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甘肃挖出17块石板,30年后考古专家痛哭:我们犯下了大错_墓室
2021-05-24 07:36
1928年董作宾先生在安阳小屯进行了大规模的试掘工作,标志着我国考古学的诞生,此后更是邀请了李济先生担任考古研究所的主任,我国的考古事业逐渐被发展起来,几十年来已经发掘出了大大小小几百座墓室,有些是远古时期的著名古墓,诸如半坡遗址,秦始皇陵,而有些则是普通的墓室,不过就算是普通墓室,也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然而1982年,专家门在甘肃出土了一座古墓,在里面发现了17块石板,30年后却因为这17块石板后悔不已,并且表示自己铸成了大错。 1982年,甘肃的一个施工队在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墓室,考古小组随后赶紧赶到现场,在进入墓室之后,专家门发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古墓。
因此在对其进行简单的考察后,把里边较为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全部转移了出来,共计取出金钗、铜镜、烛台等三十余件文物,看规模是一个地方乡绅,除了石棺,在墓室的角落还有17块大石块,但是墓室里的光线比较暗,专家们在简单观察后认定这就是普通的石屏风,没有大多的价值,于是就将其雪藏在当地的博物馆中。
2002年我国的考古专家在山西和陕西等地相继发现了许多和之前的石屏风相似的壁画以及棺床,从保存完好的壁画中发现,这上边记录的竟然是一个部落的生活起居,对我们研究古人类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时候就有专家想起来,当时在甘肃出土的这17快石屏风似乎也隐隐的能看出上边的画作。
于是在2012年的时候,天水市博物馆将雪藏在地下室的石屏风拿出来进行修复,修复完后上边果然显现出来了一些图画,经过我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的谨慎判断,这上面的画记录的就是粟特人的贵族墓葬。
粟特人是东汉时期至宋代一直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古老民族,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残存史料少之又少,因此这份石屏风对我们研究粟特人在我国的生活轨迹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当属于一级甲等文物,是国宝级的发现。
但是由于前30年专家的误判,导致它们被放置在阴暗的地下室,石屏风上有一些已经被再度风华,画作也不连续,增大了研究的难度,这时候之前那些专家才后悔不已,后悔当时不能更仔细的辨认,让考古工作遭遇这样大的损失,当即有不少专家痛哭道,我们犯下了大错。
为什么考古专家们对误判会那么懊恼?其实是因为文物这座雕像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造成损失就是重量级失误,就好比1961年秦兵马俑被发现时,就曾因为专家们的保护经验不足,导致一批兵马俑一出图就被氧化,表面失去了光泽,而东汉时期至宋代,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粟特人生活轨迹,实在是太珍贵了,因此专家们才这么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