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71篇 口腹之欲 欲壑难填
“家有三喜出能人”,三喜指啥?看看你家有吗
01
原文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信了肚,卖了屋。
02
译文
从节俭到奢侈容易做到,从奢侈到节俭就十分困难了。领悟音乐的话只有对能领悟音乐的人说,对方不懂得欣赏音乐就不要对他弹琴。即使有了点石成金的法术,人的贪心依然不会满足。只为填饱肚子,结果卖掉了房子。
03
注释
①语出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04
解读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种美德虽然在贫困的生活中容易做到,但是一旦生活富裕了就变得很难坚持下去了。因为贫困的日子没有经济能力,节俭无须提倡,人们自然能够艰苦朴素。物质条件一旦成熟,人们便会经不起物欲的诱惑,铺张浪费的心理便会抬头,于是节俭便失去了它的市场。而当习惯了这种生话,想要重新再过节俭的日子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即使变得落魄也很难改变大手大脚的坏毛病。人之欲望最是难平,并不会因为贫困而有所收敛。因此,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人们往往也会做出一些得不偿失的蠢事。点石成金并不能满足,还想要点石成金之手。结果触物皆金,饭不能食、衣不能着,甚至连自己也变成金子的时候,金子还有什么价值?自己的贪婪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与飞蛾扑火无异。为了一时的口舌之欲,而放弃长远的生存条件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可是却有很多人在继续重复着这样的蠢事。“信了肚,卖了屋”,眼前的欲望是得到满足了,只是却忘记了吃饱了还会饿,下一顿拿什么来换取呢?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果不管好自己的嘴,再丰厚的家产都会被吃光。连安身立命的凭借都失去了,生存都成问题,还拿什么来谈发展?
05
故事链接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点石成金
晋朝的旌阳县曾有过一个道术高深的县令,叫许逊。他能治病,百姓们见他像仙人一样神,就称他为“许真君”。一次,由于年成不好,农民缴不起赋税。许逊便叫大家把石头挑来,然后施展法术,用手指一点,使石头都变成了金子。这些金子补足了百姓们拖欠的赋税。成语“点石成金”据此而来。
而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则称,有个穷困潦倒、沿路求乞的书生遇到了一位仙翁,书生向仙翁祈求帮助,仙翁欣然答应,叫书生看看地上的石块,接着用右手食指轻轻一点,石块立即变成了黄金。仙翁叫书生拾起黄金变卖为生金,恭恭敬敬地交还给仙翁,说:“这块黄金我不要,我要你的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