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字画真品图片及鉴定方法
徐悲鸿先生精于素描、油画,注重写实,以形传神的高手,尤以画马驰誉中外,写马画卷深受世人喜爱,为国内外评论家、收藏家所推重。
徐悲鸿书法属研之愈深,味之愈浓一路,初视若不经意,而愈观愈味之不厌。其书逸宕处与康南海合,而萧散处则与康南海乖。康书中宫极密,徐书中宫极疏,徐悲鸿正是从疏散处脱出康体笼罩成一己家数,但精神挽结处则直与康南海接。因而其书虽无康南海之排界肆张,但萧散而不失雄直,逸宕而不乏内骨,可谓于柔处见北碑之力焉。徐书的过人处,还在浓烈的抒情性。那种于疏淡处隐寓的哀怨而又悲天悯人的情感色彩,如一缕哀思轻拂人的心绪,使人不觉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
徐悲鸿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存在的数量是非常少的,稀有必然高价,这也是造成徐悲鸿作品能够拍卖出如此高价的原因之一。但这个原因仅仅是字画拍卖市场高价原因,徐悲鸿作品能够拍卖出高价的原因更多的是他的绘画技术的高超和作品独到艺术水平。
徐悲鸿的马给人感觉非常有力量,呼啸带风,咆哮而来。从哪能看出来了?就是它的鬃毛。”画鬃毛是徐悲鸿的绝活。“他在画的时候,先把毛笔搓开,这和传统的画家画画不一样的,别的画家如果笔劈开了还要聚一聚笔毛。搓开之后,他就用淡墨先在底下画了一层,大家可以看到。淡墨是下边有一层的,然后等趁着墨没干的时候,晾一会儿,然后再用焦墨画第 二层,这样才出现了飘扬的感觉。”
徐悲鸿精神现代性阐释的重要一环,而徐悲鸿对西方现代派画的排斥态度,则应放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特殊背景下来看。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现代性 启 蒙始终伴随着救亡图存、抵御外辱这一艰难巨大的民族使命。因此,当时的艺术精神需要的是肯定性的理想(理性)建构,而不是破坏性、怀疑性、非理性的狂放历险的现代派艺术。如果说徐悲鸿面临的是当时中国文化自己的问题而一改文人画末流之风倡导写实主义的话,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一代的西方现代派画家就是针对他们的文化出现的问题而做的反思批判。这些画家所处的时代是机器文明高度发达却也是以分 裂的心灵、异化的人生和对世界大战的恐惧为代价的时代,是对历史理性有着普遍怀疑、道德至上发生深刻动摇的非理性时代,这是“现代性”悖论丛生的时代,也是西方哲人和艺术家发现并看重东方文化的时代。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在1939年创作的,画面上五只大白鹅形态不一,或缩颈凝眸,或低头啄食,或翘首以盼,或闲适而眠,用墨浓淡极 具变化,富有文人气息。这幅画作曾在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上现身,并以1552.5万元成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