是一种情况,脾胃湿热引起的拉肚子、拉痢疾等等。病位在脾胃,病性是湿热。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用到苦寒燥湿,就是皮肤上出现的湿热问题,比如伤口化脓,流黄水那些。不过这些情况,主要都是把苦寒药做成粉末或者药膏,来外用的,作用机理有点像西药的抗生素,我们这就不讨论了。那脾胃湿热造成的腹泻、痢疾,用苦寒药,又是怎么燥湿的呢?当胃肠里面,湿热邪气弥漫的时候,有两件事,是值得关注的。首先,湿邪和热邪,两个人胶着在一起,很难分得开。古人把这种状态叫做“如油入面”,就像把油洒到面粉里面,再想让他俩分开,那可就难了。另外,当脾胃被湿热邪气困扰的时候,脾气往往是不虚的。好了,既然湿热分不开,脾气也不虚,那我们就可以怎么办?直接用苦寒药去打击就可以了。管它湿邪还是热邪,一块打。打击的结果就是,胃肠里面的湿热邪气,一起从大便排出去了。像两张著名的方子,芍药汤和葛根芩连汤,就都是这么做的。但这有个问题,这湿邪是从大便排出去的,怎么就叫燥湿了呢?关于湿邪的三种治法,化湿、燥湿和利湿,我们方面讲祛湿药的时候,还会详细讲。其中燥湿这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观察大便的变化,来认识的。你想,用苦温药的时候,因为脾胃有湿邪,大便通常是不成形的;用完苦温药之后,大便成形了。直接看这个效果,可不就是湿邪被苦温药给燥掉了吗?苦寒药也一样。本来湿邪和热邪纠缠在一起,没完没了的拉肚子、拉痢疾,结果,吃完苦寒药,湿热邪气排出去之后,大便也成形了。那湿邪哪去了?还是被苦药给燥掉了呀?好,这是关于苦味药能燥的特点。最后再说说苦味药的弊端,我们还是分从苦温和苦寒两方面来讲。因为它们各自会出现的问题,不太一样。苦温药,主要问题就是燥。我们前面讲《以偏纠偏》的时候,提到过“用术则防肾”,说的就是苦温药这种燥的作用,会容易损伤肾阴。而苦寒药最大的问题,是败胃,就是会严重损伤脾胃阳气。所以,对于脾胃本来就虚弱的人,用苦寒药就需要特别小心了。 赞 (0) 相关推荐 《金贵要略》“䅽饪之邪”一则 选取<时病论>医案一则,学习䅽饦之邪. "携李张某,年逾五旬,素来痰体,一日赴宴而归,腹痛而泻.邀丰诊之,右关独见弦紧,嗳气频作.乃曰:此属䅽饦之邪,团结于中,脾气当升不升而泻作 ... 木香主治病证 木香主治病症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脾胃气滞证.本品善行脾胃之气滞,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治脾胃气滞及脾虚气滞证,可与枳实.白术等药同用.[医 ... 解读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 ... 云木香的临床应用 云木香的临床应用_云木香 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属于行气药.长于行肠胃滞气,并有止痛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满胀痛.肠鸣泄泻.下痢腹痛等症.对于脾胃气滞而致腹 ... 入冬前,4个调理脾胃的小茶方,简单易上手,给脾胃加点马力! 马上要入冬了,又是可以正大光明吃肉的季节了. 在张罗着进补之前,养生达人一定要先通后补,把脾胃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才能更容易吸收我们花大把银子买来的补益品. 俗话说:要致富,先 ... 治脾胃寒湿,这才是主方 在广东治疗脾胃病, 其中最常见的是寒湿邪困脾胃证, 而治疗的常用方是平胃散. 今天沐子健从病理三要素的角度看这个祛湿的基本方. 病因--湿邪 病位--脾胃 病机--气滞 日常寒湿邪困脾胃有什么不适呢? ... 苦味药的三大功效——燥、泄、坚 苦是药性五味之一.临床上苦味药常有清热泻火之功,这便是"物极必反,同气相求"之说的体现吧.苦味药的三大功效为燥.泄.坚,下面药素网编辑就带各位去了解一下. 苦味能燥 能燥是指苦味中 ... 苦味药三大功效中的“坚”是什么意思 苦是药性五味之一.临床上苦味药常有清热泻火之功,这便是"物极必反,同气相求"之说的体现吧.许多人都说苦味药三大功效为"燥.泄.坚",那么这个"坚&qu ... 5样食材一起煮,是糖水也是药,润燥更去火,春天多喝清爽更解燥 导语:这5样食材一起煮,是糖水也是药,润燥去火,春天多喝清爽更解燥 各种不同的食材煮糖水,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这次要分享给大家的是一款用5样食材煮的糖水,其中有甘蔗.马蹄.板栗.红枣和百合,这几样自身 ... 苦味药在中药里的重要性 苦是药性五味之一.临床上苦味药常有清热泻火之功,这便是"物极必反,同气相求"之说的体现吧.据研究苦味药在中药里占比十分高,重要性非同凡响!下面药素网编辑就带各位去了解一下. 数据挖 ...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国华带来能治“心病”的苦味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国华带来能治“心病”的苦味药 这个水果要常买!一个=四味“药”,活血润燥,错过太可惜!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you can choose to click the above blue font 'daily tips', and then clic ... 只把生姜当佐料就亏了!这类辛味药食能润肾燥,缓解腰膝酸软、夜尿多、水肿… 只把生姜当佐料就亏了!这类辛味药食能润肾燥,缓解腰膝酸软.夜尿多.水肿- 生 姜 辛味的生姜有很多的养生保健功效,如发汗.驱寒.化痰.祛湿等等.但是本期专家却给大家介绍了生姜的一个少为人知的妙用--治 ... 养肺润燥,就喝这七款药茶 茶向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饮品,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时宜选用青茶及一些清爽润肺.滋阴润燥的食物,也可以喝一些清热下火的苦荞茶.菊花茶等.现简单介绍几则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效果颇佳的养肺润燥药茶方,供大家选用 ... 破译辅行诀中的五味除五证(痞、寒、燥、滞、痉)的真义(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破译辅行诀中的五味除五证(痞.烦.燥.滞.痉)的真义(廿五味药精经法图) 这个廿五味药精经法图中,每两个五行相生的味可以除五证(痞.烦.燥.滞.痉)中的某一证,即:酸苦除烦:苦辛除痞:辛咸除滞:咸甘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