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死前送朱元璋一筐鱼, 朱元璋不明白, 直到17年后才懂
“抓牙似白刃,果敢无前阵。”
古代的许多诗句都记录了老虎的凶猛,一声怒吼便可震撼八方,他是勇往直前的象征,更是王者的象征。因为其在动物领域“无人能敌”,因此它常用作比喻君王,因为君王也是“无人能敌”的代表人物。与虎比作君王最密切的一个成语就是,“伴君如伴虎”,它用来形容君王的左膀右臂,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重臣。这类“伴”必须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曾经坚定的与君王站在统一战线,为其出谋划策。
点击加载图片
既然把君王比作了虎,就证明其有着巨大的杀伤力,这也代表着他们的辅佐者将会身处如履薄冰的处境,稍有不甚,就可能从重臣之位跌落悬崖。辅佐朱元璋坐上君王之位的刘伯温,他就因为送了朱元璋一筐鱼,被其误认为有篡位歹心,无辜被处死,而刘伯温送鱼的初衷,一直到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刘伯温死前送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明白,直到17年后才懂。
点击加载图片
伴君重臣,为何都免不了被君王赐死的结局?
君王之位得来不易,这其中的艰辛绝不是如今人口中的“考大学难”、“买房子难”、“养孩子难”,这些“难”能够比拟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即使威望极高的继位候选人,他们一样需要辅佐。譬如刘邦有韩信和张良辅佐,李世民有秦叔宝以及尉迟恭辅佐,他们都在辅佐君王登基期间有着不小的功绩。因此辅佐君王登基成功后,他们都先得到一笔丰厚的“奖励金”,以及至高无上的地位。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各司其职,在自己的位置上逐渐扎稳脚跟后,一成不变的生活就难免会带来猜忌、怀疑、忧虑以及没事找事的心态。若有哪位曾经辅佐君王的重臣,如今依旧有很高的威望在身,那么君王就会担心他是否可能篡位,或是威胁到自己的权威。若有对他产生极大威胁之人,君王就会毫不留情的将其斩杀,曾经辅佐之恩的重量将被完全抹去。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君王们会生出这样的忌惮也并非没有依据,因为历史中的先例实在令人后怕。商朝覆灭后,周武王姬发成为西周的君王,为表示开心,他大赏天下,将中原的土地划分区域,等均的分给数百个诸侯王,并令其每年向自己纳贡。但诸侯王们却有了“自己已是一方之王”的认知,扩张和占领的邪念在他们心中滋长,最终,他们将魔抓伸向别人的领土。诸侯王们彼此争夺,相互吞并,仅30余年,诸侯王们的势力就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最终连西周都一并覆灭在这争端中,成为历史惨痛的一笔。
点击加载图片
正因如此先例,君王们才会有忌惮。君王登基不久,就要将曾经辅佐过他成就大业的重臣除去,这成为历朝历代的规律。这其中,朱元璋除去刘伯温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例子。
一筐鱼引发的悲剧
朱元璋称帝后,便开始利用各种理由除去开国重臣。朱元璋最初还没什么威望的时候,是在郭子兴的部队做事,在其中遇上了刘伯温。刘伯温看重朱元璋的能力,常给他提供很多军事建议,这些建议阴差阳错的为朱元璋化解了不少危机。除了能力上的引导,就连朱元璋的私事和烦恼,他都会细心帮忙化解。譬如教朱元璋化解他和郭子仪儿子的关系,教他怎么在陈友谅和元军的夹缝中间生存等。刘伯温帮朱元璋化解的难题各种各样,且皆有重要的作用,他的忠心程度更是令那个时期的朱元璋很是感动。
点击加载图片
可刘伯温最大的优点,在朱元璋继位后却成为他最致命的缺点。他太聪明,太完美,很多次,朱元璋的命都是他保下来的。他明白,正因如此,他才该死,从朱元璋的眼神中,他已经看见了浓浓的杀机。为了做最后一搏,表明衷心,他令儿子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筐子浸于水缸中,鱼儿能够存活,但却无法逃脱笼子。无奈,朱元璋并没有看懂其中之意,反而认为这是刘伯温的“篡位通知”,于是便命人给刘伯温送去毒药。
点击加载图片
一筐鱼的深意
刘伯温逝世后的17年里,朱元璋虽然少了一个自认为的威胁,但却开心不起来。他日思夜想这一筐鱼的意味,终于在17年后顿悟。这不过是刘伯温的自救罢了,鱼儿身处笼中,则代表着刘伯温自己,他身在拥挤的鱼群里,和众多大臣们一样,都是为了辅佐君王。在框中的鱼不会越界,这是他的忠心。而鱼有外面缸中的水作保,因此能够生存,这已经让刘伯温满足。顿悟后,朱元璋方感自己的愚钝,可为时已晚。这一封充满着刘伯温心意的“请求免死书”,最终是错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