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经行头痛医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4年3月18日。朱某某,38岁。因“经行头痛头晕10年”就诊。
患者经前经后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已10年,以两侧头部箍痛为主,痛剧时欲以头撞墙,且伴有双侧眼眶疼痛,呈抽筋样,恶心,性情急躁,体温:37.5℃。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经行头痛(肝经风热)。
方药:风引汤加减。
炙大黄 6g 龙骨20g 甘草6g 牡蛎30g 寒水石10g 滑石15g 赤石脂10g 紫石英15g 石膏15g 蔓荆子10g 菊花10g 白僵蚕10g 刺蒺藜10g,7剂。
二诊:2014年3月27日。末次月经:3月19日,4天净。头晕、头痛、眼眶抽痛减轻,便秘、痔血,舌脉如上。
方药:生地黄15g 炒栀子10g 蔓荆子10g 生白芍15g 珍珠母20g 玄参10g 决明子30g 菊花10g 白僵蚕10g 地龙10g,7剂。
三诊:2014年4月10日。药后头痛明显减轻。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夏枯草10g、钩藤(后下)15g,7剂。
四诊:2014年5月12日。末次月经4月11日来潮,头痛已愈。
按语:患者性情急躁,经行头痛,剧时欲以头撞墙,头痛如裂,低热,恶心,目眶痛。头部两侧、眼眶周围均为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肝胆相表里,此为内伤头痛,责之肝胆,经行气血不足,下元亏虚,肝阳上亢所致,首诊马老以风引汤化裁治之,以大剂金石介药清热息风,镇肝降逆。患者内有热象,故去桂枝、干姜;加蔓荆子、菊花、僵蚕、白蒺藜,祛肝经风热,药后症状减轻。金石质重,苦寒伤身,不宜久服,中病即止。二诊易方,患者便秘,痔血,积热不去,以生地、元参,清热凉血,炒栀子、蔓荆子疏散风热;菊花、决明子清肝泄热;生白芍、珍珠母养阴柔肝;僵蚕、地龙镇肝息风。较之前方,重在凉肝调肝,易金石静药,改轻灵风药,一降一升,枢化气机,肝气纾解,郁热渐清,药后头痛明显减轻,继续守方治疗,加夏枯草、钩藤,清肝泻火,息风定惊。用药三周,头痛已愈。