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六)

十九

按理,有了贾母的“保驾护航”,有了凤姐的“推波助澜”,宝玉和黛玉这对小情侣,应该如沐春风,如鱼得水了。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始终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敌人”。不是宝钗,而是黛玉的病。

黛玉的病,从现代医学来看,应该是肺结核。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写道,夜深人静,黛玉却因为宝玉送她的两块旧手帕而睹物思人,感慨万千,辗转难眠。她在手帕上提笔写诗。写完搁笔,顿觉“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镜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写道,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更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黛玉的母亲贾敏体质也很虚弱,英年早逝。受母亲的遗传基因影响,黛玉从小就怯弱多病,弱不禁风。那时医疗条件有限,中医虽然博大精深,擅长内调外养,却对肺结核等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基本束手无策。

不用说在曹雪芹生活的十八世纪,即使到了清朝末年,鲁迅的父亲得了重病,依然只能求助于当地的老中医。老中医开出的“药引子”,竟然是“两只原配蟋蟀”。当然,这个玄乎的“药引子”,终究没能治好鲁迅父亲的病。

黛玉进贾府后,贾母千方百计为黛玉调理身体。人参养荣丸、上等燕窝等珍贵滋补品,只要黛玉想吃,只要对黛玉身体有利,贾母立即吩咐下去,常年供应,一日不断。可惜,收效甚微。那个年代,得了肺结核,恐怕就是判处死刑了。英年早逝,注定是黛玉的宿命。

二十

人的身体和人的心情,是息息相关的。身体不好的人,心情往往也不好,很容易伤春悲秋、感怀伤时。反过来,心情不好,又加重了身体的不好。黛玉,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一步步走向身体的完全崩溃。

但自始至终,宝玉,一直是黛玉身边最知冷知热的人。

一个冬日的午后,宝玉照例又去潇湘馆看黛玉。宝玉有事没事总往潇湘馆跑。这也难怪,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无法发短信、发微信,无法通过QQ、SM聊天。恋人之间,纵然千般思念,也只能每天这样见上几面,说上一会子话。

这天,宝钗、宝琴、岫烟等姊妹都在黛玉房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宝玉一走进屋,就笑道:“好一幅'冬闺集艳图’!”说着,就坐在黛玉常坐的搭着灰鼠椅搭的一张椅上。黛玉房中有一盆单瓣水仙,宝玉夸赞:“好花!这屋子越发暖,这花香越清香。”黛玉说:“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培着呢。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也清净了。”宝玉自然笑纳了。

临走时,宝玉让诸姊妹先行,自己故意落后。凑到黛玉身旁,轻声问:“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

如果那时有微信,我相信,宝玉每天一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微信给黛玉:“昨晚睡得可好?醒了几次?”宝玉对黛玉的牵肠挂肚,溢于言表。

一个深秋的傍晚,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黛玉喝了两口稀粥,歪在床上。外面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兼着那雨滴竹稍,更觉凄凉。黛玉悲从中来,模仿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感而发,写了一首《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一共20句,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结尾。字里行间,都是黛玉的伤悲。
    黛玉吟罢搁笔,准备安寝时,宝玉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冒雨赶来了。真是风雨无阻、感天动地。黛玉见他这副打扮,不觉笑了,说:“哪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宝玉的这一连串动作,真是体贴入微。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从小被众星拱月般伺候长大的富贵公子哥,竟能如此心细如发地关心、照顾心上人的饮食起居。不用说是宝玉那个年代,就是在民国时期,也很少有公子哥会如此照顾妻子。

被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她和钱钟书在欧洲留学时,喜得一女。她坐月子时,钱钟书亲自洗手做羹汤,为爱妻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端给她吃。尽管笨手笨脚,但杨绛依然惊喜万分,感叹说如果钱家人知道他们的“大阿官”竟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黛玉看那蓑衣斗笠十分细致轻巧,就问宝玉:“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是北静王送的。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黛玉刚说出“渔婆”二字,就想到刚才说宝玉是“渔翁”,顿时羞得脸飞红,伏在桌上嗽个不住。宝玉倒不留心,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黛玉说话。黛玉说:“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这会子夜深了,你回去罢,明儿再来。”宝玉说:“你想吃什么,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宝玉这才依依不舍地去了。

二十一

每次读《红楼梦》,读到这些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寻味的细节,我总忍不住会多读几遍。真正的深情,不一定惊风雨、泣鬼神,不一定海誓山盟、海枯石烂,而是平常日子里的嘘寒问暖、添衣加被。

东汉古诗十九首之一的《行行重行行》中写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个女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所有思念,最后只是轻轻化为一句“努力加餐饭”,让丈夫在外好好吃饭,保重身体,期待夫妻重逢的那一天。

或许,情到深处,轻轻说出的那句话,反而只是淡淡的了。宝玉那句“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个中滋味,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体会。那一滴将落未落的眼泪,那一份内敛克制的深情,何尝不胜过千言万语呢?

(0)

相关推荐

  • 黛玉和紫鹃,红楼梦里的真闺蜜,难得的姐妹情

    紫鹃原来是贾母身边的小丫头叫鹦哥,黛玉来到贾府后,她就改伺候黛玉了,有了新的主子,于是也有了新的名字紫鹃,既然贾母这么做,想必这小丫头定是伶俐乖巧的,不然,她也不会放心让紫鹃侍奉黛玉了.而后面的事实也 ...

  • 《红楼梦》宝黛初次相会真是精彩,这些细节你看懂了没有

    今天白杨评说红楼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一回,我重点跟大家评说,宝黛初次相会的精彩描述,书中层层铺垫.处处设疑,始终让我们带着一颗急切的心想知道,宝玉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

  • 此情可待成追忆

    文 弗柏 -- "这是我的好朋友.我太太的情人." 关系有点乱?非洲那么大,那么自由,容得下更复杂的关系. --   这是<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布里克森的丈夫布里克森 ...

  • 【来稿选粹】华德阳|​​​​​​此情可待成追忆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此情可待成追忆 我曾经有三次编辑经历,2000年至2012年编辑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桃蹊"文学社<桃蹊>月报,2012年至 ...

  • 此情可待成追忆(上)

    这是关于<红楼梦>的第1篇随笔,分上.中.下. 1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有"诗仙"之誉的唐 ...

  • 此情可待成追忆(中)

    这是关于<红楼梦>的第1篇随笔,分上.中.下. 10 琼瑶笔下的爱情,往往爱得死去活来,太轰轰烈烈,太跌宕起伏,反而不像真的了. 而宝黛之间的爱情,大多是平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即使时光过去 ...

  • 此情可待成追忆(下)

    这是关于<红楼梦>的第1篇随笔,分上.中.下. 19 贾母也有贾母的难处. 最大的难处,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一心认定的,不是黛玉,而是自己妹妹的女儿宝钗. 贾.史.王.薛是当时的四大家族. ...

  • 此情可待成追忆(七)

    二十二 曹雪芹写<红楼梦>,写到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时戛然而止.从此,宝黛爱情何去何从?成为千古之谜. 曹雪芹1763年去世后,他的八十回&l ...

  • 此情可待成追忆(五)

    十六 贾母对宝黛的呵护,若不细细品味,无法理解其千分之一. 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续的后四十回,贾母对黛玉的态度有明显转变.考虑到高鹗的想法不能代表曹雪芹的原意,所以,我们只讨论前八十回. 第二十九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四)

    十 琼瑶笔下的爱情,往往爱得死去活来,过于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和真实生活中的爱情永远隔着一段距离. 宝黛之间的爱情,大多是平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即使时光过去了200多年,依然让人觉得仿佛就在身边.平凡 ...

  • 此情可待成追忆(三)

    七 都说黛玉小心眼,爱吃醋,其实,那是她对爱情的不自信和太投入.当她明白了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后,她对这份感情有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并享受到了其中的甜蜜.整本<红楼梦>,随处可见宝玉和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